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2015-02-28艾岷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卡片课外

□艾岷

课外阅读不容忽视

□艾岷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由盲目随意引向目标明确,由肤浅引向深刻。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不少教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撒手”“放羊”,缺少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盲目随意,收效甚微。基于这种实际,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他们以目标和方法,从而,使他们增长知识和智慧,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一、营造读书氛围,明确读书目的

首先,要在班级、在学校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有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所以,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环境对人的改造作用。当一个班级形成了人人要读书,人人乐读书,人人会读书的氛围时,这个班级整体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地自动“升级换代”。具体方法上,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并书写具有代表性的在教室内张贴,形成一种“读书光荣”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班会等集会形式让学生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并请有经验、能力高的人介绍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其次,要明确阅读目的。确立明晰的阅读目的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教师应指导学生树立“目标阅读”意识,尤其是对课标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就可做到有的放矢,更有重点,更有计划性,也就更有效。而对于非课外必读书目,教师也应指导学生从“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获得丰厚的收获。

二、拓宽课外阅读内容

1.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2.课内向课外延伸。

一是引导学生去读原著。有课文是长篇名著的节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二是进行“扩读”,为课文“找朋友”。如教材中的专题学习。有时是教师找,复印下来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有时要求学生自己找,到阅读室找,上网找,并要求学生说出找这些朋友的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略读、精读的能力,训练学生求同存异思维,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推荐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

随着网络的普及,对课外阅读途径应有充分认识。我们倡议应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纸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知识体系。

除了教师的推荐和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由涉猎、自主构建、自由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中学生阅读》、“中华少年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以与家长联合要求他们订一种以上的杂志、上网阅读名著。对于家景较差的,也要求他们在某一定的时期内必须买一本或二本属于自己的名著。

三、运用策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如果就直接强压给学生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学生只会为完成任务而机械的读书,是一种压力,只会扼杀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孩子的阅读需要在一种宽松的,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课外书更好地,更长久地伴随孩子的成长。

1.教师导读,教给孩子读书方法,明确阅读方向。

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阅读经验不足,学生的自主阅读难免会“浮光掠影”、深浅不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疏导。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名著进行导读,甚至是精彩的片断在课内赏析。从主要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文辞写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将课外活动阅读进行向深刻。

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注重阅读积累。

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对于学生来说要多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读书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课外阅读会带着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

3.制定一份读书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证,是克懒励勤的法宝。周密详尽的计划会有效地指导学生将阅读走向深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适合自身特点的阅读计划,包括教师规定书目的阅读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书目的阅读计划。计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时间的安排、进度、笔记与反思、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检测与自评等等。

4.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

“以课内促课外”,“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这是最佳的读书方法。把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能力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体验和运用,这是理论回归于实践,形成真知的过程,是知识能力的迁移。作为一名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做好方法经验的总结,写好读书笔记与反思,实现以课外补课的成效。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在考试时学生就会轻易做到“阅读无障碍,写作无困难”的好局面。

5.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6.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资料卡片,丰富阅读资料。

制作资料卡片也是搜集、积累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将来做学问,干事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制作卡片要定量,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制作卡片要不断地交流。制作卡片,还要善于总结。

7.指导学生适时使用阅读卡片,运用于写作之中,以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在早读读卡片,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每个人都拿出卡片,有了比较,就有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早读时不断地加以运用,记忆就有效,写作更有成效。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应用于写作,才能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促进阅读

“好表现”是青少年的天性,成就感是促人进步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检测评价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具体的作法有很多,如:开展读书比赛,定期公布学生阅读的进度、篇目、笔记篇数字数,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作品研讨会、经常组织优秀习作的投稿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检测评价给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势必会引发你追我赶、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绿怡学校)

[责编曲辰]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卡片课外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小满课外班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一张卡片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