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阅读与随笔化写作的有效整合

2015-02-27郑海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型书香读书

郑海燕

【摘 要】 小学“随笔化”写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对课型的研究日趋完善,实现了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但是,要由“写得出”提升到“写得好”,实现阅读与随笔化写作的整合是有效的方法。

【关 键 词】 阅读;随笔;读写整合;写作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问题,我校开展了小学“随笔化”写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对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读悟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等课型的研究日趋完善,开阔了学生写作思路,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讲真言、吐真情、表真意,实现了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但是,要由“写得出”提升到“写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条路上实现阅读与随笔化写作的整合应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读写相映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明确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本阅读资源,我们不是就阅读而阅读,而是思考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阅读资源,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与我们进行的随笔化写作有效整合起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达到双赢的目的。为此,我们进行了“阅读情境随笔”课型的开发,通过随文小练笔一改以往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分离颇为严重的现象。

1. 仿写句子。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仿写似乎与我们倡导的随笔成文背道而驰,但对于能够“写得出”却“写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种方式不但提供了有利的借鉴,还降低了写作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刻意追求仿写段落、整篇文章,或是仿写课文的立意,而是从低处入手,以仿写句子为主。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实现了由模仿到创作的过渡。

2. 扩写段落。学生在读懂原文领会文章所要表达意思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着力扩写的段落,指导学生找准关键词和重点句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事要条理清晰地把事情写具体;写人要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写景要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变化等角度进行描绘,体现景物特征。扩写训练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描写能力,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3. 续写文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感性个体与文本对话,必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小哈姆雷特,遵循人物性格,顺应前文的情节发展以及写作思路,通过由读者到作者的角色转换,续写出合乎情理的发展。续写的字里行间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还体现出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拓宽渠道,延展阅读时空

作为语文教师,其职责不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课堂上的阅读也只是培养学生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手段的一种。我校构建“以书为友,伴书成长”的校园文化特色,以“校园书声琅琅、班级文采飞扬、教师与书为友、学生伴书成长”为目标,拓宽阅读渠道,延展阅读时空。

1. 楼层设景,书香四溢。教学楼的楼层文化主题是“以书为友,伴书成长”,按照每个年级的分布情况和阅读主题进行设计,各楼层主题分别(下转38页)(上接36页)为走进“识字乐园”、走进“诗词情境”、走进“科幻世界”、走进“美文欣赏”。充分利用走廊空间,各班门前墙壁上均设有开放式书架,全面营造书香文化的氛围。人人皆读,时时可读,处处能读,读书成为学校的一道道风景。

2. 快乐晨读,惬意享受。学校每周安排三次固定的快乐晨读时间,每次30分钟。师生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个性欣赏,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诗词欣赏,不管是科幻故事还是经典名著,师生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书目。当然,如果学生选择了不适合的阅读书目,老师会加以引导。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间相互交换图书,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动力。每天能静下心来进行30分钟的师生同读,应该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带动和学生相互感召下,学生形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把读书作为一种快乐的持续。

3. 主题读书,相伴前行。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也提倡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自主选择优秀阅读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但是,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品味的提高还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学校每周安排固定课时在阅览室上主题读书课,开发了四种课型:读书方法指导课、自主读书课、读书交流(会)课、读悟随笔课。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浸润在书香里,这一路有老师的相伴,使读书有了新方法,书香有了新味道。

笔底波澜万斛泉,其成果体现在学生的笔尖上。学校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班级门前设有随笔展示区,学校网站的班级主页上设有优秀作品专栏,作品在这里与同学见面简直就是一种荣耀。学校创办了“小笔尖”文学社,从写稿、改稿到组稿、出书,全部由孩子们完成。《教育周刊》《童心飞扬》等报纸杂志成为学生发表作品的主阵地。

阅读是吸收,是积淀,是输入;写作是倾吐,是表现,是输出。阅读与随笔化写作在这“输入”与“输出”之间有效整合,使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得到了延续和表现。

【参考文献】

[1] 周海燕. 随笔化作文的教学体会[J]. 黑河教育,2011(8).

[2] 孟玉华. 随笔化作文,让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J]. 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4).

[3] 《阅读·欣赏》编委会. 阅读·欣赏[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课型书香读书
墨韵书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墨韵书香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书香海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