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测国文与高考语文书信题的回顾与展望

2015-12-26鲍骏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应用文书信考查



学测国文与高考语文书信题的回顾与展望

◎鲍 骏

中国人重视书信的传统源远流长,典雅的书信从形式到内容,讲究“书记翩翩”[1],“文质彬彬”[2]。回顾传统的基础教育,尺牍课成为读书人的必修功课。一代代文人士子在实践中追求着书信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在现代语文教育领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书信”仍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海峡两岸大学入学考试中部分书信题的回首与比较,引起了笔者对书信命题与教学的思考。

台湾学测(学科能力测验)作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之一,可与大陆的高考相提并论。笔者查阅了由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1994年到2014年的23套国文科试题(含2套补考试题)[3]。其中,对“书信”的直接考查就有:

1997年 多重选择题(3分)

如果你要寄信给老师,下列中式信封的格式与用词,何者正确?此题以图文呈现,考查竖式信封的书写。在丰富的书信文化信息中,命题人着力考查收件人的称谓和启封词的使用。重点是让学生对启封词“敬启”、“大启”、“道启”、“启”进行甄别。“敬启”在信封的书写上实属禁忌,而“大启”用于平辈,易望文生义导致错用。

2000年 单一选择题(2分)

依照应用文的普通准则判断,下列四个“学生写信给老师”的范例,正确无误的选项是:

(A)大文先生左右:顷悉 先生退休在即,敝人深感惆怅。唯望日后能续有机会向 先生请益。

敝人陈大明钧启(B)大文先生左右:顷悉 先生退休在即,学生深感惆怅。唯望日后能续有机会向 先生请益。

学生陈大明钧启

(C)大文吾师道席:顷悉 吾师退休在即,敝人深感惆怅。唯望日后能续有机会向 吾师请益。

敝人陈大明敬启

(D)大文吾师道席:顷悉 吾师退休在即,学生深感惆怅。唯望日后能续有机会向 吾师请益。

学生陈大明敬启

此封书信的情境仍为学生致老师,重点在书信内容的措辞规范。考查范围为提称语、自称、署名以及末启词。值得注意的是,启封词的“敬启”与末启词的“敬启”容易混淆。

2003年补考 单一选择题(2分)

横式信封书写时,“寄件人住址”若书写于信封正面,应写在哪个位置?2008年 多选题(3分)

杨中伟(地址:台中市东区新秀街11号)要写信给他任职公司的副理陶青盈(地址:台北市南港区星光路22号),右图横式信封的书写方式,符合今日规范的选项是:继竖式信封之后2003年又考查横式信封,由于只针对“寄件人住址”而不涉及其他规范,故难度较低。2008年更细致地对横式信封书写进行全方位考核。题干与选项图文并茂,讲求严谨、郑重,同时也引导学生对细节问题的关注。

2010年 单选题(2分)

请依下列各组人物的关系,选出正确的书信“提称语”的用法:

(A)苏轼写信给苏洵,可使用“左右”

(B)李白写信给杜甫,可使用“大鉴”

(C)曾巩写信给欧阳修,可使用“知悉”

(D)左光斗写信给史可法,可使用“钧鉴”

这道题开门见山,专项考核“提称语”。四个选项所设置的情境新颖别致,富有亲和力。此题不仅考查了传统书信文化,更对考生中国文学史知识的积累提出了较高要求。这样可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文史结合中,品味汉语言文字的言简意赅进而体察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

2011年 单选题(2分)

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 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此题对书信中的称呼、提称语、问候语、署名进行综合考查。引导学生在书信实践中体认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把握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

针对以上题目的设置,笔者觉得优雅而务实,较好地继承了我国书信文化的优秀传统,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社会的礼仪文化。一封封信札的背后蕴含着“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尺牍文化代代相传。书信文化的感召力不仅仅是“见字如面”的亲和力更有潜移默化的礼仪熏陶。语文教育中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在书信的教学与考查中相得益彰。“透过语文学习体认本国及外国之文化习俗。”[4]的理念得以落细、落小、落实。

