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层文化导入

2015-02-28童修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深层跨文化交际

童修文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层文化导入

童修文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许多反应英语深层文化的抽象名词具有与其汉语对等词不同的文化内涵,且这些抽象名词经常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对文章的深层理解造成了很大影响。根据文化教学的实用性与相关性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文章中出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抽象名词与文章内容导入深层文化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知名学者提出的文化教学方法并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作者采用了三种切实可行的通过抽象名词导入深层文化的方法: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化差异、对比法和讲解法。

抽象名词;文化内涵;大学英语;深层文化

对词汇文化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邓炎昌、刘润清[1]运用大量例子论述了部分英语词和汉语词在语义差别上存在以下四种情况: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应词;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是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此外,他们还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委婉语、禁忌语等的文化差异。此后,诸多学者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类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内容涉及到动物、植物、数字、颜色、政治、经济、称谓、传统、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对词汇文化差异的研究,从名词的角度来看,针对具体名词的研究较多,针对抽象名词的研究相对较少。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大学英语阅读的深层理解有很大影响,而由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导入深层文化极为可行。因此,作者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具体例子,探讨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层文化导入。

一、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典型例析

具体名词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抽象名词则指的是表示行为、品质等抽象概念的名词,具有观察不到和不可测量的特点。英语中抽象名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行为抽象名词,这类名词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具有动作的意义,如knowledge,criticism,decision,love,dream等;第二类是品质抽象名词,主要从形容词派生而来,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等,如ability,likelihood,warmth等;第三类是固有抽象名词,这类抽象名词不是从某个词类的词派生或转化而来,而是直接形成的,表达实际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art,opinion,music等[2]。

在英语中,有些抽象名词与其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必须结合西方文化才能理解这些词的内涵意义。作者从三类抽象名词中各选一例与价值观或语言观相关的词汇(individualism,argument,risk)来探讨这些英语抽象名词与对应的汉语抽象名词的不同文化内涵(见表1)。

首先分析这三个抽象名词在英汉词典中的意义。从英、汉词典中所给的解释来看,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与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在文化内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英语词典将individualism解释成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一个社会中是最重要的;而汉语词典对“个人主义”的解释明显带有贬义,认为是“只顾自己”、“与集体主义道德相违背”。中国作为几千年的礼仪之邦,提倡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的价值观,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个人利益应当让位于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国才有家”,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是人们极度崇拜的处世之道,在西方人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体,个人不是任何一个群体的代表,个人主义意味着对自由、对差异的追求,个人的利益至高无上。因此,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与与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中国人崇尚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的价值观,西方推崇个人主义与个体精神的价值观,因此英语中的risk一词与汉语中的“危险”就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尽管从词典上所给的解释来看,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与个体精神,个人的奋斗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西方人具有冒险精神,冒险对于他们来讲是追求成功付出的努力,对他们来说变换职业、变换地区生活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中国人对待危险就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因为中国人的价值观是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他人的观点尤其是先辈的观点对后人的影响极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们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去做冒险的事情,这与西方人的冒险精神恰恰相反。

表1 三个抽象名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同样,从英语和汉语词典对argument与“辩论”、“争论”所给的解释来看,意义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西方人对“argument”的态度与中国人对待“争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在以个人主义、个体精神为价值观的西方社会里,语言是自我的延伸,是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在于以清晰、准确且符合逻辑的方式说服和改造别人。因此,辩论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让人心悦诚服的技巧。而在以群体主义为价值观的中国,“争论”和“争吵”几乎都是贬义词,人们之间的交往讲究“和为贵”,不是以语言来说服对方,而是各自通过道德伦理来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因此,中国人讲究“谨言慎行”、“行胜于言”。

二、抽象名词文化内涵的理解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类似上述具有文化差异的抽象名词常常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作者发现,学生对这些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完全不了解,因此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作者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3]中的文章为例来探讨抽象名词文化内涵的理解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例1.When I left a 20-year career in the Coast Guard to become a freelance writer,I had no prospects at all.(第二单元,Text A:

这篇文章的主题讲的是追梦,文章作者克服重重障碍,拒绝各种诱惑,最终成了一个成功的作家。这句话说的是文章作者离开工作了20年的美国海岸警卫队,成为一名自由作家,当时前途一片渺茫。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能够理解,但当被问及“Why did the author leave a career for so many years?(作者为什么会离开一个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时,学生都回答“Becausehewantedtobecomeafreelancewriter.”这说明学生根本没有理解“career”这一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career这个抽象名词的汉语意思是“职业,生涯”,这似乎说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任何问题。然而,隐藏的文化内涵差异从字面上是不可能获得的。中国人对待职业的态度和美国人对待职业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在以个体精神为核心的美国文化中,“变化”是其真谛。对美国人来讲,无物不变,变化永无停顿,其变化的精神尤其反映在职业的改变、居住地域的变化中,甚至还体现在家庭分散、婚姻解体等方面。而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讲究“万物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在稳定中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反映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在职业上求稳定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中国人离开一份从事了20年的工作去另谋一份职业,并在另一个行业里克服重重困难和种种诱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虽然笔者不能断言文章作者当时是否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美国这样一个求变的文化背景之下,文章作者的做法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例2.During the nation’s first century and a half, almost everything in the literature of success and selfhelp focused on what could be called the character ethic.(第五单元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为何品格如此重要,本句话的意思是在美国最初的150年中,几乎所有关于成功与自助的文献都聚焦在品德标准方面。学生对这句话字面意思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但无法理解为什么作者将self-help(自助)与success(成功)并列。群体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个人的成功与集体的力量乃至命运是分不开的。但在以个体精神为价值观的美国,人们认为人的成功与否不是命运支配的,个人的奋斗精神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天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和成功是一体的概念。因此,对于self-help这样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抽象名词,学生必须结合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透彻理解,也才能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

