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概念教学,提高科学教学实效
2015-02-2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马春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 马春华
注重科学概念教学,提高科学教学实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马春华
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价值是为了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识科学本质。文章从正面引导、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迁移五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科学概念教学教学实效
科学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提出了要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的理念,倡导概念的教学。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促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系统发展,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基于概念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设计的教学活动,它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从科学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设计的和经历的探究过程,完成建立新的概念,并加以深化和应用。
一、正面引导,纠正学生的模糊概念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而言,前期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清晰的概念来及时纠正学生的模糊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导入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车是靠什么动力来运动的)有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在出示马车、电瓶车、汽车、手推车等图片后,以提问式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就是回答不出什么动力,最后只能由教师来圆场。另一位教师则采取了“运动和力”连连看的小游戏,在出示马车、电瓶车、汽车、手推车等图片后,在图片的旁边以文字的形式出示“发动机的动力”、“电力”、“拉力”、“推力”,让学生连接,结果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从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不难看出,第二位老师已经清楚认识到学生对“动力”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与其让学生猜谜语,还不如直接把正确的“动力”概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作出正确判断。
二、创设情境,建立新旧概念的冲突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前概念的基础上的。当学生的前概念和所学的新概念一致时,这些“先前的”知识就成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新概念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建立新旧概念的联系平台,促进学生去自主探究。如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在导入时,我把两个大小一样的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水”中(1号杯装的是水、2号杯装的是浓盐水)。学生观察到1号杯中的马铃薯沉到杯底,2号杯中的马铃薯浮在水面。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只知道马铃薯在水中是下沉的,那么放在2号杯中的马铃薯为什么是浮的呢?这就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探究氛围。
三、实验探究,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
科学概念建构是一个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连贯性的过程,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以概念建构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展现的是知识的呈现和推荐。因此,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建立在围绕科学概念来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上。如《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其科学概念是“在一定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即流水的等时性),人类就是根据这一特性制作水钟来计时”,但这一概念非常抽象,不容易建立。怎么办呢?教学时我采取拆分的方法,即把这个概念分解为三个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学生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50和1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测量从250毫升水中流完50毫升的水所需要的时间、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滴完1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主线:建立利用流水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概念——建立由于水位不同,流完相同量的水所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概念——建立用滴水的办法可以减少因水位的变化而对下流速度的影响的概念。通过这样持续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过程,学生对于本课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就能深刻理解并掌握。
四、归纳总结,形成科学概念的认识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揭示“振动”这一科学概念,我在学生观察了琴弦是“来回运动”产生声音,实验探究了橡皮筋是“来回运动”、钢尺是“上下运动”、队鼓是“上下运动”而产生声音,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物体发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重复地做往返运动;从而得出: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队鼓的鼓面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五、知识迁移,强化科学概念的形成
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科学概念,同时,也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光的反射》一课时,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光的反射”科学概念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如“教室里的墙面为什么都涂成白色”、“路灯、台灯为什么要加装灯罩”;在学习了《光是怎样传播的》,利用课外时间,我组织学生做有趣的“小孔成像”的实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概念。可见,把学生新学到的科学概念迁移到生活中来,既巩固了学生新的科学概念,又提高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价值是为了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识科学本质。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立足科学概念,基于儿童实际,精心组织科学探究活动,重视科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注重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