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垄山歌》可以这么唱
2015-02-28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程 沛 厉 云
《牵垄山歌》可以这么唱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程 沛 厉 云
本文通过吴地著名特色歌谣《牵垄山歌》引出吴地文化园本特色教程,旨在让孩子通过吴地方言的诵读感受吴文化的魅力。将吴地方言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吴地传统风俗,萌发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传承吴地文化,开拓吴地更美好的明天。
吴地文化;课例实录;课例审议;调整建议
“啥格圆圆天上天?月亮圆圆天上天。啥格尖尖天上天?宝塔尖尖天上天。啥格圆圆郎手里用?砚台圆圆郎手里用……”这首简简单单的对答歌谣就是吴地著名的《牵垄山歌》。问答式童谣讲述了鸿山人民朴实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鸿山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唱出了吴地文化独有的特有风味。笔者所在幼儿园将这首民间歌谣融入吴文化园本特色教程,让孩子们通过吴地方言的诵读感受吴文化的魅力。
【课例实录】
活动前,笔者做了如下准备:对于歌谣中没有理解的事物,如抽毡、茨菇等,向年长的老师或保育员请教;查找歌谣中每一样事物的图片并制成图文并茂的PPT,供幼儿直观地了解。活动中,笔者采取逐一攻破的方法,边展示图片边向幼儿解释歌谣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帮助幼儿直观记忆。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良好地学习习惯,通过老师的引领,在理解歌谣内容的基础上,30分钟下来基本能借助PPT用方言诵读整首歌谣。
【课例审议】
整个活动下来,个人感觉比较平淡,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这首歌谣的篇幅较长,活动前半段幼儿的学习兴致很高,到后来一遍遍地重复朗诵让幼儿觉得没有意思,活动效果并不让人很满意。为了将《牵垄山歌》这一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自我剖析提出了两个问题。
1.如何调动幼儿学习歌谣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民间歌谣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牵垄山歌》有其特殊性,里边涵盖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幼儿从未接触过的,如抽毡、茨菇等词汇。抽毡对于笔者来说也是相当陌生,光看图片都很难理解,那如何将这些陌生事物教给幼儿并且让他们理解,这是一个难题。
2.如何降低外地幼儿学习歌谣的难度
本地幼儿对于吴地方言比较熟悉,即使部分幼儿不太会说,但也能听懂并且说上几句简单的方言。而外地幼儿就不一样了,在这边生活较久的幼儿虽然能够听懂,但是表述方面还是有些差距,而刚来本地的幼儿就更难学会了。如何把握教学进度、是否应该区分不同幼儿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一个难题。
【调整建议】
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积极寻找策略,尝试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改进活动效果。
1.难点前置减少教学压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文字自然产生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牵垄山歌》是一首图加文歌谣,由于其篇幅长、内容多,知识点都是吴地人日常不能接触到的一些事物,所以“难点前置”的方式比较适合此首歌谣。活动前一周将歌谣中出现的事物打印成图片分发给三四位本地孩子带回家,由家长解释是什么?有什么用?然后教师将这些图片投放进语言角,引导孩子玩《你说我猜》游戏,由这几位孩子带领其余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熟悉图片内容,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
2.对答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开始,笔者便告诉孩子们“只有学会了这首《牵垄山歌》,我们才可以玩对答游戏”,于是孩子们就带着任务意识和想进行游戏的目的开始了学习。有了之前《你说我猜》游戏做铺垫,孩子们都学得很快,学完之后便开始玩游戏,小朋友们的反应很迅速,基本都能对答如流。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笔者请孩子们上来出题,再由出题的孩子请下边的小朋友来回答,这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他们的脑子转得更加快了。有些孩子还故意出难题,如果下边的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就会很得意地告知答案。总之,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课间休息时,孩子们都会提议玩《牵垄山歌》的对答游戏。显然,这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孩子们学会了朗诵《牵垄山歌》,也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更感受到了吴地方言的文化魅力。
3.肢体表演加深歌谣理解
首次执教,笔者针对孩子不懂的字词,单纯依靠图片展示和语言解释让他们理解,而此次则加入了更多的肢体语言,比如尖、高等词,会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幼儿也会跟着一起做,记忆起来就快了许多。而且很多句式都是相似的,重复这些动作,幼儿也就能够将信息快速传达到大脑,输出同样的句式。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对于上下句衔接也学得很快,能通过动作快速联想到下一句,甚至不等老师教,他们看着PPT都能大致说出接下来的完整句式,这一点让笔者很惊喜。
4.本地幼儿带动外地幼儿
方言的学习对于外地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此时,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给了笔者灵感,即儿童向别人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于是,笔者在活动及生活中鼓励本地幼儿带动外地幼儿的方言学习,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帮助外地幼儿学习民间歌谣、纠正错误的发音。一方面,孩子帮助孩子,少了许多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孩子之间也存在一定竞争性,语言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不甘示弱,希望能够赶超本地能力强的幼儿。如此一来,班级里学习方言的风气日渐高涨,本地幼儿和外地幼儿的差距也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并主动说方言。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的学习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你教我念,需要更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来丰富幼儿的语言教学。民间歌谣正是蕴含了吴地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吴地方言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吴地传统风俗,萌发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传承吴地文化,开拓吴地更美好的明天。
(编辑:胡 璐)
程沛、厉云,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教师。
本文系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立项的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及序列化研究”,编号:B-a/2013/02/102。
G610
A
1671-0568(2015)34-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