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校企联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专业为例

2015-02-28李亚红赵隆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外语

李亚红 赵隆华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系 河北保定 071000)

独立学院校企联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专业为例

李亚红 赵隆华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系 河北保定 071000)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未来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如何构建特色鲜明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关系到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系为例,针对当前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现状,从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以立足市场需求,服务"中国电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独立学院校企联合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 校企联合 外语专业人才

引言

1995年全国开设外语专业的学校共有200多所,2005年教育部学科目录上达到790所[1],根据教育部《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全国本科大学总共有1166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共有879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共有287所。全国高校本科外语专业办学点总数达到903个,占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77.4%。仅河北省就有56所高校设有外语专业,外语专业在校生已有万余人之多[2]。随着外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往日是“香饽饽”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多年来,我国高校采用的“外语+文学”或“外语+语言学”培养模式侧重与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多种需求,国内都在积极探索本校外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内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试点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逐步形成了三种培养模式:外语+外语;外语+专业知识;专业方向+外语[4]。

一、长城学院外语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创办的按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外语专业旨在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技能,较丰富的外语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宽的相关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长城通过转变培养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强化实践环节并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1.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保定“中国电谷”形成了国内产业链较为完整、竞争力较强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拥有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拥有以输变电装备制造的天威集团、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业的英利集团、全球第二风能发电的中航惠腾等国内行业龙头为代表的骨干企业170多家[4]。保定高新区将有四大类复合型外语人才供不应求:涉外公关人才、高新技术类外语人才、高素质外经贸人才以及管理类外语人才。结合“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优势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定位,主动适应保定经济的发展需要,形成地方差异性竞争优势。长城学院外语专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为保定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以企业需求为依托,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是实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保障。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须以企业需求为依托。通过原有传统教学优势,将外语教学西方语言学、外美文学、社会文化相结合,完善与保定“中国电谷”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结合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外语人才。

长城学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采取“外语+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岗位调研为基础确定专业方向,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公共基础课+外语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应用能力、素质拓展、专业选修、公共选修六个平台组成,采用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学科应用并重型课程模式。

3.狠抓“双师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密切联系实际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培养复合应用人才的基础条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保定新能源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贸易情况,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通过为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提供课程学习、培训,外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促进产学研合作。

结论

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新形势下高校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城学院外语系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电谷”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明确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为独立学院如何按照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独立学院特色鲜明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本文系2014-2015年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ZDCYK014014)”的部分研究成果。

[1]戴炜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09(5):10-15

[2]肖本罗,李学欣.河北省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6):92-147.

[3]戴炜栋,王雪梅.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J].外语界,2012(3):2-9.

[4]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建设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88-189.

[5]代学刚.基于保定“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为例的河北省优势产业聚集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30-31.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外语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守护长城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