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流水线式”作文教学

2015-02-28王少锦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流水线文体题目



浅论“流水线式”作文教学

◎王少锦

当前的作文训练存在教与学脱节、随意性强、混乱无序的情况,这无疑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效率。针对当前没有比较系统的作文教学的情况,“流水线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设立一个作文训练系统。“流水线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可以使一段时间内的作文训练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比较合理的训练顺序,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同一题目,同一要求,因人施教

即按照同一题目同样的要求写作之后,教师进行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评讲后要求学生对照老师的讲评,分析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利用课后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者进行二次写作,但是这一次的批改要针对前一次作文所犯问题的纠正情况。

比如刚开学时,我们可以以“成长”为话题写一次作文。有的同学写成流水账,记录自己从幼儿园、小学等一系列以时间为轴的成长变化,但是却没表现具体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学立意不够,所谓的成长就是以前的爱玩游戏到现在的不太爱玩了,或者一些比较肤浅的立意,这些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因人施教了,对于写成流水账的同学,必须再重写一次,立意肤浅的同学,可以酌情修改。等到同学们都重写修改完毕后,对同学的第二次习作进行具体指导,注意同第一次写作进行对比讲评。

二、同一个题目用不同文体进行创作,突出文体特征的训练

现在很多同学写出来的都是“四不像”文章,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把握好文体特征。因此,用同一个作文题目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可以很好地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假如以“感受自己的内心”为题,第一次写作训练可以统一要求写议论文,第二次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最后要求学生以此为题写一篇散文。这种写作训练的方法,要注意几次写作训练之前的写作指导,在学生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写作时若学生文体不当老师更要注意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各种文体切换写作的时候明确各个文体写作的特点和方法。

如果这样的写作训练强度太大,也可以让学生就“感受自己的内心”这个题目,自由选择文体进行创造,这样可以发掘出每个学生较为擅长或者较为愿意去选择写作的文体。在进行讲评之后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文体进行作文。

三、同一话题进行多次写作,训练从不同角度切入话题和选择材料

话题作文作为作文命题的基本形式,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用同一个话题来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切入话题和选择材料,是一种行之有效但又不太容易操作的作文训练形式。话题作文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不能用一种比较深入的思考或者比较新颖的观点来作为支撑,话题作文就很难出彩。所以用同一个话题来进行连续“流水线”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次作文的角度和切入点有所不同,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话题写作的能力。

如果让学生以“感受生活”为题来写话题作文。第一次写作时,大部分同学会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在城市长大的就写在城市里的生活,在农村长大的就写在农村里的生活。写的是熟悉的生活,却很难和感受二字搭上边,大多是叙述自己以往的生活,泛泛而谈,感受不深。在第二次写作之前,就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从单调的叙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切换到其他角度:如曾经陌生而现在很熟悉的生活,或者曾经很熟悉但是现在很陌生的生活,强调一个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我的生活,我不愿意过的生活,我渴望的生活等一系列进行横向比较。在这样的写作指导之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明显有了不同的色彩。由此可以见,这样的写作训练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拓展,在自己固有的写作思路上寻求新的突破。

四、同一个题目,不同要求,分步训练

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不是所有文体的写法都那么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就一种文体,一个题目来进行分步训练。

假如以“放弃也是一种超越”为题来写一篇议论文。我们可以就这个题目来让学生进行分步训练。首先,在第一次习作课上让学生进行论点训练,让学生针对这一题目提出自己的论点,比如,放弃为什么能超越,放弃怎么才能超越等等。第二次的习作课让学生列举论据对自己论点进行论证。其中要注意两次习作之前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就这个题目不断深入思考,从中提取论点,逐步进行论证,要让学生搞清议论文写作的框架和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五、“流水线式”作文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流水线式”的作文训练,特别要注意选好题目。题目要力求典型,要适合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不适合。与此同时,写作题目必须要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能够满足连续写作的需要。比如进行不同文体的“流水线式”写作,写作题目就必须要能适用于各种文体的创造,因为很多题目并不能满足各种文体的写作,所以选好题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流水线式”作文训练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方式,但又不是一种孤立的教学形式,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良好的文学底蕴和作文教学技巧。只有将“流水线式”作文教学模式同其他作文训练形式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时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王少锦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

猜你喜欢

流水线文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流水线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追根求源
流水线生产杀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