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多对一”群体冲突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5-02-28王业乔
王业乔
大学生宿舍“多对一”群体冲突原因及对策分析
王业乔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大学生宿舍存在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多对一”群体冲突危险性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有:冲突双方中的“一方”有比较明显的人格缺陷,或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冲突双方中的“多方”往往自我为中心感严重,相互间情绪感染,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冲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沟通说服教育,让其充分认识了解到冲突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理解行为受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来化解不必要的冲突。
大学生宿舍;“多对一”群体冲突;“一方”;“多方”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高[1]。也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2]。学校、院系在处理宿舍人际冲突中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精力。宿舍人际冲突有力量均衡型和力量悬殊型,在力量悬殊型的冲突中最激烈、危险性最高的是“多对一”冲突。本文讨论的是学生宿舍群体冲突中“多方”对“一方”的形式。
一、大学生宿舍“多对一”群体冲突的原因
(一)冲突双方中的“一方”
冲突双方中的“一方”有比较明显的人格缺陷,或心理年龄远远落后于生理年龄。具体表现为:
1.存在偏执或其他人格问题。这类学生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特点:
(1)敏感;
(2)不够宽容;
(3)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4)好斗及对个人权利的执意追求,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5)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欺负;
(6)不遵守社会规范,行为怪异;
(7)容易冲动;
(8)过于自信所导致的自恋[3]。
2.社会性发展滞后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但与人交往的能力欠缺。由于中学时大家都忙于学习,如果某个学生只学习,不和他人交往,甚至连语言交流都没有,对中学阶段的他来说也构不成问题。但大学就不同了,学习任务少了,大家吃、住、行基本都在一起,不想和其他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由于中学阶段的问题,社会能力不但没有与年龄同步发展,反而有大幅倒退现象,从而面对复杂的宿舍人际关系无能为力。而宿舍的同学依然用与同龄人的交往模式来与之交往,这势必会产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以上两种有程度上的区分。或许某个同学达不到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具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同样会形成“多对一”的群体冲突。
(二)冲突双方中的“多方”
1.自我中心
9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即使非独生子女,父母也给予了过多的照顾,这使得当代大学生自我为中心倾向明显并具有普遍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他人的想法、做法与自己不一样,就会感到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同样,他们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不够。这都使得他们不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宿舍里发生的事情。
2.社会感染
本来“一方”所做的事情不能称之为“问题”,或即使有问题,也不足以引起那么强烈的反应。但群体之间互相影响,使芝麻变成了西瓜。比如“一方”在某个同学睡着的时候请其替自己的手机充电、别人要睡觉时他却外放音乐、用了别人的热水等等。“多方”会在“一方”不在场的时候议论,结果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越讲越觉得不可忍受,使本来不严重的问题变得严重起来。
3.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首要因素是“生活习惯”[4]。面对宿舍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处理方法不当使冲突不断累积并严重化。比如同学外放音乐影响了休息,其一开始不说,把愤怒隐忍于内心,实在忍受不住的时候,会带着情绪制止对方;或者开始就说对方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多么严重,使对方难以接受。
4.对冲突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在冲突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社会感染的作用,冲突双方均沉浸在冲突的情绪中,不能理性的思考冲突的后果。冲突如不能适时化解,就会不断升级,从内心不满,到言语攻击,再到身体伤害,严重者会出现自残、报复他人,更为严重的还会失去宝贵生命。与此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校方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甚至开除的处分。
二、大学生宿舍“多对一”群体冲突的解决
(一)通过说服教育,深化学生对冲突后果的认识
学校发放《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管理文件汇编》手册,组织大家重点学习有关条目,并以本校学生为例证说明处分的依据和处理结果;列举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铊中毒等事件,让大家充分认识不经过思考的冲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理解行为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理解他人
每个人无论是小气、偏执、小心眼,还是行为古怪,究其根本都有其原因。精神动力学认为,0~6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一个人在0~1岁时,养育者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母乳哺养,现在宿舍的他可能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自恋)、强求别人,缺乏耐心,贪婪、多疑、悲观;1~2岁期间,如果管教过严,就会形成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的个性;3~6岁期间,如果父母关系不良,那对孩子的影响更加复杂[5]。同样的,如果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遭受创伤,比如家庭的变故、心理和生理的损伤及疾病、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等都会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所以,如果同学因为你用了他的肥皂而对你耿耿于怀,或许不完全归咎于他自身责任;如果他性格偏执,或许他经历了我们常人没经历的苦痛。如果学生理解到了这点,他们会少些抱怨和愤怒,多点同情和宽容。
(三)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对事件的看法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不是因事件引发,而是因为对事件的看法造成[6]。要想改变情绪和行为,首先其一要改变看法。比如我认为我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但奖学金却给了另外一个人,我就会感到很不公平,于是情绪不好,也无心学习。看到与此事有关的人,那个抢了我奖学金的同学、班干部、辅导员都觉得别扭。按照该理论的解释,我情绪不好,不是因为我没得到奖学金这件事,而是我对这事的看法。如果我认为我优秀,奖学金就该是我的,就会引发不良情绪;如果我认为那个同学也不错,我有些地方做得也不够好,还有发展空间,那个同学得到奖学金也在情理之中,我的情绪就会改变。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对宿舍中发生的事情做“事件——对事件的看法——情绪和行为结果”的分析,澄清哪些事件是大家不能接受的,帮助他们改变对事件的看法。
(四)行为矫正,改善人际关系
当学生对事件有了新的认识之后,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去运用。比如“一方”在大家要睡觉的时候外放音乐,以前你会觉得这太不应该了,现在你这样想:他虽然年龄18岁,但心理年龄就是个小孩,小孩当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他的行为可以理解,你就不会愤怒。我们换成这样的方式说话:“我们睡觉吧!”,或者“你用我的耳机听吧”。
观念的改变会使行为改善,行为改善又进一步帮助改善观念。
(五)把挫折当成自己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宿舍中有那么一个“个体”,你既不能让他搬离宿舍,自己也还要在这里住下去。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与其“忍耐”,不如把它当成自我成长的机会。当大家走出校门,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会变成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事、上下级、夫妻、亲子、婆媳关系我们无法逃避,如果你能和宿舍中如此难与相处的人能友好相处,你未来的生活会幸福、顺利。所以,不要把此当成不幸,相反,你应该感谢那个“个体”,是他给了你成长的机会。
[1]李莉. 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4).
[2]胡芳芳,仇云霞,桑青松.高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36.
[3]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2版,第二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4]付春新,李清贤.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调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4).
[5]杨凤池,咨询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3.
2014-12-22
王业乔(1990-),男,北京市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团体体育法制研究.
G647
A
1672-4658(2015)01-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