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2015-02-28刘桂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学生思政

刘桂林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贵州贵阳 550081)

如何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刘桂林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贵州贵阳 550081)

2015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七部分。《意见》指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这一工程的主阵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的一点看法。

一、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和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复杂的国际事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未来的兴旺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思想政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大批专业、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中存在的困惑,消除思想障碍,有利于切实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新时期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的课堂、教材、教学必须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和反对传播西方价值观,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鉴于此,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不让他们受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从学生层面上分析

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心理健康欠佳。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青年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高职学生,如果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和技能,就业比较困难。“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大学生就业不及农民工”等信息不断见诸各种媒体。近几年来,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对“思政课”不感兴趣。

二是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当前,在青年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方面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导致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失信情况在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严重。如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找借口缺课、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表现出严重的诚信缺失,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课堂上教师尽管采用多种方法,但对学生而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是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危机

“雷锋”曾经是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在今天的校园里,也许很难找到一个所有人共同敬仰的崇高的精神偶像。每一年中国都会评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我校思政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观看,但收效甚微。一位大学生在网上所表达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我崇敬他们,也会向他们学习,但是我不会幻想成为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以自我体验为第一要素的现代生活观念实际上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很多大学生把实现个人的幸福与成功看得更为重要。他们的动力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主导思想就是自我价值。

(二)从教师层面上分析

一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不高。部分思想道德教育者对本职工作责任感弱、不负责任。部分教师主张把西方价值观引进我们的课堂,支撑他们的观点就是“普世价值”。他们认为,教育的对外开放就是向西方价值观的开放,西方价值观是先进的,具有普世性,把普世性的东西引进我们的课堂是理所当然的。这实际上是在“普世价值”的幌子下,用西方价值观来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实际上充当了西方敌对势力的代言人。这些代言人思想观念西化,在学术上、理论上把西方价值观当作时髦,自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的,而不去认真研究和传播本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他们这种做法除了吸引眼球之外,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毫无益处。作为大学课堂中的教师,没有充当教书育人的模范,不是正能量的传播者,这样的教师不仅扭曲了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功能。

二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不深,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在课堂上就无法将内容讲活、讲深、讲透,也就不能吸引学生。不可否认,在一段时期内,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未能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开放、更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如民生问题、贪污腐败等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阐释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大学生消除困惑,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党的领导,这都在挑战教育者自身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是否能够完成新时期党和社会的期望、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知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创新能力,一味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教育的特点,必须扎实专研,创新教学模式,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铸造让高职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的对策

(一)把握学生思想特点、现状与心理需要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和调整。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私人谈心、学生干部了解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害怕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知彼知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通过深入学生个别交流,召开小范围会议,甚至网上谈心的形式,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并且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具体的工作要求。高校要经常开展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对敏感时期、热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把握更加科学化,更加准确。

(二)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铸造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课”,要从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入手。一是提高自我觉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开辟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变化和行为发展的规律,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积极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和工作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完善自身,努力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提高实施教育针对性的能力;加强品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品德、实干精神和显著的业绩去影响教育学生,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针对性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变化形势面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注重对针对性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将理论成果较快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不断提高,保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经常组织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强针对性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现象、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摸索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新方法,探索新经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拓。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职学生是直接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一线技术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铸造让高职学生终生受益的“思政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刘桂林,女,讲师,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校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