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探究

2015-02-28王凌霞陈瑞洁李海颖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德性道德教育青少年

王凌霞,陈瑞洁,李海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探究

王凌霞,陈瑞洁,李海颖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青少年的德性养成。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的几点思考,以期对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网络环境;青少年;德性教育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新形势下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虚拟化、开放性等特征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如何把握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工作的影响,利用新环境做好青少年德性养成工作,探寻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成为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

(一)网络吸引,网瘾现象多发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在网络中人们的身份具有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更为多元化。在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时,在众多繁杂的信息之间,青少年往往会在接触互联网时,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产生网瘾。表现为长期迷恋于网上娱乐、游戏、交友等活动,恋网成瘾会导致青少年神经衰弱、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等现象。

(二)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互联网信息具有开放性,网络文化多样化和良莠不齐的特点使得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影片、游戏等。在网络这个虚拟而又开放的空间里,没有人引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会使青少年长期沉浸在网络之后形成一种畸形的价值取向,做出不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道德伦理缺失,青少年行为失范

当前,网上道德的不断弱化,青少年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缺乏责任心、虚假欺骗、粗言恶语、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攻击等。青少年群体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自控能力的群体,许多方面还需要受到规则的约束。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青少年“绝对的”自由,青少年长期在网络中接触这些不良的信息,难免会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大多数是由网络的长期影响造成的。所以道德伦理在网络中丧失,青少年的行为失范。

(四)传统价值观的冲击,青少年陷入迷茫

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冲击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还未完全形成的价值伦理,如何从多种选择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西方观念通过互联网来到中国,对中国文化和信仰是一个不小的入侵,如何正确引导成为信息爆炸的今天的一个重要话题。除此之外,面对众多的信息,青少年陷入迷茫,也成为了道德教育所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基本特点

(一)网络环境下德育的内容丰富且多样化

网络带来了一个全新信息时代,在网络中的信息庞大且复杂,其中有丰富的健康积极的思想,也有大量不良的非主流文化信息,这些复杂的信息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借助多媒体声、色、光、画等手段的帮助,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摆脱了传统的书本理论知识的道德教育,新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形成必然是一种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更为先进的引导性更强的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的改变

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或者说具有权威地位的人或组织拥有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掌握着道德教育的源头。但是,网络环境下德育的主体不再单单是权威主体,也就是说此时的德育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中心。网络的开放性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占有一定的地位,道德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楚,教育主体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似乎可以说是一个双主体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不再是一味的灌输、强迫学生接受应有的道德观念;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他们开始拥有自主话语权,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一些年长的教师有可能因为跟不上网络技术的步伐而落后于时代,因此可能会出现“老向少学”的局面。

(三)道德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多数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这种德育的课堂大多数都是处于一个枯燥乏味的状态,学生很难在这种有限的教育课程中养成德性,课堂教育的效率是有限的。然而,网络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德育途径,在网上我们可以进行另一种方式的道德教育,可以在网上进行多个方面的在线教学,学习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的进行道德的学习,从而使课程更加符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模拟适合德育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里充当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之中进行道德价值上的选择,虚拟场景的手段能够让学习主体在模拟选择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道德,并逐渐养成自己的德性。这样一来,网络环境下的德性形成相比于传统德性的形成过程更加拥有立体感。

(四)道德教育中的评价趋于民主

在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与德性的养成都与之前大不相同。除了先前所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教学评价也存在一个质的飞跃。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中的教学评价更加民主、自由。网上的教学平台所运行的模式是超越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自主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权威的地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那么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中会沿袭先前的民主形式,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也居于一个更加民主的地位。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学习者自由的评价也能够体现出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开放性,更好的养成青少年的德性。

三、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的思考

依照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网络的法制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意识

网络自由不能跨越法律的边界,青少年在接触网络之前应该先树立起网络法律意识,要弄清楚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的概念,在网络上的行为要有一个尺度来衡量。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的网民是不太清楚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时,树立网络法律意识很有必要的。网络法律意识的确立才能够保证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会逾越法律、违背传统的道德伦理,能够文明上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构建安全绿色的网络空间,纯净网上信息

网络因其固有的开放性而积攒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信息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养成。那么如何让青少年接触到正面、积极的消息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网络建设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完善,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就应该在网上多开设图书馆、网上课堂、教育网站等,给青少年一个德性养成的正面指导;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多数是因为网络监管的不力,负面消息在网上可以得到栖身之处。如果可以严格把关信息流通通道,减少负面消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构建一个纯净的网上世界便指日可待。

(三)家庭从源头上监督青少年上网活动

青少年德性的形成在于引导也在于监督,家庭对一个人德性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家庭在青少年网络活动方面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很多家庭在青少年早期接触网络时没有好好的加以监管,导致孩子接触到网上的不良信息或者说患上网瘾,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青少年很有可能误入歧途。相反,如果青少年在家庭成员的引导下进行网络活动,多多接触网络上的正面消息,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那么家庭成员在青少年进行网络活动时加以干预或者先树立起孩子的正确上网观念是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构建的重要举措。

(四)学校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德性养成活动

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在学校,学校对待网络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在网络迅速普及化的今天,学校对网络采取完全抵制的态度是不可取的,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恰当地应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性养成活动,才不至于使青少年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有失偏颇。学校要培养青少年的德性就要运用好网络技术,传播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从而提高德育课堂的效率,做到真正的道德教育、真正的德育网络化。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成长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的养成应该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将网络因势利导,才能做到造福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大环境,才能够真正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张小琏,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

[2[邓辉,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略论[J].理论学研究,2010,(7).

[3]彭芸.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J].韩山师范学院,2011,(11).

2014-12-2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B14JY008

王凌霞(1976-),女,河北沙河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G641

A

1672-4658(2015)02-0161-02

猜你喜欢

德性道德教育青少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青少年发明家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