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分析
2015-02-28李百川
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分析
◎李百川
《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高峰,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之一,它的杰出成就充分体现在诗中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上。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这一为广大读者同情和赞扬的艺术形象,使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勇敢地向封建专制主义冲击的封建阶段女子的典型。然而,刘兰芝这种反封建性格形成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最主要是由她自尊叛逆的性格决定的。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光辉,折射出了汉魏时期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
一、自信、自尊、守信、刚烈是刘兰芝反封建家长制性格的形成的内因
(一)反封建性格形成的起因——自信
刘兰芝没有出嫁前,过着一般封建家庭女子的平静生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读诗。”这些婚前教育,足以使刘兰芝自信能做一位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媳妇和精明能干的主妇。聪明、能干、自信又自负的刘兰芝万万没有想到,自“十七为君妇”后,便“心中常苦悲”。这并非夫妻感情不好,而是婆婆实在难以伺候。尽管她“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伶聘萦苦辛”,“奉事循公姥”,但婆婆还是不满意:“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甚至捏造理由,罗织罪名,逼迫仲卿与她离异:“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种封建家长的专制蛮横,逼着她走上叛逆的道路,并逐步由自信走上反抗性格的道路。她宁肯承担未来的一切痛苦和不幸,也不愿在焦母的淫威下过着屈辱的生活:“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妇。”刘兰芝主动请遣是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做出的反抗行动的第一步,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初步形成。
(二)反封建性格形成的催化剂——自尊
刘兰芝的自尊突出地体现在离开焦仲卿前的“严妆”上。历来女子被遣回家,大都或面容憔瘁,或衣冠不整,或泪流满面,或寻死觅活。但刘兰芝觉得这样做是对自身形象的糟蹋,对自我尊严的损害。她尽管也有巨大的悲伤哀怨,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光彩照人、风姿绰约的动人样貌。同时,显示自己的漂亮和美貌,也是对焦母的示威与抗议。你不是说东家的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吗?她究竟有没有本少妇漂亮?你不是希望我窝窝囊囊地扫地出门吗?我偏要比做新娘子时更鲜亮更神气。这分明是一种抗议与示威。果然,她“上堂启阿母”时,“阿母怒不止”。她的“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面上看,句句是自谦,是自惭,是歉意。实际上表现出了刘兰芝有很好的教养,即便在被婆婆无礼地驱遣回家的时候也不失礼节。用事实说明,“此妇无礼节”是婆婆的无中生有。细加分析,却发现话中有话,“出野里”、“无教训”很有可能就是焦母平时指责刘兰芝的话,“贵家子”也可能是焦母常常挂在嘴上的。现在把这些话一一回敬过去。刘兰芝又很重感情,她与小姑告别时,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她内心其实是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临别时,她还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说的“供养卒大恩”,不是虚情假意。只不过她没有,或者因婆婆总是找她的茬,她不愿在婆婆面前表达罢了。这些话似乎是自责之言,但实质上都是带性负气、软中有硬的嘲讽之辞。这充分体现兰芝性格中的强烈的自尊,在婆婆面前所作的最后的反抗。
(三)反封建性格形成的关键——守信
刘兰芝毅然走出焦家,并没有逃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迫害,只不过是由一个凶残暴戾的封建家长的统治下,走到一个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的统治下而已。“性行暴如雷”的哥哥,为了高攀附势,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帛,多方胁迫兰芝改嫁。亲哥哥和婆婆一样凶狠,娘家和婆家的环境一样恶劣。这使她加深了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也促使其悲剧性格的发展。第一次“县令遣媒来”,她直接表明自己坚守誓言,盼望与焦仲卿破镜重圆,于是她急中生智,委婉地说动母亲谢绝了媒人。可是当第二次太守又派人来说亲,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哥哥狠下逐客令时,没有人身自由的兰芝深知自己的处境比以前更为艰险,逼嫁和遣妇一样是一股难以抵挡的灭顶恶浪。此时横在刘兰芝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不是死亡,就是投降。她坚守信念,没有犹豫,没有让步,而是勇敢地迎接悲剧的到来,直截了当地回答了哥哥的逼迫,蒙蔽了刘兄,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做出惊人的反抗举动。
(四)反封建性格形成的体现——刚烈
对刘兰芝来讲,她把自己的所有幸福寄托在丈夫焦仲卿的身上,可以说,焦仲卿是她的救命稻草,是她的终身依靠。只要能跟这个懦弱可怜的丈夫和和睦睦地相处一生就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当自己嫁到太守家时,自己唯一信赖的幸福被打破。与其这样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徒使两地分散,眼成穿而骨化石,还不如早早的离开这个世界。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刘兰芝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那么,刘兰芝的自杀悲剧根本就不会上演。于是她便毅然决然的“举身赴清池”,匆匆的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独刘兰芝,这类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秦香莲、李湘君等,无一不是这一类悲剧的产物。由此可见,中国妇女唯一的幸福与希望被打破,逼得妇女性格刚烈起来,是所有刚烈女性性格形成的原因,刘兰芝的毅然“举身赴清池”,是对封建家长制作出出其不意的评击,也是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的标志。
