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2015-02-28刘亚辉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实习生商务汉语



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刘亚辉

一、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全国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已有300多所,每年培养该专业本科毕业生1万多名。但除少数重点大学外,该专业普遍呈现出招生火爆、就业困难的现象,毕业生大多不能实现对口就业,以致不少师生对这一专业怨声载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之一是不少院校跟风而行,仓促上马,没有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科学设计,没有成熟的师资队伍,没有优质的实践基地等。

财经类高校具有雄厚的财经专业实力,此类高校设置自主学习而思维胶着的状态下,教师才能去引导和点拨学生,这样的引导和点拨,才会使学生有豁然顿悟之感。而现在有些教师的教学,不像是引导点拨,而更像是依次诱导,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被牵着完成学习。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否定,也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解和点拨应该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文言诵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过度的理解点拨,使学生在没有感性印象的前提下就进入理性的认识,达到了目的,却缺少思维的转化过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文言诵读的学习成了高压锅闷煮食物,而不是先前的沙锅文火慢炖。

理解与点拨过度,究其实质是将有限的缄默知识尽可能地快速转化为外显知识。问题在于,学生对一篇文言文的感性接触非常少,缄默知识本就极其有限,现在又在老师的过度点拨和引导下尽可能地将缄默知识转化外显知识,势必造成缄默知识的贫乏,有些类似于杀鸡取卵。按照波兰尼的理论,外显知识需要大量的缄默知识来依托,缺少了这个依托,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备的,也有害于学生后继的学习。

综上所述,文言诵读教学是与缄默知识相伴而行的。文言诵读,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机械性的重复与模仿,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感触与认知产生缄默知识。而教师让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应该是以大量的缄默知识为基础,缄默的越多,外显的才能越多。当然并不是理解越多越好,也不是转化率越高越好,任何时候,都应该让学生的某一知识点有大量的缄默知识存在。如果不这样,对于文言诵读,学生就会“尽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也没有了后继学习和涵咏提高的可能。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舒成.困境与突围[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10).

[3][5]张必锟.关于文言诵读的几点考虑[EB/OL].http://www. docin.com/p-104083324.htm,2010-12-06.

[4]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具备鲜明的财经特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喜的是,当前国际上对商务汉语教师的强烈需求为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雷 声 深圳科学高中语文组 518129)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的无限商机,这成为“汉语热”最重要的催化剂。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推动下,“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人数急剧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球汉语学习者不足3000万人,到2014年3月已超过1亿人。世界各国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国内外几乎每个汉语教学机构都开设了商务汉语课程,商务汉语教学成为最热门的汉语教学领域,商务汉语考试(简称BCT)成为多个国家跨国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

在我国,商务汉语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有外商投资企业45.18万家,其中仅浙江省就超过3万家,杭州市有7000多家。这些在中国的外企必然需要大量商务汉语人才,与之相应,商务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

与此需求极不协调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商务汉语教师的学校。全国300多所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没有一所以培养商务汉语教师为目标,社会上的汉语培训机构也普遍缺乏此类人才,对商务汉语教师可谓需求强烈,供应短缺。

这为财经类高校提供了大好机遇。笔者认为,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理想的特色就是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为此,浙江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2013年起进行教学改革,向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目标迈进,其中最重要的改革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商务汉语教师实践教学研究成果鲜见

国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多,但有关财经类大学此专业培养模式或商务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成果,以及商务汉语教师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目前尚未见到。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张黎(2006)分析了商务汉语的教学需求,认为商务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第一热点[1]。李业才、陆华(2009)提出要大力开拓商务汉语市场,优化商务汉语师资[2]。吴海新(2012)提出在商务汉语培训方面,高校应与培训机构深化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韩沛玲(2012)对北京高校商务汉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商务汉语教师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商务知识培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不太了解真实的商务情境,缺乏参与商务活动的经验[4]。

以上研究为财经类大学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但具体操作仍需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进行探索。

三、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素质

要培养优秀的商务汉语教师,先要了解其教学对象及所需素质,主要为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