例3.But the 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第六单元,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创意性格,本句话出现的段落讲的是富有创意的人既叛逆又保守,在前面讲述了有创意的人既不会一味传统、也不会罔顾传统时时冒险后,文章作者用这句话说明乐意冒险对于创意性格是绝对必要的。同样,学生能理解其字面意思,却不能理解隐藏在risk一词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因为对于东方人来讲,一般不会随意去做冒险的事情。

文化的冰山模式理论将文化比喻成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小部分,且这一小部分需要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作为支撑,而这一隐藏部分往往是重要的基础[4]。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透彻地理解文章中抽象名词的文化内涵,进而达到对文章的完全理解,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即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很深的了解。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层文化导入

学术界对文化层次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将文化分为大写文化(Culture)与小写文化(culture),有的学者将文化分为文化的表层结构(物质文化)、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文化)和隐蔽的文化[5]。按传统来划分,文化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靖[6]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表层文化)、制度文化(中层文化)和观念文化(深层文化)。贾玉新[7]指出,现代生活在衣、食、住、行乃至言语等方面的文化是表层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方面是深层文化,伦理、时间取向、宗教、对老年人和妇女的态度、生活节奏、语言的句法结构等方面也都深嵌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深层文化比表层文化要稳定许多,表层文化的变化无论从速度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深层文化的变化。

毕继万[8]指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中国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与西方文化背景的作者之间的交际。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各有其独到的见解,也构建出了一些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结构和框架。但无论如何,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始终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国外众多学者就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知识(knowledge)、动机(motivation)或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或行动(action)三个方面;在国内,贾玉新[6]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系统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中,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生活方式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就属于基本交际能力系统中的内容。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7,9-11]。但前面所举的例子显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并不了解,足见深层文化的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12],文化教学的内容要与所学内容相关、与日常生活相关、与跨文化交际相关。深层文化的许多内容比如价值观、语言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日常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只要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相关的内容,都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还应遵循适度性原则[13],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必须合理地融入到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不可喧宾夺主;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4]。深层文化的内容很多都直接以抽象名词的形式或以抽象名词词根的形式出现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因此,通过抽象名词及相关词根导入深层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可行的。

对文化教学或文化导入的方法已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见解[12,13,15-17]。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学者提出的文化教学方法,作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抽象名词及相关词根导入深层文化教学有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文化差异、对比法和讲解法。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同时运用。比如,有些出现在教材中的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抽象名词(或词根),不同程度地对阅读理解造成了影响,如上文中提到的几处例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寻找其中的文化差异,并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既能够掌握这些抽象词汇涉及到的深层文化差异,又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举两得。有些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抽象名词(或词根)没有在教材中出现,或虽然在教材中出现了,但出现的地方并没有反映出其文化内涵,但在另一些文章中却可以反映出来。比如,关于中西思维方式,thinking一词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得并不少,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为例,在第二册第六单元还专门谈到了convergentthinking(趋同思维)和divergent thinking(求异思维),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却没有谈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教师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很多文章的论述都体现出了西方思维方式重分析、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比如,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幸福,Text A第二部分讲的是只有钱不一定就幸福,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并不是很明白,笔者就查找了几篇与主题有关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文章给学生读,然后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将阅读的文章与课文的论述方法进行对比,再告诉学生中国人重整体、重直觉,西方人重分析、重逻辑,中国思维是具体思维,西方思维是抽象思维,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中西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

四、结语

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点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国家公布的各个阶段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和大学)也都明确提出了这一点。英汉深层文化差异的理解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挖语言的文化内涵,导入深层文化的教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跨文化素质,刻苦钻研,做文化教学的探究者与引导者。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列为三大主要教学内容之一[18],但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大学英语的各种水平测试中也没有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考题,这就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不教、教什么全由教师个人决定,学生不了解深层文化差异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要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内容具体、循序渐进的文化教学大纲;其次,我们还需要一套将文化知识融入其中的、编排合理的大学英语教材;此外,测试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只有在考试中合理地包含文化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才会普遍开展起来。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蔡基刚.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秦秀白,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35.

[5]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于靖.文化概念研究[J].哲学动态,1987,(7):11-14.

[7]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贾玉新.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A].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辑[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顾力行.价值观的研究框架——文化与文化的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1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13]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7-10.

[14]张红玲.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79.

[15]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6]Brown H D.Tips for Teaching Culture:Practical Approaches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7]姚丽,姚烨.英汉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1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朱彬)

The Differences of Abstract Nouns’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Leading-in of Deep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NG Xiu-we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Many abstract nouns reflecting deep culture in English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and such abstrct words often appear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which causes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in culture teaching,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leading-in of deep culture should be united with abstract nouns that ha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That would be conducive to students’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s as well a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terc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Based on the methods of culture teaching proposed by some famous scholars and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eaching,three methods are quite feasible for leading in the deep culture in English through abstract nouns:use problem-solving skills to help students discover culthre,comparason and explanation.

nouns;cultural connotation;College English;deep culture

H319

A

1009-3583(2015)-0057-05

2014-12-22

童修文,男,湖北监利人,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深层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交际羊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