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2015-02-28朱颖
朱颖
(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朱颖
(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梦想的急切需要。新形势下,必须从国家战略及民族发展的高度看待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培育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及角色使命的正确价值观。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及方法,才能促进社会及高校的双向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推进新时期思想的全面深化改革
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识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内涵,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践行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要随着改革和发展与时俱进的,它保证了新时期思想的全面深化改革。
2.强化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多年来,我国高校始终坚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在培育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价值体系当中,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能够被作为基本特征和根本性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展现出来;它能够被作为实践的具体要求和丰富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反映;它能够正确表达和高度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和贯通[1]。
我国社会当今的主流意识形态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保持学校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得到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中的有效建立能够帮助大学生将不良的社会思想进行抵制,加强自身正确思想的建立,以正确的理念不断学习和进步[2]。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了我国民族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了升华,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延续。
我国历史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有效的传承。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和发扬。新时代要求我国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3]。高校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
问题分析
1.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不完善
高校内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两课”上,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培育体制和评价机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也就不利于全面深入地在大学生群体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的理论价值观教育脱离学生实际,没有把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融入到一起,因此,即使大学生接触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2.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政治信仰缺失
虽然高校普遍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效果未达预期目标值是每个高校均面临的问题。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重视度较低,缺乏学习自觉性与课堂积极性。将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贯穿于思想教育课程中,学生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大学里学生申请入党也往往缺乏正确的入党动机,偏重于功利性。
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便捷,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且价值观尚未成型,没有足够的辨析能力,极易受到网络媒体的误导,缺乏对当代基本政治形势的正确认识和认同。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及平台未充分利用
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潮推动下,多数高校都采取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深化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际上,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教育方式和平台的利用还主要拘泥于形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以校园公共网络平台为例,其本身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且互动性好的特点,能够方便并促进大学生的自主价值观学习。但是部分高校的校园公共网络还只是一个有虚无实的空架子,网站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建设,其信息含量也比较少,且更新频率也很低,不能充分挖掘并发挥互联网及时、快速、互动的优势来向广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价值取向偏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悄然流行
随着世界全球化,西方主流价值观理念不断渗透到我国,很多大学生在思想上难以坚定地相信党和国家的领导及理论成果,“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无经济创收能力的,但消费能力却往往令人咋舌。追求时尚的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名牌衣物饰品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攀比之风盛行,部分大学生甚至只知追求潮流而无心学业。很多大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判断大多从现实出发,强调现实好处和个体利益[4],在学校生活中,部分学生因学生组织、社团及班级活动占用个人时间而拒绝参加,参与活动功利性较大,对公益活动积极性不高。
5.道德标准较为模糊,传统道德遭到质疑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发展的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对于救人学生不幸溺亡事件,在赞扬助人救人精神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为救人而使自己失去生命不值得。也有很多学生表示不能轻易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容易惹祸上身。可见,在如今社会环境下,传统道德受到挑战,众多道德模范、典型的树立并没有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
三、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1.充分利用校园平台,凝聚多方力量
(1)全面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先进人物的积极影响作用。大学生党员是从大学生群体中通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考验产生的综合素质优异的模范学生,是广大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另一方面,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宣传者。从大学生党员入手,不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积极开展切合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支部工作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吸引更多的普通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逐步形成“以优带普”,逐步实现广大学生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2)切实发挥辅导员、教师队伍作用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是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大学生主观上更易于接受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建议和引导。辅导员、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深入学生群体,加强深度辅导。以言传身教的形式走近大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普遍诉求,努力满足学生内在需要,科学化解学生错误观念。从自身做起,在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工作中,践行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
(3)积极搭建社团实践平台
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也是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通过学生社团积极为广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向学生提供为师生服务、为社会奉献的机会,能有效弥补传统单一的言传身教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涵义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群体中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二次培育和宣传。
2.强化舆论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通俗化、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只有24 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要使大学生将其熟记心中还要在内容的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台、宣传橱窗、宣传海报等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做到网上网下相结合,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大力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宣传报道校园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不断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牢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必须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入思政教材,以毛概课、思修课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平台,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宣传阐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5]。
思政课堂教育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思政课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有力地夯实学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地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认知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续和补充,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提高技能,培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是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完善高校实践教育制度体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实践活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体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力量,增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价值追求,为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任重而道远,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摸索和总结,持之以恒,从而增强培育的实际效果。
[1]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67-69.
[2]晏昱,周俊武.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路径[J].求索,2014,5:187-190.
[3]周立新.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79.
[4]孙建青.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6:45.
[5]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4:112.
朱颖,1986年8月12日出生,女,汉族,籍贯云南省楚雄州,现就职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