从教学对象分析,商务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为成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学生,在高校商务汉语专业学习或选修商务汉语课程,另一部分是外籍工商界职业人士,在社会上的汉语培训机构学习商务汉语。由于本科毕业生在高校任教的几率非常小,因此学校培养的商务汉语教师主要就业方向是社会开办的汉语培训机构。外籍工商界职业人士需要掌握的交际技能是以汉语为载体、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的交际能力。与之相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体如下:

(一)知识结构

商务汉语教师不仅应具有一般汉语教师所需的汉语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法、中外文化、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还必须有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礼俗等方面的知识,具体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习惯、商务谈判技巧等。

(二)能力结构

除一般汉语教师所需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需营造商务交际环境的能力,对商务词汇的形象表达能力及对商务知识和文化准确解释的能力等,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商务活动,积累商务实践经验,努力把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快速地提升学员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特色:校企合作

为培养具有上述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商务汉语教师,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与此专业相关的企业主要是外企和国内汉语培训机构。

外企可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商务活动中,将所学的商务类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外企工作者对商务汉语的需求。高校可为外企提供优质涉外文秘储备人才。

国内汉语培训机构与高校的关系更为密切,双方合作领域也更广。高校的优势在于软硬件各方面实力雄厚,在办学场地、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招生与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市场信息匮乏,生源不足,缺乏实践场所。这些正好与国内汉语培训机构形成互补。培训机构重在市场,它们配备大量的市场开发人员,掌握生源信息,而且教学模式也是根据学员随时调整,这利于大量招生,但培训机构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均有不足。通过合作,培训机构可帮助高校介绍自己接纳不了的生源,为高校实习生提供教学经验、实践基地,高校亦可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及教育理论支持;也可进行联合培养,一些留学生在培训机构与高校各学一个阶段,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实习等方式到培训机构参与教学。

笔者一年多来的教学改革证明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具体做法如下:

(一)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总体设计

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教学总体设计。经双方讨论、市场调查,确定培养特色为培养优秀的商务汉语教师,并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二)聘请企业导师

从学生入校初始就适时邀请企业负责人前来讲学,让学生了解商务汉语广阔的前景、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素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树立对本专业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企业为其选派指导老师。

(三)高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适时派出教师前去讲学,进行理论指导。与其联合申报项目,进行科学研究。

五、建立实践基地

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都是实践环节设置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高校该专业学生在四年时间内从未接触过留学生,或从未参加过汉语教学实习,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非常差。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最被认可的资格证书是国家汉办面向海内外各类汉语教师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2014年10月开始试考,不久将会大面积铺开。这项考试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主要考察五个方面: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五种能力,哪一项也离不开实习实践。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中跟实践直接相关的占到80%;面试包括说课、试讲和答问三个环节,都跟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实践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培养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

(一)通过校内实习基地深化知识,夯实基础

目前,即使在留学生较多的高校,由于考虑到教学质量,一般也不会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留学生上课。因此,校内实践基地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与留学生交流、见习,从而深化所学知识,为将来教学实习打下基础。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就在本校国际学院建起实践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1.课外辅导、“结对子”

这是行之有效的“双赢”策略。对留学生来说,课外的汉语学习对他们非常重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这也是非常好的实习和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机会。从他们进校伊始就组织,对缓解他们刚入学时的不适应状况也有帮助。

2.吸引留学生加入学生社团,或开设兴趣班

可吸引留学生加入已有学生社团,如汉服社、昆曲社等。也可根据留学生需求和中国学生所长,由中国学生专门为其开设书法、国画、剪纸、音乐、烹饪班等,创造跨文化交流条件。

3.听课、见习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期间到留学生班级听课、见习,使所学理论在见习中得到深化。由于留学生班级规模较小,所以每次听课人数需有所控制,避免其正常上课受到影响。

