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维“晚望”诗与山水画之审美特质

2015-02-28于巧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王维山水画山水

于巧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维“晚望”诗与山水画之审美特质

于巧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在辋川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晚望”诗和山水画,二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质。同时,王维的晚望诗与山水画又有相通之处。正如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言,王维晚望诗与山水画是并举且互融互通的。

王维;辋川;晚望诗;山水画

唐代晚望诗是指诗人傍晚时分观望自然景物有感而发的诗作,内容以山川景物描写、咏怀、自叹、伤秋为主。在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的晚望诗中,“亭阁”“城楼”“山原”“夕照”“飞鸟”“静水”“残岚”这些意象多被书写。众所周知的是,王维被后人赞誉为“诗佛”“画佛”,王维与裴迪互相酬和的山水田园诗《辋川集》和山水画《辋川图》就产生于隐居辋川期间。如果说王维内敛而沉静的性格气质是其诗画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穷幽出元、禅机理趣”特色的主因,那么,以诗人创作于辋川的晚望诗以及山水画为例,辋川晚望景致是王维诗画创作灵感的源泉。

一、王维的辋川“晚望”诗及其审美特质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载云:“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1]1334另据张清华《王维年谱》和陈铁民《王维年谱》言,王维从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二年(743),曾初隐终南山。也就是说在王维四十二岁之前,就萌生了隐逸的想法。天宝三年(744),四十五岁的王维始营原属宋之问之辋川别业。《宋高僧传》卷第十七云:“元崇遂入南山,至白鹿下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相交。”[2]418王维中年时期萌生隐逸想法,先隐居终南,其后得辋川别业,而后丁母忧,“安史之乱”平息后受太子中允,直至乾元二年(759)七月辞世并葬至辋川别业(清源寺西)。王维的后半生,与辋川别业息息相连,具有代表性的二十首山水田园诗《辋川集》和山水画《辋川图》,以及体现王维礼佛参禅的“禅诗”如《终南别业》《叹白发》,都关乎于此。

宋之问有《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一诗,诗云:“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此中意无限,要与开士说。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3]8诗人宋之问临湖晚望,远望夕阳群山,山色与夕阳明灭映衬,近目波光湖面托起一抹月影,满腔思绪,奈何友人不至,唯有自我遣怀。辋川的景致是诗人抒发思怀友朋的起兴,也是宋之问此诗流露隐逸之意的归宿,同时,这首诗也表明了辋川景色的别致与丰饶。由此可见,早在王维隐居辋川别业之前,辋川便是文人退隐山林的好去处了。辋川因王维《辋川集》中裴迪、王维各二十首诗名动天下。王维在《辋川集序》有云:“余别业在辋川山居,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南垞、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秀才迪闲暇,各赋绝句云。”[4]17这也就是后来被世人熟知的“辋川二十景”。其中,裴迪《木兰柴》诗云:“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性何时已。”[4]23咏诗人晚望木兰柴风光之秀丽;《鹿柴》有“日夕见寒山,变为独往客”[4]22二句,描绘的是傍晚夕照和寒山孤立之景;《临湖亭》诗有“当轩弥滉漾,孤月正徘徊”[4]26二句,写晚上仰视清幽之月景;《南垞》诗有“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4]27二句,写晚望夕阳远山、近察湖面之水波粼粼之景;《白石滩》诗有“日下川上寒,浮云淡无色”[4]32,写川野广袤、浮云淡缈、川野幽寒之景。这几首诗都与“晚望”相关,诗中的意象由夕阳、远山、浮云、清溪、飞鸟、孤月组成,而诗人裴迪在这几首诗中多用“独”“孤”“寒”三字,可见裴迪笔下的晚望之景、隐逸生活是远离喧嚣且孤幽的。

