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民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以日本为例

2015-02-28张忠锋,马聪丽

关键词:和谐社会

【历史文化研究】

马聪丽(1980—),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日本教育。

论国民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以日本为例

张忠锋1,马聪丽2

(1.西安外国语大学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西安710128;2.西安财经学院 日语系,西安710061)

摘要:日本和谐社会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国民性在日本和谐社会的构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顺应自然的民族心理、各得其所的处世思想、与众不同的民族自豪感,所有的这一切成为日本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石。本文的目的意在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对日本国民性在日本和谐社会构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分析,能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启示。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族心理;处世思想;民族自豪感

收稿日期:2014-11-08

作者简介:张忠锋(196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

文章编号:1008-777X(2015)01-0001-06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2011年3月11日,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核辐射给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那凄惨的情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电影“2012”,似乎地球的末日就要来临,令人恐惧无比。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灾难深重的日本岛上,为日本东北关东地区的民众遭受到如此巨大的灾难而感到难过之际,日本灾区的民众所表现出的淡定,以及整个灾区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给世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灾难之中,勾勒出了一幅凄凉中不失平和的和谐景象。令人佩服,令人感动。人们不禁要问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为什么日本的灾民还能如此地沉着冷静?在被大地震、海啸摧残的满目创伤的街市中,看不到哄抢,甚至听不到抱怨,看到的更多是人们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的考验,期待着重新生活的目光;听到的更多是如何携手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的决心。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其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诸如国家体制、与之相关的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国民素质等等,这些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国家体制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似乎显得尤为重要,被认为是维护和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当大难临头,在大自然面前,凌驾于百姓生活之上的,所谓国家体制和政府政策这些脱离自然的人类行为都完全失灵,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非常情况下,整个社会还能够保持和谐,一种可视为完全存在于国家体制和社会政策管理范畴之外的和谐,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上民众的素质,换句话说,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民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构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3·11”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民临阵不乱的不俗表现,非常客观地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民素质在构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现实,本文拟从分析日本国民素质,即国民性的角度出发,具体地讲,从分析构成和反映国民性的重要因素,即日本人的民族心理、日本人的处世思想以及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三个方面入手,就日本国民性在日本和谐社会的构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些探究。意在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对日本国民性在日本和谐社会的构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分析,能够为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启示。

二、顺应自然的民族心理

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类,如何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自然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影响到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自然界的任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征服自然。也就是说,人类必须学会顺应自然,而不是无畏地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自然抗争。日本人生活在四面环海的日本列岛上,千百年来遭受了无数次的台风、地震、洪水、干旱、大雪、火山喷发等天灾困扰,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似乎很早就明白了这一道理,因此,“顺应自然”便成了日本人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成为了日本人从事各种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之所以这样说,神道的诞生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据。

众所周知,神道是日本人所信奉的传统宗教,虽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从古代中国大陆流传过去的佛教、儒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其根本是源于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神道的诞生是古代日本人“顺应自然”“崇尚自然”思想之结晶。神道的所谓“八百万神”,源于万物皆有神灵之思想。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从表面上看,似乎众神众像,杂乱无章,然而,就其终极,可以说他们所信奉的神灵就是“自然”本身。

无论我们翻开日本的历史典籍,还是翻开日本的文学名篇,抑或是文化论著,到处洋溢着对自然的赞美,仿佛就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从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到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古代的《古事记》《万叶集》《源氏物语》,还是现代的《古都》或者《风土》,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似乎从未藐视过大自然的存在,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的情感,视自己为自然的宠儿,视自然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无限地享受着自然的恩宠。在历史的长河里,尽管大自然也给他们带来过无数次的台风、 地震、洪水、干旱、暴雪、火山喷发等天灾,然而,面对这一切,他们早已深切地意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性,不但没有对大自然产生怨恨,相反,总是乐观地去理解和面对。“风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雪具有杀死田间害虫的效果,没有地震和火山怎么能够享受温泉的陶醉”等,以感激之情看待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关于日本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本当代著名评论家森本哲郎是这样描述的: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温和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的国家。虽然日本是个岛国,南北气候不同,生活条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总体上说,在地球上能够像日本列岛一样被美丽山河环抱的风土是罕见的。如此这样,因此,生活在列岛上的日本人会很自然地对大自然产生一种亲切感,会顺应自然。日本人从未敌视过自然,也从未想过去征服自然。所以,尽管自然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灾难,诸如台风、 地震、洪水、干旱、大雪、火山喷发等等。但是,这个国家的人们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受到了自然的伤害。因为即使自然一时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但很快又会安抚他们,让他们从打击中站立起来,所以,与其说日本人热爱自然,不如说日本人相信自然,则更为妥当。[1](笔者译)

