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来刘秉忠研究述评

2015-02-28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研究

胡 蓉



30年来刘秉忠研究述评

胡 蓉

(1.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邢台学院文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刘秉忠研究在上个世纪比较沉寂,本世纪初,随着元代历史、元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刘秉忠研究进入活跃期。文史学界的研究者就刘秉忠的一生行事、政治贡献、科技文化成就、儒释道思想、文学成就、文献的校勘整理等多领域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领域的学者辛勤耕耘,尽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但刘秉忠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

刘秉忠;史学;文学;文献

刘秉忠是元初政治家,元初汉法官僚派领袖,上万言书,成就邢州大治,征战云南,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忽必烈,成为忽必烈决策的依据。刘秉忠又是邢州集团的领袖,教育家,他所引领的邢州数术家群体,在天文、历法、水利、建筑、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几千年来,当中国文人倾毕生之力在人文政治方面孜孜以求之时,刘秉忠领导的邢州学派则在沉寂的自然科学领域点燃智慧的火把,点亮了蒙元时期的文明之路,照耀着世界古代的科技之旅,并惠及现代,规划设计元大都,开凿通惠河,编纂授时历等科技成就影响至今。同时,刘秉忠还是元代文学家、诗人,在元初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就是这样一个富于传奇色彩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得到的应有关注。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台湾地区较早开展研究,台湾学者袁冀在1950年代整理研究刘秉忠一生行事踪迹,出版著作《元太保藏春散人刘秉忠述评》。1958年6月10日《中央日报》刊载孙克宽的研究文章《元代神秘人物及其〈藏春集〉》。香港地区,中文大学陈学霖1967年将刘秉忠研究推向海外,《忽必烈时期兼通佛道的政治家刘秉忠》有英文版,并在2008年出版《刘伯温与哪吒城》,书中研究了关于刘秉忠的传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地区文史学界的学者展开了对刘秉忠的研究,大陆地区的研究在80年代之前几乎是空白,八、九十年成果寥寥,本世纪初,随着元代历史和文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刘秉忠研究进入活跃期。由于刘秉忠思想、经历复杂,在思想、政治、科技、文学艺术等多领域都有建树,研究者在不同的领域对刘秉忠进行了多侧面的研究。下面对30年来刘秉忠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首先,在史学界,刘秉忠的研究集中在一生行事、在故乡邢台的经历,政治上的成就,建筑和书法艺术的研究等方面。

刘秉忠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紫金山是邢州集团学习的地方,刘秉忠的家族墓冢在邢台市西郊贾村,对于刘秉忠早年经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祖籍、紫金山学习时间的考证,刘秉忠和故乡邢台的关系等方面。1996年雷焕芹、胡考尚《元初名臣刘秉忠家族墓冢考》对位于邢台市贾村村西的刘秉忠墓太保坟进行考证,2008年魏琛《刘秉忠其人其事》,2008年刘培建的《刘秉忠家世问题再探讨》,赵洛2010年《刘秉忠二三事》等文章较早关注了的刘秉忠的生平,2009葛仁考《元代重臣刘秉忠事迹考释两则》考证刘秉忠的祖籍和在紫金山的学习时间。

刘秉忠在建元前后,作为忽必烈的最为信任的重臣,谏阻杀掠,开创制度,主张汉法,举荐人才,深刻影响了蒙元历史进程。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1995年理智《元代典章制度之父——刘秉忠》分析了刘秉忠在政治制度方面为元代所做的贡献。2003年赵君秋《功名利禄 清淡如水——元代刘秉忠的权力观》,2004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孟繁清《金元时期文化人(之十,之十一)》,2005年赵建坤《元代名臣刘秉忠》,2006年杨子才《终生清廉的元代元勋刘秉忠》,2006年杨曾文《元初禅僧子聪刘秉忠的历史贡献》,2008年权学宜《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2008年葛仁考《酌古宜今之策:刘秉忠万言书初论》,2008年王秀彦《刘秉忠的科技兴国思想初探》。这些成果阐释了刘秉忠在政治上成就。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化史论集》收录了王頲的《异世同符——明士人以姚广孝、刘秉忠作比发微》分析了明代人姚广孝和刘秉忠相同的经历、品性,及其社会背景。

