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变措施
2015-02-28肖东辉
肖东辉
(吉林市第九中学 吉林吉林 132001)
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变措施
肖东辉
(吉林市第九中学 吉林吉林 132001)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习兴趣的前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那么,如何使“学困生”尽快走出困区,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树立信心,正确对待,付出耐心和爱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学困生”才能慢慢赶上来,这一难题才会解决。那么,学困生究竟是何种原因产生,又应该如何转变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
初中阶段学困生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原因两方面。
(一)主观原因(内因)
其一,小学基础不扎实,所有学生刚升入初中都有学习愿望,可有一些孩子小学数字运算不过关,而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加深、进度快,导致这部分孩子思路能跟上但计算不准,导致成绩有差距。
其二,学困生缺乏毅力和学习兴趣。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容量大、难度加深,有的学生适应性差,意志力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不会就放弃,慢慢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兴趣也荡然无存,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下降。
其三,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虽然学习表面看很刻苦,其实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却模糊不清,对所学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被动,作业马虎应付,遇到难题绕过,解题步骤不规范,没有逻辑性。
(二)外因
1.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因素
在我国,初中数学实用度不是很高,日常生活有小学数学水平基本上就能够应付,造成了初中数学学好也没用的错觉。大部分初中生家长正处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阶段,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不能持之以恒,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溺爱,孩子处于学习无压力、无动力、无监管状态。
2.教师自身因素
当前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仍支配着数学教师。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缺乏针对性,使得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还有些教师将“学困生”当作包袱,鄙视他们,放弃他们,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训斥、甚至会说一些侮辱人格的语言,这些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数学更为反感,从而自暴自弃,彻底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强化数学数字运算的准确性。
针对一部分孩子小学数字运算不准确的情况,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对他们进行数字运算过关训练,个别特别差的要单独辅导,使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二)化解“学困生缺乏毅力和学习兴趣”的对策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学习是何等的重要。
(1)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不上的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半扶半放,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我班有个学困生,刚升入初中几次测验均不及格,于是我找他谈话,上课多提问、鼓励、表扬他,很快小测及格了,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入了良性循环,10月份的期中考试居然打了98分。他现在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了。另外,学困生大都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教师可以通过结队帮扶、小组互动、教师面辅等形式长期帮助学困生不掉队。
(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喜爱教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说敢问,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对学困生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深挖教材,创设各种情景,巧妙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找实物、找图片,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人人动手、人人动脑,人人都可以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印象很深刻。例如:再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三)化解“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学不得法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教师要针对小学和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怎样学习数学,如何听课如何预习如何做笔记如何思考等。例如,我曾指导过一个学生这样学习: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是简单了解书上内容,而是整理出这一节知识的总体结构,哪部分比较明确,哪部分没看懂上课时重点听;上课时要跟住老师思路,积极思考,要带着问题听课,有疑问的部分要做“记”号,下课及时向老师提问请教。课后作业要完成三项:1是背、记概念、定理、公式,以免混淆。2书写的作业(解题)3把当天老师讲过的作业或试卷上错题改在改错本上,并时常翻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转变“学困生”,必须要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首先,要有针对性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监督和辅导工作,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定期邀请“学困生”家长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调动家长积极性,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课外多下苦功夫,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