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2015-02-27董风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题目习惯同学

董风雷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直小学 新疆阿勒泰 836800)

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董风雷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直小学 新疆阿勒泰 836800)

数学教学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探索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实现《数学课程课标》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通过本文笔者阐明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教学 学生 好习惯的养成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对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是不得有半点马虎的,如果有一点儿粗心,算错一步或点错一个小数点都会造成重大失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我采用树立榜样的方法,向学生讲述伟人少年立志、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讲华罗庚是一个初中生,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讲陈景润立志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而废寝忘食的故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小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并从中体验其乐趣与成功。

二、以兴趣带动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的养成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我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尽可能做到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这一环节,就能够让学生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董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董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猜你喜欢

题目习惯同学
上课好习惯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好习惯
追根求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