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米族"给羊子"丧葬文化探究
2015-02-28郑明钧阮崇友
郑明钧 阮崇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云南普米族"给羊子"丧葬文化探究
郑明钧 阮崇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云南普米族历史悠久,其传统的丧葬仪式一般有两个阶段:一是人死后的开葬仪式,普米语称"毛曾肯'"(给火花)或"苦昔戎肯"(给指路羊);二次是超度仪式,普米语称"戎毕"(祭绵羊)。本文分析了普米族"给羊"、"指路"和"下葬"的丧葬过程,进一步探讨了普米族传统丧葬仪式所蕴涵的民族文化。
普米族 丧葬仪式 文化内涵
普米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兰坪县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是普米族的主要聚居区,境内居住着14000多名普米族人民,占普米族总人口的40%。普米族没有现成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普米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普米族传统丧葬,由”师毕“(巫师)主持的“给羊子”至今还是保留较完整的习俗,也是最隆重的仪式,它是整个葬礼的核心,也是普米族丧葬习俗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一、“给羊子”丧葬过程
(一)“给羊”
“给羊”就是普米族的人死后,其晚辈或直系亲属要精心挑选一只羊,并用这只羊来代表死者。对于羊的挑选要根据死者的性别而定,死者是男性,就挑选一只纯白大公绵羊,死者是女性,就挑选一只纯白大母绵羊。羊选好后,用事先准备好清水洗净角蹄,多次绕过棺材前烧有云材、杜鹃枝叶的火堆,让火烟熏过羊身,以示清洁羊体,作为送给死者的礼物。
(二)“指路”
指路即为死者找到归宗的路。多由祭师主持说唱,说唱的内容主要是告诉死者:“启程莫忘牵手羊,它是您哟,起时起的伴,坐时坐的伴,忙时忙的伴,走时走的伴;出门上远路,您有作伴羊,羊绳要拉稳,形影不要离”。这些在《教导经》、《指路经》都有记载,意思是亲人们为你准备了丰富的祭品,备好了上路的坐骑,你归宗的方向和路线,归宗路途艰险,你要鼓足勇气,冷静处置,尽早回到归宗的身边。祭师的说唱其实都是爱心的袒露,是真心的祝福,是以人为贵,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
普米先民生产力水平原本就极为低下,又加上生活在江河之源的雪山草地,可坦率与正义的人生信条也让他们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顽强抵抗,不屈服,普米人深信灵魂终将回到祖先生活、居住的地方,那是一条圣洁的归路,是幸福的天堂,也是人生轮回的起点,是族群的生存策略和记忆认同的文化中心。
(三)“下葬”
下葬即祭师叫人抬棺材送葬的仪式。送葬一般由死者的亲人们参加,长子端送祭品上坟,其他亲人到半路就折回,多数情况下妇女不上坟地。
普米族人的墓地是用石头砌成,旧时富裕人家还请汉、白族石匠打就拱形的雕刻有狮、虎、龙、凤的石坟门,内竖一块上面用汉字刻写着家谱的大理石碑。下葬时把羊心肝插上坟头,羊骨头在坟头上烧尽,并把给死者报晓的公鸡或做伴的母鸡杀掉,先祭过山神,煮过后送葬人一起用餐,下葬仪式随之基本结束。
二、“给羊子”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勇于与外界斗争的精神
普米人居住的地方多是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普米人世世代代的生存下来,表现了普米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英勇无畏、敢于斗争,是“给羊子”中体现的一种精神。对于归宗途中险山恶水和各色妖魔,主张用羊角、羊嘴及弓箭去对付、去抵抗,不得表现出屈服。面对自然界风雨冰雪的肆虐,普米人顽强地生活着,面对暴力和强者的凄厉,普米人更会团结一致、反抗到底。
(二)祖先崇拜
“给羊子”是为死者指出归宗的路线,体现出对祖先的崇拜,由此也演绎出祭三脚或祭“宗巴拉”的祖先崇拜。
祭三脚是祭祖先的一种活动。普米人家庭起居、饮食或重要活动都在中屋火塘旁进行,火塘上方供奉着祖先的神龛,普米语称“宗巴拉”。宗巴拉是一块泥塑的锥形牌子,供奉在火塘上方的莲花座台上。祭三脚表现了普米对祖先的崇拜,每天吃喝要祭祖,出行、婚娶、生育等都要祭祖。因此祭祖或祖先崇拜成为普米族人重要的活动和信仰,也是普米族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
(三)对死者入土为安的祈祷
“给羊子”仪式只为那些自然死亡的人举行,对于非自然死亡的人是不能举行“给羊子”仪式,这就意味着非正常死亡的人是不能归宗的。这在一定意义表明,只有完成“给羊子”仪式后,死者才能入土为安。
兰坪县普米族通常是实行土葬,“给羊子”仪式上,祭师为死者指出归宗路线,为死者说明归宗时要注意的事项和亲人对死者的想念与祈祷。死者灵魂回到祖先发源地,死者才算真正的入土,他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活着的亲人才能幸福安康,子孙后代才能得到祖先保佑。
“兰坪县普米族祭山神、祭中柱、祭龙潭、祭天地、祭祖、等其中祭祖是最重要的活动,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死者是要尊敬的,“给羊子”丧葬仪式表现了没人再去和一位死者去争地位、荣誉、名利。”普米族人认为把死者下葬入土,便是对死者最大尊敬,死者在九泉之下可以得到安息,可和祖宗在一起。如果不举行“给羊子”丧葬仪式就下葬入土,这是祖先的不尊,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对生者的折磨。
(四)羊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
“给羊子”仪式把羊视为死者,认为死者的灵魂附在羊身上,这意味着普米人对羊的尊敬,把羊作为图腾来崇拜,“羊图腾”表达出普米人对羊的感激和崇拜之情。“兰坪县普米族源于古代祁连山一带的羌人,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羊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了一个独特的崇拜时期——羊图腾崇拜阶段。“给羊子”表现了对羊的崇拜和对先民文化的继承。
结语
普米族的丧葬习俗源于灵魂不灭的原始观念,可以说“给羊子”是普米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米族人的勇敢与善良,看到普米族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当然,“给羊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民族传统文化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主流文化相融合?在创造幸福生活中,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怎样才能更好发挥出来?我们相信在民族地区政策的全面落实下,依靠普米族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普米族未来的建设和美好生活一定会实现。
[1]熊贵华.兰坪文史资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2]侯新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李福珊.怒江宗教概览[M].怒江:怒江州民族宗教事务局,2002.
[4]殷海涛.普米族的传统礼仪[J].民俗研究,1992(02).
[5]熊远正.缓坡上的普米族民居[J].今日民族,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