刘秉忠在建筑规划方面的成就是他最为辉煌的历史贡献之一,元上都、元大都的设计规划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有:1983年颜吉鹤 《刘秉忠主持修建元大都城》,2009年李建平《刘秉忠与北京城》和2012年陈永志《刘秉忠,元上都的营建者》,探讨了作为城市建筑规划大师的刘秉忠在建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1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白斯古楞的硕士论文《刘秉忠与元上都》,从元上都的选址、城市布局、城市功能等方面论证了刘秉忠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附有元大都遗址和环境的图片,图文并茂。

刘秉忠一生钻研书法艺术及理论,今天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神头村的扁鹊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门口屹立着刘秉忠书丹的元碑“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1994年范玉琪《元初名臣刘秉忠书丹“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考释》一文,讨论了刘秉忠的书法艺术,认为其楷书笔法清劲,草书笔势纵横,并论证其书法理论。

2013年8月,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了“刘秉忠暨大元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会上,李治安、孟繁清、查洪德、刘晓、张国旺、吕妙军、杨晓国等文史界众多学者从政治、宗教、文学、文化传播、家族墓地等各个方面对刘秉忠进行了综合立体的研讨,极大推动了刘秉忠研究的进展。2014人民出版社出版葛仁考的《元代重臣刘秉忠研究》一书,本书集当今文学与史学研究之大成,汇集哲学、史学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刘秉忠研究新的高度,开拓了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新路,这也是元代文学研究值得探索的一条路。书中介绍了元代初年北方社会文化环境,全面探讨了刘秉忠身世和思想,论证了刘秉忠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建筑、术数、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考证刘秉忠作品的年代真伪,制作了刘秉忠年谱。第六章探讨了刘秉忠儒释道混同一家的思想,在刘秉忠佛教的法系归属问题上,认为刘对曹洞宗感悟最深。书中指出其阴阳术数技艺的高超是刘秉忠赢得忽必烈信任和取得政治高位的原因,归纳了道教与阴阳术数的关系,探究了刘秉忠奇门遁甲的原理及其在现实问题上的运用,这是迄今学界对刘秉忠思想最深入的探索。书中第八章探讨了刘秉忠著作的版本及流传情况。以史料为依据,就刘秉忠的争议作品《木兰花慢·混一后赋》和《干荷叶》第五首,和文学界的研究者展开讨论,表现出作者踏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在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刘秉忠研究不断深化,有些研究虽稍显粗浅,但毕竟是探索中的艰难推进。

其次,在文学研究领域,研究者多从刘秉忠文学创作的风格、创作心理等方面对其诗歌、词曲作品进行研究,探讨其思想对创作的影响。刘秉忠想驳杂,贯通儒释道,“凿开三室,混为一家”,其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富贵,不为外物和感情所累,随缘适性,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刘秉忠身处政治斗争中心而能自保,以圆融的心态处理人生,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深厚的学养,与其诗词风格散淡自然、大气冲和相应,多位学者从这一角度分析了刘秉忠的文学风格、处事心态,主要有:1996年刘景毛《刘秉忠的征云南诗》,2006年查洪德《刘秉忠文学成就综论》,2007年孙晓宏《刘秉忠诗词中的道家情怀》,2007年燕艳《略论刘秉忠的怀乡诗词》,2011年任红敏《刘秉忠诗词的太羹玄酒之味》和《道教文化对刘秉忠诗词的影响》两篇文章,2011年尹红霞《浅析刘秉忠学术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浅析藏春词艺术特色》和《浅析藏春诗论之尚“圆”与“辞达”思想》三篇文章,2011刘琪《惊破石泉槐火梦——刘秉忠词中的孤独感探微》。