地理学家铃木秀夫在《超越者と風土》[2]中,把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对日本的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进行分析,认为日本是地球上最适合人居住,世界上受自然恩惠最多的国家。在外人看来一个多灾多难、资源贫乏的岛国,竟然被描绘成犹如伊甸园般的国度,似乎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如此的赞美,虽然让人觉得带有民族主义的爱国精神,然而,其核心除了显示对自然的崇尚之外,还能做何解释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3·11大地震后,当时正值东京都知事竞选,谋求连任的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以他一贯的“毒舌”作风,竟抛出“日本受到了天谴”的惊人话语。他的这一言辞很快引起了日本国人的愤怒,遭到了众人的辱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选的结果却是已经78岁高龄的他再次获得连任。按照一般的思维,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但这的确是活生生的现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呢?这样的结果又说明了什么呢?事实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和民族的冷静。石原慎太郎的连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我们不得不去正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再一次的投票推选这一“毒舌”知事,或许是因为有着“顺应自然”“相信自然”优良传统的日本人已经领会到了他的话语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明确地讲,是生活在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中的当代日本人,对自己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渐渐“漠视传统,远离自然”行为的一种深刻反省。“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石原的话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行文至此,我们无需找出更多的证据去赘言日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民族心理了。因为这样的论据实在太多,举不胜举。作为这段文字的结语,笔者的脑海里浮现出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发表的『美しい日本の私』[3]一文的开头所引用的日本镰仓时期的僧人道元禅师和明惠上人所创作的两首和歌:

①春は花夏はほととぎす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冷しかりけり。

②雲を出でて我にともなふ冬の月

風や身にしむ雪や冷めたき

其大意是,①春数樱,夏数杜鹃秋数月,寒为冬雪四时清。②云中现,随影随行冬夜月,风耶刺骨雪耶寒?(金中译)从这两首短短的只有31个字的俳句中,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大和民族对大自然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三、各得其所的处世思想

源于中国古典著作《易经·系辞下》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财,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一文中的“各得其所”,早在古代日本社会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就已经深深根植于日本人的意识之中,而且经过千百年的不断深化和演绎,逐渐成为了他们在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和道德杠杆,为维护日本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日本人各得其所的处世思想,往往被人们说成是岛国劣根性的表现,是小国寡民的小理想。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小理想,滴水成河,造就了日本成为大国的梦想。换句话说,小理想成就大事业,这就是“各得其所”处世思想的威力所在。

纵观日本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日本人各得其所的处世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事件成功之后,往往都会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1 500多年前的大化改新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

大化改新的发起者圣德太子,可以说是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将“各得其所”的处世哲学运用得最成功的人。正如日本著名评论家堺屋太一在《日本を創った12人》[4]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不但圣德太子的“神、佛、儒三教融和”的宗教思想对后来日本人的宗教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所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以及“官位十二阶制” 也为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人的宗教观非常独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这与其他国家人们的宗教观,特别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国家的人们所有的宗教观大相径庭。日本人的宗教观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简单地讲,他们在处理人与宗教的关系时,一切以人为中心,即“不是我为宗教献身,而是宗教为我所用”。当今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似乎随着自己的兴趣而变化,因为我是日本人,所以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按照传统的日本神道方式举行仪式;因为我们前卫,所以婚礼要选择在基督教教堂举行;因为人死希望复生,葬礼要按照佛教的方式举行。这样,在日本,一个人同时信仰三种宗教的情况十分常见,因为他们所信仰的圣德太子本身就是“神道”“佛教”“儒教”三教的忠实信仰者。圣德太子“神、佛、儒三教融和”的宗教思想的确立以及“以和为贵、无忤为宗、人皆有党”的治国理念,使得在他之后的1 500多年里,在日本列岛上从未发生过因宗教纠纷而引起的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这在一个号称拥有“八百万神”的国度里,的确难能可贵。各种神灵和平共处,使今天的日本国土上到处可以看到佛教寺院与神社你我不分、浑然一体的和谐景象。