王维《木兰柴》诗云:“秋山饮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5]271咏秋景之番然可爱;《鹿柴》诗有“返景入旧林,复照青苔上”[5]271二句,写禅意之幽深难求;《欹湖》诗云:“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5]273咏歌回首之间的洒脱和美景难得;《白石滩》有“家住水西东,浣纱明月下”[5]274二句,写白石滩水色之清浅及明月生辉之静美;《竹里馆》诗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274,写竹林之幽、明月之辉、诗人弹琴长啸之恣意。这几首诗亦写晚望视野下辋川之景,青山、白云、明月、夕阳、飞鸟也多被书写。王维晚望视野下的辋川景致,少了一分裴迪笔下的孤幽,多了一分自适。王维的晚望诗,他如《山居秋暝》,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129又《山中送别》诗云:“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5]276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5]129又《田园乐·三》诗云:“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5]281又《田园乐·五》诗句:“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5]281,再如《归辋川作》诗句:“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5]130以上这些王维晚望视野下的诗均体现出自由、洒脱、禅逸等特点。同样的晚望景致,在不同性格诗人的笔下具有不同的书写,或孤幽寂寞,或洒脱自适。晚望视野下辋川的景致都带给了诗人逃离尘世的愉悦以及创作的基本素材。裴迪、王维笔下的晚望景致不都是写景之作,亦有造景之处,如王维《欹湖》诗中“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5]273二句所写之景就是由诗人虚写构得。

二、王维的辋川山水画及其审美特质

中国山水画从隋唐开始走向成熟。唐代李思训的《游春图》开青绿山水端绪,印证了初唐昂阳之气的历史风貌。盛唐王维的《雪溪图》是“禅”、“趣”相映及“画中诗、诗中画”的例证。晚唐董源的《龙宿郊民图》是江南秋景“平淡天真”的写照。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论及王维时有云:“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复画《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尝自题诗云:‘当世缪词客,前身应画师’。……故山水松石,并居妙上品。”[6]16朱景玄依“神、妙、能、逸”、“上、下、中”四品分法将唐代一百二十五位画家画品加以评述,置吴道玄画作为神品上、周昉为神品中、阎立本及李思训等七人为神品下;李昭道、王维等八人为妙品上,以此类推。“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6]16一句,表明王维山水画有吴道玄踪迹,这是当时画评家对王维画作的赞誉。

承载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书里有“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树石之状,妙于韦偃,穷于张通,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深重”[7]61这样一段话,说明了唐代山水画由吴道玄开始变新,走向成熟。王维作山水,以禅理入画,并在技法上有所创造,用所谓“破墨法”,将水与墨色的渗透变化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的线条勾勒或青绿敷色的面目,给山水画的创作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成为后世文人画先声。相传王维撰有《山水诀》《山水论》两篇文字。这说明王维不仅在绘画的技巧上创造了“破墨法”,更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绘画著作传世。遗憾的是,经后人考量,《山水诀》《山水论》二书是伪作。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维在水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宣和画谱》论及王维时有云:“维善画,尤精山水。当时之画家者流,以谓天机所到,而所学者皆不及。后世称重,亦云:‘维所画不下吴道玄也。’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由是知维之画出于天性,不必以画拘,盖生而知之者。”[8]211王维的画才在当时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唐代如朱景玄,将其置于李思训山水之后,到了五代宋世,随着士大夫雅文化的勃兴,王维在水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评价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9]2自莫是龙提出画之南北二宗说,加之董其昌《画旨》《容台集》等书画理论著作的推行,王维作为南宗之主文人画史的地位及影响力再次提升。文人山水画与画师山水画分野由此,以李思训为代表的画师山水画,笔力精工、色彩紧致;以王维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则贵求“境”的塑造、“意”的融通。