(二)到外企实习,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就业途径

商务实践经验是商务汉语教师必备条件。财经类大学应依托优势学科为学生开设商务类课程,建立外企实践基地。商务类课程应在大三结束之前学习完毕。在大三大四之间的暑假,组织学生到外企实习,一方面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商务活动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毕业后不能成为汉语教师的学生,在外企实习也可增加其就业选择机会。毕竟该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涉外性、商务性特点,也符合外企所需。

(三)到汉语培训机构实习,为就业铺设道路

学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习任务在大四完成,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的基本条件,通过实习可进行实践、锻炼。实习基地主要为汉语培训机构,可分国内国外两类:

1.国内汉语培训机构

这是商务汉语教师最理想的实习基地。此类机构最主要的学员是外企员工,他们需要学习的正是商务汉语。且此类机构大都教师短缺,学员众多,能容纳的实习生数量较多。大部分实习生可不出国门,就近进行商务汉语教学实习。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在上海某汉语培训学校设置的实习基地,有注册学员2000多名,其中超过300名为外企高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该基地还开办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简称ICA)培训班。实习生在该基地实习,可一举三得:一是进行商务汉语教学实习,包括写教案、做PPT、观看教学视频、上课等;二是旁听ICA课程,深化汉语语言学与教学知识,了解汉语教师培训师的情况;三是对汉语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后两点可为实习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设道路。

2.境外汉语教学机构

此类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境外各大学中文专业、境外汉语培训机构等,优势是学生在境外实习,可开阔视野,了解境外汉语教学情况,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得到极大提高;劣势是费用过高,每个机构可接受的实习生数量非常有限。

(四)实习新模式:网络实习

随着网络汉语教学的日益发展,网络实习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如我校一位实习生在实习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在网络孔子学院开设了部分初、中级汉语课程,其所做的在线教学课件深受网络学习者的喜爱,一度居于初级课程点击率排名榜榜首,全部课程点击率名列第三。这给笔者带来了启发,设计出网络实习模式。实习生从大二起便可开始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网络实习,制作课件,录制在线课堂,实践基地根据录制时长向实习生提供报酬。

网络实习简便易行,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在宿舍即可进行。当然,此类实习主要内容是制作课件、录制在线课堂,跟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替代课堂教学。这只是为正式的汉语教学实习做个铺垫,将来,当网络汉语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网络实习也许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实习方式。

六、组织实习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力有较大提高,派出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必须精诚合作,做好每一个环节。本文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实习为例进行详述。

(一)实习前制订详细计划

在学生实习之前,派出院校需与实习基地订立详细的实习计划,具体到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听课几节、上课几节,实习基地老师如何对实习生进行辅导等等,为实习生争取尽量多的教学实践体验。

实习前,派出院校老师要指定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实习生将要讲授的课程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实习中检查进展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接受实习基地老师的指导。期间,派出学校指导老师也应前往实习基地看望实习生,了解实习进展情况。若实习生与实习基地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等问题,学校指导老师可及时帮助解决。

(三)实习后促成就业

派出院校指导老师应在学生实习之后及时跟进,了解实习基地用人需求,促成其择优录用实习生。实习生应及时做出实习总结,为下届实习提供建议。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派到上海某汉语培训机构的实习生回来之后,写出了深刻的实习总结,除写出自己在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收获之外,还对上海乃至全国商务汉语培训的巨大需求、市场前景,上海汉语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为将来的实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七、结论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根据目前全球乃至浙江省的商务汉语教师供需状况,笔者认为: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是财经类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理想路径。实践表明,应以校企联合培养为特色,引入企业优质资源,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进行校内见习、外企商务实习、网络实习、汉语培训机构教学实习四种不同层面的实习。在实习前后及实习过程中,派出院校应与实习基地精诚合作,做好每个细节,保证实习生大幅提高所需能力,提高就业率。注释:

[1]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8-60.

[2]李业才,陆华.商务汉语供求分析与因应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68-170.

[3]吴海新.广州商务汉语培训市场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月下旬刊):51-52.

[4]韩沛玲.商务汉语师资培养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2012,(4):157-160.

(刘亚辉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310018)

猜你喜欢

实习生商务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