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变迁研究
2015-02-28王春雷赵晓红
王春雷,王 宁 ,赵晓红
社会转型期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变迁研究
王春雷1,王 宁1,赵晓红2
(1.邢台学院体育系,河北邢台 054001;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秦皇岛 066600)
农村体育生态建设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通过对农村体育生态的概念解读,结合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生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政治经济生态建设、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等发展途径,以期为邢台市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农村;农村居民;农村体育生态;变迁
一、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发展
(一)农村体育生态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体育来源于劳动和生活,从远古时代的人类追逐猎物、逃避危险,到庆祝丰收、祭祀神灵,再到部落争斗、习武自卫,可以说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生存技能的掌握和生活形态的变迁,在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之后,人们得以闲暇来进行体育活动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体育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体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如在农业经济为主的平原地区和江河湖汊密布的南方地区的居民体育活动形式会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战乱时代和政治稳定时期,普通百姓体育活动诉求也有着明显区别。这些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与体育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共生共融,就构成了社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体育生态。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历史长河中,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农村中的体育生态紧紧围绕着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四季交替而变化。农村体育生态是指:通过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来展示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环境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
从内涵上来看,农村体育生态发展具有自生、共生、再生、变异、移植等生态路径,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农村体育生态变迁的内生机制。农村体育生态在农村政治、经济、自然以及文化环境不断变迁的合力作用下,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空间分布、内容选择、参与动机、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发生转变。
在外延方面,优良的体育生态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推进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再培养、帮助人们形成人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健康理念,为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邢台地区农村体育生态演变回顾
邢台地处华北平原,长久以来农业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邢台地面上曾有过相当多的重大事件,从“胡服骑射”到“巨鹿之战”,从“黄巾起义”再到“义和拳运动”,更多的重大事件与战争紧密相关。这种社会状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民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邢台地区的农村中,居民的体育活动主要以传统武术、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形式出现,目前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体育高度相关,如沙河的“藤牌阵”、南和的“抬皇杠”、平乡、广宗的“梅花拳”、隆尧的“招子鼓”、南宫的“通臂拳”、临西的“弹腿”、清河“太平拳”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邢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保卫家园、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祭祀活动的作用,丰富了地方文化的源泉,润泽了邢台农村居民的精神田园。
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邢台地区农村体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促进了农村居民对体育的再认识,几乎村村都有篮球队,在打麦场上、村小学、大队的操场和空地上,经常聚集着全村老幼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当时农村居民重要的精神食粮。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邢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促生产、增收入的目标下,全民性的体育活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给邢台农村带来巨大的变革,以沙河、清河、宁晋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形态大量涌现,许多农民在家门口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同时农业集约化生产也解放了大量的田间劳动力,在获得丰厚的工资之余,许多农村居民开始发现身体健康状况不尽人意。
二、社会转型期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促使我国的制度、政治、经济和文化四大结构体系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我国的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社会转型期的根本任务,在经历的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后,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农村体育的发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宏观来看,农村体育生态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教育、环境变迁等都是重要的诱因。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转变。
(一)经济变迁对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影响
邢台农村地区长久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活规律随农时而变。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开始向机械化、集约化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从原来繁琐沉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随之开始向城市转移,这种劳动力流向给农村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快速增加。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开始多了起来,许多人开始将精神文明需求的视角转向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体育活动开始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的农村开辟了村民体育活动场所或全民健身路径,一些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形式逐渐进入居民的体育活动选择中。富起来的农民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将过去传统的文化重新捡拾起来,如有些农村中春节期间荡秋千、打陀螺、撞拐等传统活动,以及武术表演等传统体育文化又开始活跃起来。
(二)政治变迁对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影响
从政治的高度来干预体育作用的发挥来源已久,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毛主席题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这一口号下,农村体育在建国后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农村中发掘了众多的体育人才并成长为闪耀在世界体坛的体育明星。今天,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政治作用不可忽视。
传统的村落结构中,以保卫家园、推动生产为主要任务,村民更多的服从于集权观念,彼时的体育活动同样也服从于农业生产、服从于防御外敌、服务于村民娱乐。在今天,农村中的政治更多的体现在如何满足农村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新农村建设中体育作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被公众认可。在2014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随着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等“物的新农村”快速推进和不断积累,农民的体育意识也在持续增强,“人的新农村”已经初露端倪。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政治层面的号召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努力。
