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积极心里学发展的新研究方向

2015-02-28付优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消极心理学

付优

(长江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关于积极心里学发展的新研究方向

付优

(长江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00)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模式,它是在二十世纪末西方兴起一股研究思潮,这种心理学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它关注的是人性格中的积极部分,主张积极心理学应对普通人何如在既定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生活、如何能充分发挥具有天赋人的潜质等方面做的诸多研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家对希望、快乐、感激、感戴、满意等积极情绪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组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部分。

积极心理学 发展 新研究 方向

引言

随着通过生化技术来治疗心理疾病和情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和心理对抗运动的研究兴趣也逐渐增大。而最早意识到积极心理学作用的是:马丁·赛里格曼博士,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鼻祖,并且用了40多年的时间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忽视了精神追求,因此负面心理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传统的心理学中的诸多理论把人过于机械化,忽略了人内在的潜能和主动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以及研究层面

1.积极心理学简介

在过去10年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其研究以及应用合理的囊括了人类经历的精神层面曾经被视为消极的、不成熟的、甚至是病态的心理现象已经不再为人鄙视,而更多的心理学专家对其表现出了积极地态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地品质,它与消极心理学对立而生,相对于消极心理学的负面、低落,积极心理学能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生活更加的幸福安定。积极心理学本身利用了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及发现的问题

单就目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三个层面上来研究其对人产生的影响。

首先由内而外,在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而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积极情绪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往往在体验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会间接的感受到其他的积极情绪。

单就个人而言,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天赋、智慧等等,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在群体的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公民更具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以及民间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责任的媒体等等。

在对积极心理学产生的条件做相应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了诸多矛盾的问题。例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积极的心理学强调获得积极情绪,必须存在快乐、满足、幸福等必要因素,但是中国古人却留下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名言,而一些常识也进一步证明,有些成功,也要面对负面情绪的积累,而长期处于优渥环境下的人,反而玩物丧志,所以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如何转化?如何塑造更健全的人格?这些也给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这也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的探究。

二、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完善心理学理论体系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并不是全新的流派,它是将以前各种专业研究中忽略的积极心理元素整合在一起,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创新,促进心理学分支中人性积极层面的发掘。如今,积极心理学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重视,逐渐成为当代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积极心理学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构建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同时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及水平,使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匹配,由此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积极心理学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的对象是个人,而且其关注的是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人性中的积极的成分,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人心理状况,更有利于展开积极的干预和诱导,以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更好的建立健全人格。

3.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于传统研究技术的沿用,促进其更新变革。

从某种角度来说,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消极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碎片化的整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继续沿用了消极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例如:问卷、访谈、实验等,但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变革,研究方法更加的标准、醇熟,从而使研究方法更高的服务于心理学研究体系。

三、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遵循当前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访谈,实验等各种方法,同时中间还融合了人本主义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探讨人的美德、爱、宽恕、感激等各种积极的方面,引导人们不断的发现自身长处,使普通的个体对社会及生活充满积极情绪,促进个人,团体和社会的繁荣,从某种意义上来来说,积极心理学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空档。

但是换言之,积极心理学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新鲜事物,在以前的心理学研究中,就已经存在了积极心理学的元素,只是它们当初相对的分散,没有被整合成一个整体,虽然西方学者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结论,但是上述研究中发现的矛盾及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1]曹爱红,陈晓芳,宋惠佳.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方向及价值核心.[J].心里科学进展,2008,5(9):30-37

[2]严文斌,宋佳鑫.社会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支持和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5,11(8):56-69

[3]王文章,李政.自我决定理论对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心理学探索,2006,5(6):39-45

[4]王倩,李伟嘉.理念与行动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9(10):79-82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消极心理学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