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 与大学英语教学
2015-02-28董怡平
董怡平
ESP 与大学英语教学
董怡平
(邢台学院外语系,河北邢台 054001)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ESP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是顺应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ESP教学的实施要着重从培养合格的师资、确立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
大学英语教学;ESP;趋势
当今的国际竞争已演变成为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所急需的人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实现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竞争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停留在通用英语上,培养的只是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无法使学生满足国家和社会市场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代接轨,成为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专门用途英语(ESP)虽经历了短短50年的发展,但因为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了社会需求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英语ESP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ESP概述
1.ESP起源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简称)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英语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英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英语在殖民地被强制使用,拥有极高的地位。即使后来这些殖民地获得独立,英语仍然是它们对外政治经济交流的媒介。英语由此确立了其在世界语言中的霸主地位。
第二,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经济发展之势极为迅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美科技及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英语在全球的语言霸主地位,使英语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开始学习英语。此时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学习者学习英语是为了提升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以满足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促使了为专门目的服务的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
第三,社会语言学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兴起。社会语言学的兴起是对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的一种肯定,成为专门用途英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四,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立。教育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要求英语教学要以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随着交际活动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专业交际能力的人才。因此顺应社会需求,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一般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以英语为媒介提高自身在未来特定领域工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ESP教学活动恰恰能够迎合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特殊需求。
综上,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ESP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趋完善。
2.ESP定义及特征
对于ESP,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同的统一的定义。但是在ESP发展历程中,中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
Hutchinson和Waters是这样描述其性质的:ESP必须被看作为“approach”即“途径”;它是基于学习者的需求的语言学习途径,所有的关于内容和方法的决策都是由学习的动机所决定的。这一描述集中体现了ESP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
之后,Strevens 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ESP的四个基本特征:ESP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的;在内容方面,也就是在主题和话题方面,ESP是与专门的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联的;ESP教学关注的是与专门的学科、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英语语言在词汇、句法、语篇、语义以及篇章分析方面的运用;ESP是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的。
Robinson 指出,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语言只是一个辅助角色,而利用语言达到某种目的才是工作的中心。所以ESP教学并不止步于对语言本身的教学,ESP的真正目的是利用语言实现一个明确的既定目标。Robinson的这一论述为西方ESP教学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柱。
我国许多学者也对ESP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较为权威的当属学者蔡基刚对ESP的阐释。他认为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如电子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ESP诠释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ESP的本质。它们奠定了科学界定ESP的基础。综合这些定义可以看出,ESP教学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ESP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即使学习者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在特定专业领域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能力。其次,ESP教学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者的需求决定着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大学英语ESP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初始我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也进一步深入,加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已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我国与外国的科技与经贸会议、政治外交协商、学术活动以及商业沟通都需要合格的外语人才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对于这样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种外语人才被称为“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达到两个标准:第一,精通专业知识;第二,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社会对于单一的外语专业或单一技术技能型的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少。工具性和应用性成为外语日益凸显的两个特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呈现为专业化和多元化。
顺应时代发展的形势,本着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的目的,我国大学英语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教育部在2007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以满足日后工作和社会交际的需要。
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却是有悖于《课程要求》的。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所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为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即通用英语,主要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掌握听、说、读、写、译者五项语言的基本技能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通用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就被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上所采用的还是语法翻译法,所传授的知识大都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教师每节课都是在不厌其烦的讲解着语音、语调、重点单词的用法、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有些时候同样的内容被不断地重复。学生在课堂上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就无法被调动起来。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严重欠缺。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被忽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不能够达到特定专业领域对于毕业生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
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既费时又费力又不针对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是大学毕业生无法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际,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而用人单位也需要引进人才,可是急需人才的领域却招聘不到合格的人员。这也反映了我国英语教学存在与社会脱节的这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有所改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最终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就迫切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而ESP教学正是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ESP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三、ESP英语教学的实施
1.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ESP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是否合格。ESP教学的性质对ESP教师提出了语言与专业两方面的要求。语言方面,ESP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专业方面,ESP教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见,ESP教学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专业教师和普通英语教师都能够成为ESP教师。笔者认为,由于ESP是一门英语语言课程,所以ESP课程应该由英语教师来承担。而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就是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普通英语教师要成为合格的专职的ESP教师就必须在精通英语语言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满足ESP教学对教师所提出的语言和专业两方面的要求。提升ESP教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可对普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高校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因此高校可推选一些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专业教师对普通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另外,较为年轻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攻读其他专业的高一级的学位来实现专业知识水平质的飞跃。
其次,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国内,可以通过成立协会、建立网站、创办学术期刊等方式为ESP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力推动ESP教学与研究的发展。高校也可以选派本校ESP教师到ESP教学水平较高的国家如英、美等英语国家去学习,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随后探索既适合我国实际又适合本校实际的ESP教学模式。
第三,ESP教师与专业教师进行合作教学。ESP教师可以和某一特定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进行合作,共同教学。专业教师可以帮助ESP教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具体目标情境,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双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例如,可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设计课堂活动等。在遇到专业方面的难题时,ESP教师可以向专业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合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取双方教师之所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2.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
ESP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是由ESP教学的特征所决定的。学生的兴趣,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课堂参与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这就要求ESP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教师可利用现有的一切手段和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得到批评或赞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双方在一种互动的状态下,实现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步提高。
3.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高校在实施ESP教学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和本校学生英语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学校的层次不同,所招收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课程设置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就学生英语水平而言,可实行分级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不进行或较晚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使其直接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就不同层次的学校而言,一般的院校可把主要精力放在通用英语教学上,而将ESP课程作为选修课。在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整体较高,则可在学生一入学便进行ESP教学。总之,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合理开发。
ESP教学发展至今日趋完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但其仍然存在着与时代脱轨,与社会脱节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加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都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必然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ESP教学作为顺应时代趋势的教学模式,必将引领未来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2).
[2]郝可欣. ESP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研究,2014, (2).
[3]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李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ESP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6]刘露. ESP——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方向[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
2014-12-21
2014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地方高校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研究.编号:HB14JY005;2013年邢台学院科研项目:高级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编号:XTXY13YB218
董怡平(1982-),女,河北邢台人,讲师,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G642
A
1672-4658(2015)02-01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