邢台市许多农村在建设新农村中,村一级组织利用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替代曾经风行一时的“麻将风”、“信教风”等糟粕,收效显著。有农村在村“两委”竞选时,把农村体育开展作为竞选工作内容,为村民提供了美好的展望。村落民主政治开始正视村落体育的发展,并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给予一定的支持,村落体育正逐渐进入村委会工作的视野。这种政治变迁带来的农村体育生态正在朝着良好的政治环境变迁,越来越多的体育健身设施交付使用,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文化教育的发展对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影响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和身体文化,在体育传播中,从文化学的视角来汲取体育的精神核心,将对从事体育活动者的体育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在过去长久的历史中,农民接受教育可谓奢望,在今天的邢台农村,文盲和半文盲已经锐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占据了农村居民的主流。在现代社会中,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为农民的闲暇时间带来了众多的文化选择,其中体育节目、体育知识的传播让农民对体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外出求学、务工、经商、服役的人回到家乡后也带来新颖的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技能,改变着农民的体育意识。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自己购置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体育器材,有的人出于公益心为村子建设一些公共的体育场所和设施,或者出资组建农民舞蹈队、健身队等群众体育组织,无形中增强了村民的体育意识,农村体育生态在大家的推动下呈现向好态势。
(四)自然生态的改变对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影响
邢台地区地处华北平原,西倚太行、东临大运河,这种自然生态对长久以来的传统体育生态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的大肆索取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农村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受到影响。如邢台的临西、清河两县紧靠大运河,这里的四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居民大都曾经在大运河中“凫水”,泳姿以 “狗刨”为主。但随着大运河生态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恶化,很长一段时间运河干涸或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居民的这种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开始逐渐生疏,取而代之的是城镇中游泳池中的健身和娱乐,原生的体育生态被迫转变。
(五)体育组织建设对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的影响
在较长时期,村民体育活动都是由村委会负责,应称之为“官办”。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民都在忙着抓生产,闲暇时间很少,村委会的体育功能也就随之降低。特别是农业税费改革后,村委会对农民的约束能力进一步减弱,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大的客观困难。在人们体育意识逐渐改善后,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有着传统体育技能的本土人士开始组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重点开发体育的健身和娱乐功能。在热心人士和体育骨干的带动下,目前邢台市许多村子都有自己的体育团队,如广场舞健身队、传统武术表演队等。邢台县、内丘县等多个县每年都组织各乡各村的广场舞比赛,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推动了农民体育热情的激发。这种健身意识流成为农村体育生态重要的活性因素。
三、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健康发展途径
(一)加强农村政治经济生态建设,将体育生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善村容村貌,更为关键的是推进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促进村民的生态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力打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新风。从宏观上需要政府增加农村体育服务和体育资源的支持,促进农村体育生态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变迁。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领导科学发展观,使之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农村体育生态向更高层次变迁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
(二)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体育生态改善提供优良物质基础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农村小学撤并、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等因素,邢台市农村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许多村落的体育活动场所往往集中在大队部、村小学等空地,政府提供的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有许多安置在道路两旁,体育基础环境堪忧。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借助新农村建设,专门开辟出居民活动中心、健身公园等健身器材集中、健身活动集中、健身人群集中的专门场所,物质条件的改善将为农村体育生态变迁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加快推进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助力邢台市农村体育生态建设
原有的农村体育生态开始从自生向共生、再生,再到移植和变异方向发展。在没有外力的助力下,农村体育生态建设缓慢。社会转型期,外出务工、升学、服役、经商的农村居民在返乡后开始有意或无意的发掘在外工作、求学和生活时的体育知识,对本土体育现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促进了农村体育生态的丰富和发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需要组织建设作为强力保障。如在邢台东部的广宗、平乡等县,“梅花拳”本是重要的村落体育形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习练者越来越少,曾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在平乡县正式举办“梅花拳”联谊会后,影响广泛,至今已经举办了20余届,习练者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自发组织到村委会大力支持,许多民间的体育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流行于各地的广场舞在邢台农村扎下根,许多自发的农村体育组织发挥的作用。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中,需要继续发掘体育骨干力量,支持体育组织建设,干预农村体育生态的积极变迁。
(四)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生态的再生、移植和变异
邢台市历史悠久,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在大力推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传统体育生态优势,结合农村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追求。针对不同农村体育生态变迁,通过移植共生、传统再生、内部自生、变异转化和生态自生的方法,推动农村体育生态从原生态向适应农村居民现代体育生活方式转变,繁荣农村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村拥有广袤的天地,农村居民占据我国人口的绝对比例,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如何让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健康幸福的体育休闲与经济建设、环境维护、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农村中体育生态建设将成为农村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环节。在农村体育生态建设中必须加强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以转变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提供以推进农村体育环境改善,挖掘体育骨干,支持村民体育协会,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传承优良传统体育项目,为农村体育生态寻找思想根基等举措,改善农村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完善,助力和谐农村建设。
[1]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8-263.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3]唐炎.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29(9):81.
[4]田雨普,王欢.文化当先的农民体育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2.
[5]孙凤林.村落体育的社会生态学分析——以河北沧州郭村为例[J].体育科学,2013,33(3):19-27.
[6]王春雷.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思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81-82.
2015-01-08
[基金课题]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课题编号:HB14TY022
王春雷(1975-),男,河北新乐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体育、体育经济.
C913
A
1672-4658(2015)02-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