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媒体产业特点分析

2015-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汤 爽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中国新媒体产业特点分析

汤 爽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中国的电视产业因其所具有的政治属性而在中国传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又是文化产业不能或缺的组成部分。经历近六十年的发展,电视媒体从一个新兴产业进化到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类别。然而,进入2010年之后,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信息的传播方式、媒体产品的类型、经营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传媒产业的剧烈震荡。突然成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产业和新媒体发生激烈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一场媒体行业的聚变。备受冲击的电视产业必须加以应对和改变,处于进攻姿态的新媒体需要寻找一条稳定宽阔的发展之路。作为电视媒体的从业者,了解新媒体的来历和发展趋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对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特点加以分析。

1 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整体面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从美国兴起波及全球,从web1.0的门户网站模式到web2.0的全民参与的论坛模式,再到今天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模式,依托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总以新的面貌冲击着媒体行业的传统格局,从台式计算机到智能手机,媒介终端的演变不断改变着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率。对于受众而言,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图文和视频的丰富资源,更是全新的媒体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新媒体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将大众传播的概念改写,点对点的精确传播成为可能的现实,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互联网思维”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这不仅是对传统媒体“卖方市场”的颠覆,更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流媒体集为大成。从上个世纪后十年的互联网的全面兴起,到后来的移动通信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再到从2009年左右开始的智能终端时代,人们从最初的Email、BBS、即时通信软件、手机软件、博客,再到微博、微信,造就了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都诞生了难以预测的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在新媒体冲击的大潮中,传统媒体也学会了对新媒体的内容借鉴和形式上的利用,而新媒体在突出自身内容特点和传播手段优势的同时,也在把传统媒体的相关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丰富到自身之中,例如,近期的网络电台和手机电台APP的大行其道,就把传统媒体的音频资源变成随手点播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广播领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完成了共生,新媒体为广播提供了新的跨区域传播的可能,而传统广播节目资源,也在丰富新媒体的素材库。

2 如何定义新媒体

应该说,在不同时代,新媒体有着不同的定义,中国电视行业出现的初期,承担了当时新媒体的角色,与“传统媒体”广播争夺受众,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九十年代,电视媒体进入了黄金时代,又对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体予以打压,并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与计算机信息媒介的共存。因此,所谓新媒体是一个动态定义的过程。新媒体的诞生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伴随整个媒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机遇而来,是传统媒体在传播终端上的技术变化而完成的质变。新媒体具有的这种来自传统媒体的衍生性,使其自身带有与传统媒体的类似特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服务于广泛的社会受众群体,承载着社会的文化认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媒体应有的影响力。在媒体共性上突显出来的个性,成就了新媒体自身的产业特点。

对新媒体的理论定义,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在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新媒体”要放一个辩证的动态过程观察,而我们所探讨的新媒体,是一个狭义概念,特指当今社会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形式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产业。

3 精确传播,新媒体的显著特征

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手机成为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这样的技术层次之下,使得精确传播在受众完成主动筛选之后成为可能。点对点传播和精确投放,得益于新媒体的互动性、主观性和分时性三个特征。从2010年开始,新媒体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从新媒体诞生的历史脉络的理顺还是新媒体的产业控制,它都不可避免地与传统媒体发生对比和理论上的贴近,而事实上,无论新媒体如何之新,也无法超越媒体的共有特征,这是因为新媒体的内容来源,完成手段都与传统媒体如出一辙,其自身的卓越特征,集中表现在与传统媒体在内容发布和应用终端上的不同。新媒体的受众,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查找自己想接受的节目信息,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编排模式,打破以卖方市场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投放格局。当然,这样的检索模式也带来了碎片化、表面化的问题,传统媒体有成熟的“把关人”制度,而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信息,尤其是新闻类内容被快速传播,使得受众对消息内容的认识停留在主观的判断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依靠受众的个人认知。这个时候,传统媒体往往扮演了辟谣者的角色,这从近期的关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流言终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新媒体如何有效地利用精确传播,传统媒体如何凸显自身“严肃性”的优势,如同一个杠杆,既是横亘于两种媒体之间的沟壑,又是传统与新颖之间的桥梁,对内容控制的度的拿捏,依然是理论界应该重点探讨的课题。

4 结语

新媒体会继续成为传媒理论界不可回避的研究热点,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对立的关系,不是有你无我的媒体生存逻辑,在一定时期之内,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媒体形式的伴生状态。其次,新媒体的发展要依托于传统媒体,传媒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得人财物依然集中于传统媒体之中,整体资源的倾斜和整合还需要时间和观察。最后,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可能,我们期待更多专业化的传统媒体形式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发挥活力。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