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本 追求有效
——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

2015-02-28浙江温岭市城北小学317519王云辉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6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三角形

浙江温岭市城北小学(317519) 王云辉

关注生本 追求有效
——用“以学定教”的观点审视当前数学课堂

浙江温岭市城北小学(317519) 王云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状:情境作秀无目的、合作走过场无价值、课堂生成任流逝、探究形式化缺实效……这一切导致了课堂的效益不高。透过这些“迷人眼”的教学现状,以“生本”的视角剖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策略探索,从而去追寻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追求有效 以学定教 策略探讨

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定教”的新理念。“以学定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以生为本,让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纵观当今的数学课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热闹与时髦的背后,却丢失了“生本”和“有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生本,以学定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现状扫描】“乱花渐欲迷人眼”

现状一:情境作秀无目的

【案例1】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分数”概念,设计了如下情境。

师:今天是小华的生日,她买了6个苹果,请3个同学到家中过生日,怎么分?

生:我会分,每个同学2个。

师:很好。如果又进来9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那就是说要分给12个同学了。

师:对。6个苹果怎样分给12个同学呢?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教师都说可以。

这个情境创设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提出问题,而是漫无目的,随便学生说,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忽略实质,显然无效。

现状二:合作走过场无价值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一课时,其中有如下这样一个片段。

师:(出示题目)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立刻行动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教室里热闹非凡,教师旁观。学生边讨论边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最后教师肯定学生什么解法都可以。

这样的合作完全走过场,没有价值。开放也是盲目开放,课堂教学怎能说有效?

现状三:课堂生成任流逝

【案例3】教学“找规律”时,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124()()()

师:请你们按规律填数。

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

师:你真聪明,答对了。

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

师(犹豫):好!你的想法也对!

生3:我想填1、2、4……

师:你怎么和题目一样啊?(该生低下了头)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教师很重视预设,但预设过度,造成了生成上的任意取舍。表面看,以生为本,实质上课堂缺乏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和虚假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

现状四:探究形式化缺实效

【案例4】对于“13-8”内容的教学,有位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索多种解决方法。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1)从8接着数9、10、11、12、13,要5个数,所以13-8=5;(2)画13个圆圈,再划去8个圆圈,只剩下5个圆圈,所以13-8=5;(3)因为8+5=13,所以13-8=5;(4)把8分成3和5,13-3=10,10-5=5;(5)把13分成10和3,10-8=2,3+2=5。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很好。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做就用哪一种方法做。

以上案例中,表面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活跃,讲出了5种方法。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优化策略】以生为本,追求有效

策略一:创设情境,真实有效

【案例5】同样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多媒体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什么分法?

师:(多媒体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拍手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生:好!(拍手击掌)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呢?怎么不拍手?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而本案例中的多媒体情境既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合理地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策略二:合作学习,合理实用

【案例6】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785”,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教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十分活跃,纷纷对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神速回答产生疑问,产生了探索其中的规律的渴望。教师质疑:“你们不用计算,能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方法,但都不是最恰当的。接着教师又说:“同学们,你们齐心合作讨论交流,定能解开这个谜。”此时,学生讨论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也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及时点拨,适时调整。这样,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合理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巧妙的诱导,成功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这里,学生成了真正的探究者,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这样的合作学习合理、实在、有效。

策略三:直面意外,巧取妙用

【案例7】同样是“找规律”一课教学,在“智力大比拼”环节,我作了这样的处理。出示一道题:

124( ) ( ) ( )

师:请你们按规律填数。

生1:应该填8、16、、32……因为规律是前一个数重复相加得下一个数。

师:你真聪明,答对了。

生2:老师,还可以填7、11、16……

师(微笑):你真了不起!能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吗?

生2:我认为规律还可以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4、5……(师鼓掌)

生3:我想填1、2、4……

师:你这么填,肯定有你的理由。把你的理由大声说出来,好吗?

生3:老师,我觉得重复也是一种规律。

师:孩子,你说得对,重复也是一种规律!你真的很棒!(生3一脸兴奋)

意外成就了无法预约的精彩!生2的生成虽然不是我预设的范围,但是我追问下去,智慧地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让生成闪现思维的火花。虽然生3的想法过于简单、幼稚,但他的说法并没有错,我鼓励和肯定他,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直面学生的意外生成,巧取妙用,这样才会使生成更加精彩、美丽。

策略四:自主探究,讲究实效

探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中常常伴随着自主探究,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常常碰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案例8】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一位优秀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1.自由拼摆,理解“完全一样”。在学生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讨论:(1)随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1)教师显示拼法,学生跟着做一遍: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2)独立拼摆并讨论:①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填写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

3.分组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然后填写实验记录表,再汇报结果。

4.推导公式。

以上案例,教师抓住学生好动的个性,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拼一拼、移一移,激发了学习兴趣。案例中,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探究、操作、发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以来,各种新理念、新观点积极地充实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变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必须要记住: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何种教学理念,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效、高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黄春香)

G623.5

A

1007-9068(2015)26-062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三角形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画一画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