三、王维的“晚望”诗与山水画的相通性

严七仁《大唐盛世·王维在辋川》一书说道:“辋川的内在精神不是繁华,剥开辋川人文精神的内核,我们看到的是清幽,是隐逸,是桃花源里吹来的阵阵轻风。”[10]25辋川气候温润闲适,地貌以秦岭山地和河谷冲积阶地为主,四季分明,水草茂盛。辋川与灞、渭相通,泛舟可达长安都城。辋川独特的自然景物和京郊的地理位置为士大夫亦官亦隐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对于王维山水画的特色历代文人评价不一,有“秀润”说、“天机”说、“清敦”说等等,如同其山水田园诗一样,多平和淡雅之趣,多灵机一现之悟。王维本人也曾提出“诗是无声画”这一观点。宋代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一文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1]341诗歌与绘画本是两种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诗歌借用语言,多连贯通润之美;绘画借助线条勾勒,讲求刹那定型之妙。而王维的诗歌与绘画,在意境与布局手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以上文王维晚望诗为例,意象的选取多飞鸟、夕阳、山峦、清月、湖波、孤烟。这就说明王维晚望诗与山水画的取材是一致的,相同的素材融汇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中,具有相似的审美感受;“飞动”、“空灵”、“清净”、“虚实相生”、“远虚近实”这些特点,又是山水画与晚望诗共同具备的。王维的山水画一改前朝摹山泛水、板滞地搬运自然这一缺憾;同时,也剔除了错彩镂金而追求“清水芙蓉”的审美旨趣,重“意境”的构造,重“虚实”的结合,这也同唐诗由纹饰华美走向朴质自然是一致的。

从意象的选取上看,渔樵、孤烟、松竹、亭阁、落日、飞鸟、山峦这些景物,在王维山水画和晚望诗中多被驱使。从结构布局上看,虚与实、近与远、有与空、静与动之穿插融合,是山水画与晚望诗创作时共通的手法。从意境来看,有飞鸟碧波的灵动之美,有高山层峦的雄奇之美,这些相似的审美感受在晚望诗与山水画中也是一致的。故而,正是因为辋川具有恬静、隐逸的精神内核,亭台楼阁、道观佛寺的错落,山峦层起、水波粼粼、飞鸟群动的自然美景,才形成了王维晚望诗和山水画典雅厚重、清幽静美的艺术特色。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一书中说道:“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例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12]26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之关系。具体到王维的晚望诗和山水画中,就更明晰不过了。王维山水画《辋川图》《蓝田烟雨图》与晚望诗《鹿柴》《山居秋暝》《送方尊师归嵩山》等等,诗画素材的选取皆出自蓝田辋川,意象均涉及辋川别致之景物,意境趋空灵、语言尚清浅,这些诗画的共通点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好的明证。由此可见,产生于诗人隐居辋川的晚望诗与山水画是并举且互通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曹永斌,中共蓝田文史资料编委会.蓝田文史资料·历代诗人咏蓝田集注[M].西安:蓝田文史资料编委会,2006.

[4]晓芙,半江.诗书画印辋川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5]陈铁民.王维诗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6][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

[7]承载.历代名画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8]岳仁.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9][明]莫是龙.画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严七仁.大唐盛世?王维在辋川[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11]石声淮,唐玲玲.苏轼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Poem and Picture in Each Other: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Wei’s Poem of Enjoying the Scenery at Night and His Landscape Painting

YU Qiao
(Institute of Arts,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Shaanxi 723000)

Wang Wei is the famous poet in Tang Dynasty.He wrote many poems of enjoying the scenery andlandscape painting during the seclusion of Wangchuan.Both have their own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Wang Chuan TuandLantian Yan Yu Tuhave similar places.Like the scenery described in Su Shi’s poem:“Tasting the poem of Mo Jie,Painting-in-poetry;Viewing the painting of Mo Jie,poem in a painting”.Wang Wei’s poem of enjoying the scenery at night and his landscape painting are simultaneously and mutual harmony each other.

WangWei;Wang Chuan;the poem of enjoying the scenery at night;landscape painting

I207.22

A

1673-1883(2015)03-0012-03

(责任编辑:周锦鹤)

2015-05-25

于巧(199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王维山水画山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