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蛋糕:面塑特色课例审议
2015-02-28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周红英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周红英
多彩的蛋糕:面塑特色课例审议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周红英
《多层蛋糕》是本园美术特色课程“面塑篇”大班上学期的一个教学活动,《多层蛋糕》特色课程旨在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促进想象力的丰富和身心的愉悦。
特色教育;课例审议;教学活动
一、案例描述
《多层蛋糕》是我园美术特色课程“面塑篇”大班上学期的一个教学活动。3年来,我们面塑特色组多位老师先后组织孩子们开展过这一活动。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组织这个活动时,准备了大量的蛋糕图片给孩子们作参考,因为担心孩子们做出来的蛋糕不够漂亮、不够规范而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和示范,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呈现的作品虽然像模像样,教学目标似乎也达成了,但是总觉得欠缺了什么。现在再次组织,围绕这个活动,笔者跟面塑特色组的老师们展开了讨论。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目标、活动设计等都进行了认真地审视。
二、课例审议
首先,我们对原来设定的活动目标进行了审视和分析。大家针对原设的目标是否恰当、合理,能否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经过观点碰撞,最后达成了共识,即原设的目标“能够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多层蛋糕”过于笼统、简单,不够具体,操作性也就不强。
接着,笔者和几位均组织过这个面塑教学活动的老师一起回忆当初自己组织这个活动时的情境。有的老师说自己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觉得有些孩子在制作蛋糕时表现出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的样子;也有的老师说当时很多孩子在制作蛋糕时都以模仿老师的范例蛋糕为主,自己创意的蛋糕作品极少;不过也有老师认为孩子们能够模仿范例或者借助图片成功制作出蛋糕已经很不错了,表明这个活动获得了成功。笔者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当初孩子们制作的蛋糕虽说不是千篇一律,但是每一件作品都大同小异,仔细想想,应该就是缺少了作品本该呈现的那种稚拙、本真、灵动和多姿多彩。如果孩子们在一个艺术活动中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这样的活动效果又何谈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呢?于是,围绕“究竟这个活动该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让孩子获得一种什么样的提高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这个问题,大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
笔者和老师们重温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艺术领域的目标和教育要求,其中第四条、第五条是这样说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大家基本认同: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乐趣是目标的重点,也是我们组织艺术活动时不能违背的宗旨。
三、调整思路
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后,我们对目标进行了如下调整:
1.通过回想、观察图片及与同伴、老师的交流等方式,充分感受蛋糕形状、色彩的多变和丰富性。
2.能够大胆构思、制作自己喜欢的蛋糕形状及用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进行装饰,并能注意色彩的搭配。
接着,我们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把原来的观察老师的范例作品这一重点环节改为:
1.组织幼儿观察、欣赏蛋糕图片,引导幼儿感受这些图片上蛋糕作品形状设计之大胆、构思之奇特,色彩搭配或协调或色彩对比鲜明强烈等特点。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蛋糕,并重点引导幼儿回想或设想自己喜欢的蛋糕是什么样的。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蛋糕。
之所以如此修改,我们的依据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表现与创造”这一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指南》还针对这些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也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基本态度。”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再次组织这个活动,要尽量避免因为老师范例作品的出示,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暗示和参考。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作品总是那么的完美,从而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样往往局限了孩子们自由创新的空间。再有,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们见多识广,平日里他们见到过的蛋糕样子也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心中自然也会有他们喜欢、想要拥有的蛋糕样子。
四、调整后的认识
再次组织《多层蛋糕》这个活动时,在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蛋糕环节中,笔者果然发现了:很多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蛋糕梦,他们有的喜欢白雪公主模型的蛋糕,有的则喜欢用多啦A梦、凯蒂猫这些动画形象来装饰蛋糕,还有的喜欢爱心型的、用花卉图案装饰的蛋糕。在引导幼儿回想、交流见过或想要设计一个怎样的蛋糕的这个环节,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这远比一个范例作品所能带给孩子们的启示作用要大得多。最后,孩子们创作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神情及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多姿多彩的蛋糕作品都证实了笔者的这个修改、调整还是颇有成效的。
反思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及他们所呈现的作品,笔者充分感受到了“被游戏”和“主动游戏”的差别。对于孩子们来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而不是一种“被学习”。唯有这样,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愉悦,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世界才能得以大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编辑:胡 璐)
周红英,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教师。
本文系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立项的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及序列化研究”,编号:B-a/2013/02/102。
G610
A
1671-0568(2015)34-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