二、专权、蛮横、软弱、无能、自私、刻薄的现实是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形成的外因
(一)焦母专权、蛮横是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的最直接的外因
焦母为人刚愎、蛮横,自以为是。她对刘兰芝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心想拆散她儿子与刘兰芝的婚姻。对刘兰芝,她百般挑剔。这有刘兰芝的原因,也有焦母的原因。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有文化,有知识;有文化,有知识,就有思想——自信与自尊,因此与焦母难免产生思想和性格上的冲突。这冲突,虽然不会明朗化,也不会正面展开,但一不小心便会流露在脸上,做婆婆的看在眼里,便怨在心里。有时对于婆婆的差遣,刘兰芝行动上虽然服从了,但心未必服,再加上焦仲卿在家的日子不多,婆媳之间有了矛盾不能及时化解,这样矛盾就越积越深。
焦母看不惯刘兰芝,还有一种寡妇心态在作祟。笔者认为焦母很可能是寡妇,所以她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而刘兰芝像楔子一样楔入他们母子之间,这是她最不能忍受的,她不允许媳妇从她手里夺走与她多年相依为命的儿子。焦仲卿越向着刘兰芝,焦母就越容不下这个儿媳,因此千方百计要把她赶出家门。这种心态是多年守寡的母亲才有的,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从陆游、海瑞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出。焦母专权、蛮横的逼迫直接导致刘兰芝的反抗。
(二)焦仲卿的软弱、无能加速了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
焦仲卿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他惧怕母亲,但在母亲那里敢于为妻子据理力争,最后又屈服于母亲的淫威。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于是只好采取权宜之计,让刘兰芝暂且回家。尽管他对刘兰芝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其实这不过权宜之计,走一步看一步,从故事的发展看,焦仲卿这一步走错了。他处事不果断干脆。临别时,刘兰芝叮嘱他:“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可是他迟迟不来,直到知道刘兰芝要再嫁了,才匆匆赶来,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气急败坏地对兰芝指责、挖苦、讽刺,这不是一个理解妻子的人应有的行为。就是他不善于解决解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不能给刘兰芝一个安全幸福的港湾,加速了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
(三)刘兄的自私、刻薄导致了刘兰芝反封建家长制性格的爆发
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刘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望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导致了刘兰芝反封建家长制性格的爆发。
死后化鸟是刘兰芝反封建叛逆性格的胜利。“生若不能长相守,唯愿死后化蝶飞”,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幸福和自由的刘兰芝,面对夫家、娘家、和丈夫的不理解,内心的痛苦无法宣泄,在“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喜庆欢乐的气氛的烘托下,刘兰芝坚守高节,追求婚姻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希望就要破灭,“不自由,毋宁死”,刘兰芝毅然决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完成了她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控诉,兰芝和仲卿死后化为一对鸳鸯双飞鸟,朝朝暮暮相聚在一起,永远生活在松柏梧桐之间。这种描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的陆东美夫妇(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和韩凭夫妇(事见《搜神记》卷十一)殉情故事的影响,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幻想,是作为反抗社会压迫的思想武器而产生的。它表现了人们企图征服邪恶势力和对美好前途的渴望,以及强固对生活的信念,是黑暗社会中一线光明的艺术象征。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是《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超越了一般叙事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标志着刘兰芝焦仲卿他们反抗封建家长制的胜利。标志着她追求独立人格的品质得到了升华。
“性格决定命运在分析叛逆性格时表现得尤其鲜明。叛逆是逆来顺受的反面,它富于思想而激进,它是性格向环境发出的挑战,叛逆性格越强挑战则愈激烈,它不迂回,不婉转,不是性格战胜环境,就是环境战胜性格。因此,对真正叛逆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注定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战胜环境成为英雄;二是被环境所吞噬,成为悲剧的主角。古今中外,叛逆性格鲜明之人无一例外是这两种命运的其中一种”。正是刘兰芝的自尊性格,使她一步步走向叛逆,也使她的精神气度一步步凸现,人格光芒逐渐地眩目动人。参考文献:
[1]曹清富.刘兰芝的死因及性格新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8).
[2]张钧,杨惠溪.性格与命运[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3]仝国良.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考试(教研版),2007,(6).
(李百川 宿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