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意义、表现及有效途径

2015-02-28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中学洪敏

新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生培育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中学 洪敏

高中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意义、表现及有效途径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中学洪敏

培育高中学生的公共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学校在培育高中生公共精神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切入点,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要通过“行动体验模式”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及校外公共生活,要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并利用既有课程资源引领学生。

高中学生公共精神行动体验

公共精神是指公民超越个人与小群体的利益束缚,自觉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认同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维护社会共同规范,关心并勇于维护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他人,以及自身合法利益的人生态度、精神风貌和言行表现的综合体现。公共精神标注了一个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文明高度。

一、注重对高中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意义

1.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开始关注初中学段学生公共精神涵养的问题。《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第一次提出了“公共精神”的概念;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涵养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产生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同时,随着“国家——社会——家庭”三元社会生活结构的形成,以个人利益作为个人生活出发点的市民社会日益发育成熟。这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公共精神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2.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当前,高中教育中考试中心主义倾向和结果主义的思维方式,导致了高中学校办学的目标单一、手段功利和风格同质。同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诸如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考试违纪,不讲诚信,在公共场所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我们认为,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涵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还有利于学校确定并实现正确的办学目标,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手段,形成有特色的办学风格。

3.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公共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要素,如爱心、责任感、勇敢等。我们相信,在学生公共精神的涵养过程中,其道德意识必然会得到激发,进而主动构建、完善自身道德并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规范。

(2)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每个人几乎都处于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中。这两种生活领域造就了人格品质在公共维度和私人维度上的差异。显然,一个只具有良好的个体品质但却缺乏公共关怀和公共精神的个体,在人格、人性上是不完满的。

二、高中生具有公共精神的表现

1.从思想上看,能认同人类基本价值并尊崇社会共同规范。作为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应该认同爱国、民主、法治、平等、责任、诚信、奉献、自律、批判意识等这些为整个人类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合乎规律且推动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

2.从人格上看,能独立自主并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不依赖、不依附、不迷信;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权利与责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尊重他人,懂得包容、信任、感恩、合作、分享、奉献,不自我封闭和自我孤立;能维护社会、他人及自己的合法权益。

3.从行为上看,能关注、参与学校事务并进而关注、参与社会事务。高中生的公共精神首先应表现为关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事务,愿意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并为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主动为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献计献策,主动与影响班级和学校发展的不良言行“切割”甚至斗争。在此基础上,高中生还应关注、参与社区和家乡的发展,进而关心时势、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会慈善活动等。

三、学校促进高中生公共精神培育的途径

1.以文化涵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十八大报告的概括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学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设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注重价值引领,有利于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凝聚、导向、激励、熏陶等功能,使公共精神的内在要求从隐性到显性、从朦胧到清晰。

2.以德育涵养。公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谦逊诚恳、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等基本公德,而且包括自律、参与、责任与义务等意识。其多样的层次涉及公共理性的发育、公共意识的形成、公共人格的确立、公共价值的达成、公共责任的认可等。

3.以课程涵养。学校可通过开发和实施有关“法律常识”、“公民权利和义务”及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涵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关心他人、集体、家乡和国家的热情。可以说,这样的资源教材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能为涵养学生公共精神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课题“高中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实践研究”(2013JK10-L08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高中生培育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