“十七条宪法”以及“官位十二阶制”的颁布,是圣德太子的各得其所思想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将各得其所的思想贯穿于国家法律之中,明确规定了统治者内部各个阶层人们所处的地位,从而把一个由豪族统治的社会无序的混乱国家,渐渐地转变成为了一个由官僚统治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国家。他的这一举措,不仅为日后的天武·持统天皇时代的律令制国家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当今日本国家的官僚统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看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当时日本所提出的“脱亚入欧”的口号,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日本国家完全西化的一种表现,可事实上并未抛弃各得其所的思想,相反,正是遵循着各得其所的思想,才使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使日本走上现代国家发展的道路。日本人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并非只是一股脑地全盘接受,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灵活性。比如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方面,他们最大限度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大兴土木,以改变国家的面貌。通过修建铁路,铺设通讯网,完善现代化交通和通讯设施;通过建学校,普及全民义务教育;通过设立议会,改革政治制度。但是,对于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家族制度,因为有悖于日本的传统,有可能动摇和破坏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纵式社会”的“金字塔”等级观念以及动摇具有强烈“父系家长专制、家督继承、男尊女卑”特色的家庭关系则表现出极端的冷漠。所谓“和魂洋才”、“洋为和用”,实质上就是各得其所思想的最直接表现。

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菊と刀》[5]的作者、美国人类文化学研究专家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女士的敏锐,在理解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过程中,将日本人各得其所的思想放到了首要位置进行了剖析,由此可见,各得其所的思想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可以说,因为无论从哪个视角看,日本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各得其所的思维模式展开的。这种思维模式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巨大的铁丝网,将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人们罩在其中,即孕育了推动决定日本社会发展的像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这样的成功范例,促进了日本社会中“集团主义”“职缘社会”的形成,同时,也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在忠君思想的掩护下而导致上演了使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历史悲剧。但是,无论怎么说,我们必须客观地讲,在维护日本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一点上,日本人各得其所的处世思想所起的作用,无毋置疑。

四、与众不同的民族自豪感

大凡与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觉得日本人温文尔雅而谦和。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过于内向,不张扬,似乎缺乏个性。而且从他们的嘴里,也很少听到对自己国家的赞美。在交谈过程中,他们总是聆听着对方的高谈阔论,不时地随声附和,要么点头,要么哈腰,当话题落到日本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流露出对国家的不满。类似于像“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之类的口号式的表达,除了在日本街头听到那些右翼分子不厌其烦的叫嚣和少数政治家在竞选演讲时偶尔使用的措词外,几乎很少从普通老百姓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赞美。如此的平淡,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日本人对他们的国家、他们的民族缺乏一种认同感。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夸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这一切让人觉得从他们身上似乎感觉不到他们作为日本人的自豪感。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日本人真的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没有民族自豪感、缺乏爱国之心吗?假如真这样看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事实上,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相当强烈,其强烈的程度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个民族。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他们始终如一地按照日本人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似乎时刻在提醒着自己,也在暗示着别人,“我是日本人”。 虽然他们也懂得“入乡随俗”,但是似乎这句话是说给别人听的。事实上,他们无论走到哪里,就都把自己的文化带到哪里,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在日本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以体现日本人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好感。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信任感。虽然他们不善言表,但这种自豪感在行动上显而易见。

日本人的自豪感与众不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地理环境,就像在第二部分所述的那样,他们似乎对自然情有独钟,认为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地球上最完美的宝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比不上他们的这片乐土,感觉日本列岛就像中国古书里所描绘的“仙岛”一样,一切都那么美妙。他们的这种忘我的自然优越感,久而久之就滋生出一种狭隘的民族优越感,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大和民族是神的子孙,永远会受到众神的眷顾。所谓社会环境就像在第三部分所讲的,各得其所的处世思想使他们的整个社会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集团。在集团内部,又纵横交错,分成各种阶层和各种各样的小集团。每个阶层和各个集团的人们安分守己,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并形成各自的文化。像奈良时期的佛教文化,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镰仓时期之后的武士道精神,江户时期的市井文化以及现在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職人気質”,即反映职业道德精神的一种文化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孕育出的代表不同阶层的文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日本人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的树立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安分守己,并非一种消极的表现,而是在顾全“大我”的前提下,不断地去完善“小我”,就像“茶道”“花道”“书道”“剑道”等的产生一样,他们以“道”的形式,把该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之目的。这种精神追求,使日本人在精神世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满足感。事实上,自我满足感的产生本身也就是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懂得如何处理集团和个人关系、实现自我的民族,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首先,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一切的基础。每当遇到危机之时,日本人就会变得非常团结,强大的凝聚力会变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以克服各种危机带来的困难。特别是在处理与岛外的其他国家或者民族之间的关系时,这种力量就表现得尤为强大,甚至达到不可一世的地步。在日本历史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古代的圣德太子向当时的中国隋朝皇帝隋炀帝递交给国书一事和近代史上的日俄战争。前者国书的内容以“日出之国之天子致日没之国之天子之书”为起始, 其目的是以国书的形式向中国隋王朝展示大和民族的尊严,明确日本国家的独立地位。圣德太子的这一做法,对当时的大和民族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在这之后与中国交往的一千多年里,虽然他们仰慕中国大陆的先进文化,而且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不断吸取中国文化,他们的国家才得到发展,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面却绝对没有像朝鲜半岛那样,成为中国大陆的附庸国。在日语中凡是从中国大陆引进的文化,全都冠名为“唐”,而把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统统冠上“大和”两个字以示区分,贯穿日本民族历史的所谓的“大和心”“大和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日俄战争,把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以“脱亚入欧”思想为主流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已经使日本人在对待周边国家民族的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以日本胜利而告终的日俄战争的胜利,更是让他们举国欣喜若狂。因为在他们看来,日俄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非白色人种战胜白色人种的战争,就像当年圣德太子向中国的隋炀帝递交给国书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在亚洲只有大和民族和西方的白色人种可以平起平坐,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其他所有亚洲国家的各民族,都不堪一击。因此,他们的那种近乎扭曲的民族优越感越发强烈,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度狂妄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明治维新以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之所以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妄图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其根本原因是与弥漫于整个日本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日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失败而告终,但放弃了军队,开始走和平建设道路的日本,又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其辉煌的一面,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们不断地创造奇迹,直到2009年末,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战后的经济腾飞无形中又一次增强了日本人的自信心。勤奋、精益求精、积极向上,所有这些赞许的语言,似乎成了大和民族的代名词,其勤奋的程度甚至受到了其他国家人们的热嘲冷讽,给他们冠上了“工作狂”“经济动物”之类的称呼。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在意,可事实上,别人的评价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他们毅然决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往前走。因为他们深知一个优秀的民族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

