APP下载

于细微处见功底
——细节描写训练例说

2015-02-28陈淑玲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数学老师细节

□陈淑玲

于细微处见功底
——细节描写训练例说

□陈淑玲

如何让学生把细节写好写活呢?通过范例解说和实践训练,指导学生从写作中把握细节描写的特点和方法。

细节描写;实践训练;作文教学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感知细节描写,明确写作目标

细节是形象可感的,不是抽象的,细致的观察是基础。如描写一个怕吃辣椒的人:

他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伸出外面,半天缩不进去。(细致的观察,精心锤炼的动词,都是很有特点的,形象化的语言加深了读者对这个人的印象)

细节不是生活中一切可感的细枝末节的罗列,生动的细节是有特点的,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表现作文主题的。如《背影》对父亲买橘的描写,文中的一系列动词都是精心锤炼出来的,“蹒跚”写出父亲年纪大走路不稳当,而后面的“爬”“攀”“缩”“微倾”等动词写出了爬月台帮我买橘子的不易,这哪是在买橘子,这分明是在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啊!

细节描写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抓住最精微的细节,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人们看见那画面。”朱自清在《春》里,写景出神入化,读来犹如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如同进入春天。

如“桃树、杏树、梨树”一段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迷人又热闹非凡的春花图。作者在描绘时,既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又充分把视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从多个角度展现自然景象,同时,还做到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景物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这些事例感受了写好细节的重要性,也对如何写好细节有了直观的理解。

(二)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习作一:

体育老师高大威猛,笑声震憾人心。(这个描写缺乏形象细节化语言)

修改后:体育老师高大威猛,很让人联想到传说中“路见不平一声吼”,他绝对是正气凛然型典范,他那爽朗的笑声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足以吓跑加勒比海的鲨鱼——那声音算是超声波吗?

学生由此展开习作:提起我们数学老师,就一个字“瘦”,每每起风时,想象他与风魔展开激烈搏斗的情景时,总替他捏一把汗,有时又暗地打趣道:“如果数学老师没有那副眼镜的重量,恐怕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随风飘荡呢!”

点评: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灵动的思维,流畅的文字,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老师的形象也丰满有趣,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是因为对老师较熟悉,这样作文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引用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写出了老师正义,声音大,有穿透力的特点,而对数学老师,用夸张手法突出老师的瘦。这些描写较符合课标里“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

学生习作二:

端起杯子喝水,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修改后:我才发现,书桌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一股暖流立刻从嘴中传到了腹中,接着又传遍了全身,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又喝了几口,茶水充满了温暖,也带有些苦涩。这些温暖来自于母亲的慈爱,那丝苦涩是否就是母亲那辛酸的泪水呢?

学生由此展开习作:天寒地冻,风如刀刃,晚上九点才放学。北风像是在向人们示威,它悠闲的吹着口哨,我又想起路灯下焦急的等待着我放学的背影。

点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真情流露时,细细描写,融情于眼前物景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3级教育硕士安徽省滁州市第九中学教师)

[责编三好]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数学老师细节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有些唐突
体育老师生病了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四百秒的体育课
迟到
姜还是老的辣
魔力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