再看大陆近年高考中的书信题[5]。

2008年全国Ⅰ卷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改为______;(2)将______改为______;

(3)将______改为______;(4)将______改为______。

2010山东

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搞一经采用,即奉薄酬。

① ②

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 作者赐稿。③

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 邮④

编:××××××

《×××》编辑部××××年×月×日

2012年山东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4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2013天津以上四道高考题,都撷取自真实生活场景,由于场景熟悉考生得以“披文入情”,尽快进入角色。这四道题侧重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得体性,强调文从字顺以及符合社会交际规范的表达。重点考查现代书信的行文格式,在命题的措辞和程式上以简驭繁。题干均为非选择题,命题语言明白晓畅,但鲜有涉及传统书信格式,总体难度都不大。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知道,自海峡两岸分治之后,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政策也开始分野。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传统书信格式的改良与规范走上了不同的轨道。虽历经沧桑,但殊途同归。我国的书信文化仍然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言“一种文明或文化,生命力如此强,存在这么久,其中必然有异常优秀的、超时间局限的东西”。[6]与此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书信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有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之势。例如,“重庆某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副教授,研究生毕业,也发表过不少文字。他寄来一篇稿子,那信封上收信人一行赫然写着‘马斗全先生敬收’。他分明将自己的‘敬’,错成了要收信人‘敬’。不瞒读者说,不论他发表过多少文字,这‘敬收’二字,就使我对其水平先有了一点了解。而在我所收的经常舞文弄墨者的来信中,要我‘敬收’的并不止这一封。”[7]信文化礼仪在当代知识分子中的缺失,可见一斑。

回到具体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其实,当前两岸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都令人堪忧,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政策制定者对“书信”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融合的应用文在课标或课纲层面都比较重视。大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四个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三个学段对书信或应用文有涉及,如第二学段(3-4年级)“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5-6年级)“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8]

台湾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也有明确规定“能配合识字教学,用正确工整的硬笔字写作业、书信、日记等。”以及“能配合日常生活,练习写简单的应用文(如:贺卡、便条、书信及日记等)。”[9]《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亦有“任课教师可采命题作文、情境写作、短文及应用文写作等方式进行。”[10]的表述。

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11]目标的观照下,大陆语文教科书的编制和试卷的命题,在“书信”的落实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而且教学没有形成常态化。人教版语文7至9年级在“识字与写字”、“写作”等五个领域均没有专项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1至5,以及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也未有体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应用文示例中虽有“日常书信”一节且有文字指导,但其文化含量过低,更关注书信的实用性。

笔者也只在小学学过书信的最基本常识且没有涉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写信的过程,基本上就是白纸黑字,味同嚼蜡,致使书信文化的传承并不理想。书信教学中的德育,美育也显得苍白无力。值得重视的是,司马光的《司马温公书仪》和陈垣的《陈垣来往书信集》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书信中的模范之作。教师可以借此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延伸,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体认中华书信之美。

我们关注书信文化并不是附庸风雅也非厚古薄今,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更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为语文教育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遇,其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12]等理念就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发。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海峡两岸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知书达礼的年轻一代。注释:

[1]曹丕著,魏宏灿校注.曹丕集校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258.

[2]郭绍虞,王文生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3]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学科能力测验[DB/OL].http://www.ceec. edu.tw/.

[4]台湾教育部.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EB/OL].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 aspx?id=GL000342.

[5]新浪教育.历年各地高考试题[DB/OL].http://edu.sina.com. cn/gaokao/gkzt/?sina-fr=bd.ala.edu.gk.zt.

[6]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

[7]马斗全.关于信的感慨[N].天津日报,2007-10-2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13,17.

[9]台湾教育部.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EB/OL].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 aspx?id=GL000342.

[10]台湾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DB/OL]. 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98ke.php.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5987/201404/166524.html.

(鲍 骏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

猜你喜欢

应用文书信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共 筑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