五、结语

走在日本城市的大街上,看到的只是衣着整洁、匆忙赶路的人群,听不到四处喧哗,或因小事争吵的声音;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的只是风景如画的大自然,看不到令人作呕的脏和乱。东京这个号称世界第一大城市的上下班高峰期拥挤的现象,可算是世界一大奇观。人们的一句“すみません”(劳驾、借光),使这一拥挤的景象,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拥挤”这个令所有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感到头疼的现象,生活在东京的人们,并不以为然。他们对“拥挤”表现出的豁达态度令人咋舌。他们知道,“拥挤”是人们为生活而“拥挤”,是为工作而“拥挤”,总之是因为“勤奋”才“拥挤”。所以,作为“拥挤”人群中的一分子,就应该忍耐这种“拥挤”,而不应该因“拥挤”对他人大动肝火。所以,一句平淡的“すみません”,就使这难以想象的“拥挤”变得比较“平静”。我想日本人的这种把“拥挤”变成“平静”的行为,也该算是典型的和谐范例吧。

回想起“3·11”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受灾地区民众的表现,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得不佩服日本国民的素质。由于当时担心核辐射威胁生命所发生的“抢盐运动”,居然没有发生在受核辐射威胁最大的日本灾区,而是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地。令人尴尬,令人汗颜。无怪乎,当世界宣布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时,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表现出令中国人难以接受的疑惑,似乎觉得日本不应该输给中国。当然,对于他们的疑惑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计较,非要去争个高低,但是,不计较不等于说不需要思考。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一部分日本人表现出种种疑惑,说其毫无道理也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近年来在网上备受人们关注的一段评论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位公民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时代”抛下!(童大焕·《青年时报》)

在这里,笔者又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6]所以,唯有积极塑造民魂,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成功并保持永久。

[参考文献]

[1][日]森本哲郎.日本語表と裏[M]. 东京:新潮文庫,1988:52.

[2][日]铃木秀夫.超越者と风土[M]. 东京:原書房,2004:131-138.

[3][日]川端康成.美しい日本の私[M]. 东京:講談社現代新書,1969:6.

[4][日]堺屋太一.日本を創った12人(前編)[M]. 东京:PHP新書,1996:16-41.

[5][美]Ruth Benedict著,[日]长谷川松治译.菊と刀[M].东京:岩波新書,1979:60-96.

[6]鲁迅.学界三魂·华盖集续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8.

[责任编辑兰一斐]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in Forging a HarmoniousSociety:Japan as an Example

ZHANG Zhong-feng1,MA Cong-li2

(1.ScoolofJapaneseCultureandEconomy,Xi’an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Studies,Xi’an710128,China;

2.SchoolofJapaneseStudies,Xi’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Xi’an710061,China)

Abstract:Among the many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Japanese harmonious society, Japanese peopl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national psychology to follow the law of nature, the national attitude that everyone plays his role in the proper place and the national pride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 cultures, all of these national spirits form the cornerstone of Japanese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Japanese people in forging Japanese harmonious society,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national psychology; attitude; national pride

【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暖民心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