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成果——评孙立新研究员的《关中方言语法研究》
2015-02-28罗昕如
罗昕如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 410081)
自从老一辈语言学家张振兴、邢福义、戴昭铭先生倡议,于2002年底在黑龙江大学举行首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以来,对于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普遍的学术自觉。孙立新研究员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长达128万字的《关中方言语法研究》就是这种学术自觉的佳作。在该书出版一年以来,细细品读,体会良多,油然地感到有必要予以高度评价,尤其是在学风浮躁的今天。
首先,《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突出了系统性原则,对关中方言的构词、词类、句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强。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研究方言语法的专著,其系统性较差。有人可能认为,只要把所研究的母语或工作地方言语法的特点写出来就行了,由于缺乏系统性,没有写进去的可能还是更有特点的东西。《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的正文部分共八章,全书的重点在前六章,第七章讨论了动词、代词、副词以外的其他词类,第八章讨论了语法化、话题焦点、反复问句、补语、复句等问题。仅一二章讨论构词问题的篇幅就达到30多万字。该书的创新之处很多,例如根据关中方言的特点,于第二章很系统地讨论了语音构词构句的一系列问题,如“单音词的变调构词”一节,对于关中方言单音词因声调的变化导致语法语义的变化进行了尽可能严谨深入的讨论。再如表7所报道的“长嘎嘎”一词,当“嘎嘎”读作ka31.ka的时候为形容词,例句如“瓜蔓长ka31.ka的”;读作ka31ka55的时候为名词,即名物化的读法,例句如“这截路是个长ka31ka55”。作者于2010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了《关中方言代词研究》,后来又发现了一些未及讨论的问题,本书对代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化研究,最典型的是,作者不但指出汉语方言存在着大量人称代词感染所形成的“我、你(渠)、他(其)”等声调一致的问题,而且指出了大量指示代词感染所形成的“这、兀、那”等声调一致的问题,发现了与之有关的许多类型学问题,作者的确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者。动词是汉语尤其是汉语方言最难研究的课题,有的专著回避这一艰深问题,作者知难而进,深入讨论了趋向动词、体貌系统、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和其他动词,比如普通话的“不会”在西安一带以“不可能”来表达,而关中方言的“不会”有一个特殊用法,比如疑问兼感叹句“你不会自己去”,相当于普通话的疑问句“你为什么不去”。作者在长期对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汉语语法的许多问题,比如发现了此前学界没有关注的钱币数量重叠式的“一毛一毛、两块两块、五十块五十块”等问题,发现了关中方言“把”字句里的动词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也可以带动态助词“过”。“过”字的这种用法在关中方言里很普遍,如“我把这菜吃过|我把钱给他过/我把钱给他给过|把酒也戒过,把烟也戒过,都没戒成|他还把他妈气昏过/他还气昏过他妈(呢)|我跟他关系好,把他的娃也都用过”。还有,作者在好多地方讨论关中方言语音变化所导致的语法语义甚至兼感情色彩的层级问题,如71~72页所报道的“哎、噢”的层级达到六个之多,第一层级即基本层级的“哎、噢”均读作阴平,第六层级即极限层级“哎哎哎、噢噢噢”无限延长,等等,对于我们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审视汉语大有裨益。
其次,在方言语法材料上下大功夫,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关中方言的一系列特点,是该书最显著的特征。全书对于每一种语法现象的讨论都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这与作者长期深入实地调查、复查不无关系,作者的确在践行着李荣先生健在时多次倡导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作风。我们如今常常能够见到一些研究方言语法的专著,理论的东西太多,材料少得可怜,往往只从个别现象出发,就得出普遍的结论;而作者远不是这样。比如讨论重叠构词的章节,在讨论单音节名词词干在西安、户县一带构成“AA/AA儿/AA子”重叠式的时候,对于每一个词干都予以罗列;作者对于名词后缀“子、儿、头”的讨论达两三万字,其中关于“子”尾,指出西安一带与普通话一致的例词以后,又从病理、职业、个性品质、亲属称谓等方面分类罗列予以分别讨论。在讨论词类、句式的过程中,作者仍然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每一个语法现象,比如332~334页在讨论祈使句中听说双方共同趋向行为的“走”字的时候,好几种现象的例句都在10个左右;再如6.6节讨论“把”字句、“给”字句、“教”字句的套合问题的时候也是这样,由于“把”字句、“教”字句的套合句式牵涉有的句式不能成立等问题,作者搜集“把”字在前或“教”字在前的现象的对比例句,达到32组之多,细心的读者肯定会从这些例句中发现介词对所及宾语的管控等问题。该书的附录四(见680~698页)《关于关中方言的“吗”和“么”的讨论》,有的现象的例证达一二十个,这个附录实际上是一篇非常扎实的论文,作者说,这个附录断断续续写了三四个月。假如作者没有大量的调查,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
再次,该书的科学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作者运用了目前学界公认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最佳方法和最新方法,如运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普方古”大三角方法,等等。从全书来看,作者将中原官话的主要方言之一的关中方言与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普通话作为主要的参照系进行比较,其间,常常将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如1.3节“逆序构词”基本上是考据性质的内容,对于好多逆序词都有上古、中古特别是近代汉语源流的考据,又有现实用法的讨论。再如第五章“关中方言副词研究”,作者对于副词的每一个小类都有所论及,对于许多副词的源流(如“衠、浑、闻、肯、浪、蛮、却”)等都有所考证。在将关中方言语法与近代汉语语法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作者阅读了大量的近代汉语作品,获取了大量的可资佐证的例句,阅读了大量的近代汉语研究著述,用先贤时彦可信的成果支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全书中常常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一种现象在关中各个方言点表达方式之间的比较,关中方言一定区域表达特点的比较,与关中方言区附近中原官话的比较,与兰银、冀鲁等官话的比较,与晋语、西南官话的比较,与南方方言的比较。也就是说,作者注重把关中方言语法放在整个汉语(“普方古”大三角)的语法格局的内部进行研究。在比较的过程中,作者手头占据的或者能够借阅的第二手资料都用到了,对于许多高水平的著述,在许多章节中都屡屡提及;该书的参考文献达33页,足见作者用功之勤。作者还注意把关中方言跟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对比,发现了少数民族语言中代词的声调感染问题;历年来,学界对语言接触研究非常重视,作者在研究中也注意到语言接触问题,如关中方言受到阿尔泰语系的影响,否定副词“不”在“把”字句里常常处在介词的后边,普通话的“不把他当回事”在关中方言里相应地作“把他不当回事”。
《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的作者孙立新研究员是一位善于思考、下苦功夫的学者,是一个拒绝平庸、摒弃浮躁的学者。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夸奖他“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令人敬佩”,著名语言学家张振兴先生在该书的序言里慨言“为他扎实认真的态度感动不已”。他勤奋努力,笔耕不辍,研究成果丰硕。这次,他又为学术界奉献出一部厚重扎实的新作。新作对关中这一片区域方言语法研究之系统全面,材料之丰富扎实,描写分析之深入精微,堪称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