散曲方面,李昌集1991年的《中国古代散曲史》对刘秉忠的散曲风格进行研究。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元散曲通论》谈到刘秉忠“以朝廷重臣的身份而向民歌学习,从而创造出一种清新活泼、通俗自然的曲体风格,昭示着元代文人散曲创作的正确道路。” 2002年,谢真元,聂心蓉《刘秉忠散曲的价值呈现》,2011年尹红霞《藏春词曲成就略论》都讨论了刘秉忠散曲的风格和价值,2011年李澍懿《刘秉忠干荷叶真伪考》,探讨了刘秉忠散曲的风格与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纪初,相继有四篇硕士论文从不同视角探索了刘秉忠文学成就及其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2003年河北师范大学尹红霞硕士论文《论刘秉忠的学术与文学》,其创新之处在于从邵学续传的角度对秉忠学术进行探析,考补存于《永乐大典》中的155首诗,这是《藏春集》所未载的。与游牧民族的自由大气和蒙元开国的磅礴气势相应,刘秉忠的词作表现了一种纵横疏宕的英雄气,“雄廓而不失伧楚,蕴藉而不流于侧媚。”2005年暨南大学李向军硕士论文《刘秉忠<藏春词>研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藏春词“清”“雄”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研究了刘秉忠的词学理论,探讨了藏春词的词调、词律、词韵等,这是迄今对刘秉忠词的最全面的阐释。2008年河北大学燕艳硕士论文《刘秉忠的政治思想与诗歌创作》的特点在于对刘秉忠诗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四类怀乡诗、军旅诗、赠友诗、送别诗,指出其师承李、陶、苏黄、遗山。 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王素芬硕士论文《刘秉忠的儒、释、道思想与诗歌研究》特点是儒释道思想在刘秉忠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的体现。

以上成果推动了刘秉忠文学成就的研究,也是元初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当中难免有些方面会有不足,比如有些结论比较笼统,有大而无当之嫌,对每首诗词的个案细致的研究和文本的复原工作还不够。造成这些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史料的欠缺。

再次,在文献方面,目前,收录刘秉忠的诗词的文献是《藏春集》六卷,见于北京图做了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天顺五年刻本。《永乐大典》收录诗歌一百多首,现都收录在中华书局出版,杨镰主编的《全元诗》,《全元诗》共收诗歌592首。散曲两组收录在《全元散曲》中。刘秉忠一生写了大量文章,元史记载有文集十卷,诗集二十二卷,而今我们只见《全元文》三篇文章,其中一篇还有争议。清倪灿、卢文弨 《补辽金元艺文志》录刘秉忠有《平砂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研究者在众多古籍中爬梳整理,对刘秉忠文献留存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1996年赵永源《关于刘秉忠《藏春集》及其佚诗》,2005年查洪德《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查》考证了刘秉忠研究的文献留存情况。《全金元词》收录刘秉忠词81首,2005年李向军《<全金元词·刘秉忠>校正补遗》指出其文字校勘上的多处错误及脱字问题,并补录一首佚词《秦月楼》。李向军硕士论文对刘秉忠词做了全面整理,有《藏春词笺注》,《藏春词》分期系念考,《全金元词·刘秉忠》校正补遗,《刘秉忠行事编年》校正补遗等。我们期待刘秉忠古籍文献的新发现,对刘秉忠进一步的研究也有赖于此。

综观大陆地区30年刘秉忠研究,随着元代文史学界研究大势的发展,刘秉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同时我们注意到,对于刘秉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零星、分散的研究多,立体综合的研究还有欠缺。对生平、政治、建筑、文学成就的研究比较深入,由于史料的缺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有些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如:刘秉忠儒释道思想的研究,文献的校勘整理,相对薄弱,诗词作品的具体分期系年和背景还没有进一步的阐释,刘秉忠的交游情况研究还不够,年谱还有待进一步补充。我们相信,随着元代文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稳定,刘秉忠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2014-12-22

[科研项目]邢台学院科研项目:金莲川藩府文人集团研究.项目编号:XTXY13YB031;邢台学院教改项目:文化学视域中的诗词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Y13007;邢台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元诗与元代绘画艺术研究.项目编号:XTSK14019

胡 蓉(1969-),女,河北邢台市人,邢台学院副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K247

A

1672-4658(2015)01-0049-03

猜你喜欢

文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需要文学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