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模式
2015-02-28赵萍
赵萍
摘 要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作为研究课题,从它们的概念、特点出发,探讨这一整合实现的原则及其具体实施情况,以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11-02
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是我国在深化新课改中进行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创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整理和融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1 学科课程整合及信息技术概述
相关的概念和内涵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就是将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作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式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中,进而达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科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科概念和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课程的必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具有发散性、灵活性及交互性等特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创建环境。这一整合体系的良好形成,可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
2 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课程的意义
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完美融合,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育形势的要求,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教学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的积极效用集中体现在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及全方位发展两个方面,整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拓展课程内容,让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个性化。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应用信息技术可有效减少教师备课的精力和时间,提高备课的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大大减少教学工作者重复劳动的量,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教研和再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每种信息技术都具有其应用的效用,所以要看教学中是否需要借助相应的多媒体,以实现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利于多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多学科的整合,促进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比如地理PPT课件展示中,需要综合计算机、数学、音乐等学科知识来分析和探讨。在综合学习中,可让学生学会和应用交叉性知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单学科的限制,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课题或学科,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会探究性和合作学习,达到解决实际课题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应变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3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的原则
指导原则 要实现科学有效整合,应该有正确恰当的教育理论来做指导,要全面、系统考虑不同教育理论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身心情感等,结合教学的具体对象、教学内容等信息,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整合和教学实践。
经济原则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整合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精力,比传统教学模式要多很多,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前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达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时是否一定要借助信息技术。不可因使用而刻意去应用、为整合而整合,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选择。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科的具体教学对象、任务、内容、目标等,选择合理适用的资源和工具。
有效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不但讲效率,还要讲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增大教学的信息量,而学生则可在一定的课时内有效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感官得到刺激,以增进知识的有效消化,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并非所有的课程均应用信息技术,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应用,以达到“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
全面原则 在整合过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实现科学有效的学科整合,有利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形象,增强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及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4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实施
实施的基本要求
1)教师方面。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学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主动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其次,应该掌握并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最后,应懂得利用和操作自动办公软件、集合画板等教学软件。
2)学生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所以学生也应该对相关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尤其是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时需要的软件。
3)学校方面。要实现这一整合需要借助交互性良好的多媒体室、语音室、教育媒体中心等,所以学校应该给予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大部分学科最基本硬件包括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软件则需要几何画板、自动办公软件等。
常用的整合模式
1)演示型整合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口”模式完全不同,比如视频、PPT演示等。该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作符合要求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计好的课件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种“主导—主体”的模式。该模式需要的硬件主要有多媒体室、计算机等,软件包括PPT、视音频播放软件、几何画板等,具体的实施过程是旧课的复习→情景导入→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方法→应用迁移。
2)探究型整合模式。该模式把合作学习、研究和探究性学习及讲授型学习等多种模式的特点结合起来,学科教师作为主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生活、客观现象等作为研究的主题,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收集和归纳信息、进行实践应用等能力。其硬件需要交互型多媒体设备、宽带网络,软件需要常用办公软件、交互式教学系统及几何画板等,实施过程是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协作学习→课堂演示→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及开放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