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目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2-28阴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小学邹凌丽
□阴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小学 邹凌丽
关于语文目标教学的几点思考
□阴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小学 邹凌丽
语文目标教学是全国名师石景章老师一直在研究和倡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石老师具体课例的分析,总结出“目标教学”的几个特点:一课一得,贯穿始终;学生本位,链接生活;环节清晰,操作性强。
目标教学 一课一得 学生本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实践,把语文教学从阅读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的分析,回归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恰好与石景章老师所研究的“目标教学”不谋而合。石老师在从教生涯中,敢于抛开教参的限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及从不懈怠的钻研精神,使他在“目标教学”的研究上,走出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在师从石老师的半个学期里,跟着石老师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考何谓“目标教学”,并且进行实践与反思;同时,还拜读了石老师的著作,在详实的教学案例中,笔者对目标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目标教学,秉承着石老师一贯强调的观念——求真务实,对每个语文老师而言,都有参考的价值。以下,我总结了目标教学的几个特点,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一课一得袁贯穿始终
传统的语文教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会设置3到5个,而目标教学则强调“一课一得”。这一得,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出发,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一种学习本领,即“用教材教学生本领”。石老师强调:“课文只是一个案例,一个教会学生一种本领的案例。”老师在备课时即确立与落实每堂语文课的单一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目标单一化,对于一节仅仅只有40分钟的课堂来说,才能做到真正的学有所获。如在课例《可爱的草塘》中,石老师以“抓住特点进行描述”为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开始就提问:“你们能不能抓住深圳这个城市的特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述呢?”学生突然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于是石老师适时提出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解决这个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课文《可爱的草塘》随即成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例子。
从石老师著作当中详细的教学实录,可以窥见真实的课堂一景:学生在语文课上,无论是阅读课、习作课,还是口语交际课,每节课都只学会一种语文能力,并且贯穿课文始终,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能力的积累、学习的成就感!
二、学生本位袁链接生活
石老师始终秉持一个教学理念:学生本位。他经常强调在语文教学当中,应反复思考学生需要学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学生更能接受,更能学好。因此,目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学生需提升、能提升的语用能力,恰如给学生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还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可以做到,原来学语文不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倘若老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少对语言文学知识的积累和钻研,将很难提出一个有效的语用训练点,经常会存在拔高的情况,甚至连老师自己可能都无法达到训练的目标。
我就在课堂上曾犯下过让人不知所云、云里雾里的错误。在教授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观察到严监生的动作变化,从“伸着两个指头”到“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接着“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到最后“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头和手指的动作变化,以此揣摩人物严监生“希冀——失望——绝望——放心”的心境变化,接着让学生分别以“喜怒哀乐惧”这五种情绪来写带动作的片段。结果发现,学生在描述这些心境时,并没办法把动作说得详细,语用训练模糊不清,没有效果。
在石老师的指导下,我重新思考了《人物描写一组》的训练点。石老师提醒我注意《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一课中的动作描写:“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一处动作描写是连续动词,是教会学生写动作的绝妙范本。可以此为基础,教师做出“打开粉笔盒,拿出一只粉笔,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这些动作,让学生一步步分解动作。这样进行训练之后,学生在习作当中,就会有把动作写详细的概念和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的自信也油然而生——原来写动作并不难!因此,从学生实际需要提高的语言文字能力出发,学生更加受益匪浅,越学越有兴趣!
三、环节清晰袁操作性强
石老师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研究上,都秉承着求真务实的观念,因此他所倡导的目标教学,对于同行在教育之路的同路人,也是深入浅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每一节课都线索清晰,环节明朗,便于目标教学“一课一得”的理念实施,也便于教师学习、参考、研究。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为例,分析目标教学三步走的环节。
第一环节:链接生活,明确目标。
在石老师的许多课堂实录中,与一般的语文课堂不同,他的课堂会将语用训练点放在导入环节,直接从生活入手。在这篇课文中,他首先在黑板板书:厨房飘香,然后提问学生:“假如让你写一篇作文《厨房飘香》,你会怎么写?”学生一
下子被问倒了。石老师于是亮出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等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就知道怎么写了。”
从学习困难入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的语用训练点从生活中日常所见的厨房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对这个作文题有话可说。
第二环节:借助文本,消化目标。
引出课文之后,课文只是一个学会语用的例子。依托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消化目标。针对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让学生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梳理出“城、艇、人”三个部分,而“人”又分为驾驶小艇的人和乘坐小艇的人。将课文内容及精彩描写梳理完毕之后,不做过多的、反复的语句分析,转而让学生将《威尼斯的小艇》与《厨房飘香》相对应,分析出“厨房、菜、做菜的人、吃菜的人”四个部分,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可以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清晰的写作思路易于参考,将教学目标消化成自己触手可及的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超越文本,落实目标。
接下来学生根据与课文对应的各个部分,进行模仿迁移创作。对厨房,学习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描绘;对菜,像描写小艇的外观一样,对其色香味进行描述;对做菜的人,学习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强的方法,以动作描写突出做菜人动作娴熟的特点;对吃菜者,描述吃菜者的感受。如此一来,一篇《厨房飘香》的作文呼之欲出,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同时,这种清晰的写作思路,也能培养起学生下笔写作时的思路。
以上目标教学的三个环节,环环递进,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扶着学生走一段,最后让学生自己试着走一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就在这一扶一放当中,逐步培养起来了。最重要的是,石老师的教学实施三步走,对于其他教师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他们可以将这三个环节很好地在其他课文当中进行迁移、运用。石老师这种求真务实的观念,渗透在对学生的指导当中,也渗透在对新教师的指导当中,化繁为简,以一克百。
目标教学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但要将目标教学很好地链接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更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素养,才能够抓住课文中的语用精髓,以此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不可看低教学内容的简单,而忽略了教师个人语文素养的积累。研究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文本研读、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大工夫,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不懈于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那么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