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在校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

2015-02-27苟婷婷符李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消费高职大学生

苟婷婷 符李阳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重庆 404100)

重庆市在校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

苟婷婷 符李阳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重庆 404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育运动开展的普遍性,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特殊消费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群体在迅速扩充,他们的体育消费现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是社会当中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学生消费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大学生 体育消费 分析

前言

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进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的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1.体育消费的概念

从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消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文化的消费,是指“个人在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等其他方面的需要”而引发的消费活动,它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体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这样界定体育消费:“就是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各种消费和支出。广义的体育消费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体育实物消费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是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而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栾开封将体育消费理解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他从三层意思上解释了体育消费涵义,即消费的主体、消费的实现形式和消费的目的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10所高职高专学校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作者在分析研究的时候,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加以了对比分析和归纳,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了解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动态,形成本文的研究理论基。(2)问卷调查、访谈法。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所以上的重庆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1所重庆市高职院校的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其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了深入采访和交流,以便更好的客观准确地描述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100%。(3)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利用办公软件Excel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

3.1.1 调查结果显示,不但男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不相同,而且参加的项目也有所不同。男生喜欢对抗性强一点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女生就比较喜欢能提高自身气质及保持优美体形的运动,如健美操、瑜伽、舞蹈等。这些运动项目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有运动时所需要的运动服、相关的运动器材、运动饮料及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等。消费结构调查情况如下:

运动服装:男生:41.6%;女生:50.2%。

运动器材:男生:25.6%;女生:33.5%。

运动报刊、杂志:男生:20.5%;女生:11.6%。

培训及门票:男生:12.3%;女生:4.7%。

3.1.2 在在校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的消费占到91.5%,并且男女在实物消费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其中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子的消费比例占到了体育实物消费的一半金额,这与学生上体育课时的服装要求有密切的关系。

3.1.3 高职学生消费的群体:低档消费群体主要是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没有多的钱投入在体育消费中,这类学生的主要锻炼方式就是参加跑步或者体育课上的锻炼(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课中开设的运动项目)。中档消费群体的消费项目包括购买体育类的杂志、报纸和一些运动项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高档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是一些体育爱好者,家庭比较富裕,他们会购买一些名牌的体育用品、买票观看体育赛事以及参加一些培训班等。但是相对而言在校的高职学生高档消费群体所占比例最小(详情如下)。在男女在校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看,实物消费远远高于参与消费和观赏消费,实物消费在高职学生的消费结构中占主体,符合传统消费习惯。

重庆市一高职院校一学期学生体育消费状况:

男生:200元以下:30.7%;200元-400元:50.4%;400元以上:18.9%。

女生:200元以下:37.1%;200元-400元:52.2%;400元以上:10.7%。

3.2 影响在校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3.2.1 经济因素:

在校高职学生在读书期间的花费大部分都是由家庭提供的,只有一小部分费用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勤工俭学或者周末在外做兼职得到。因此,体育消费的多少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影响在校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和重要原因。

3.2.2 体育消费品自身的价格因素:

体育消费品价格高低对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在校高职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他们就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力求“性价比”。在经济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不少学生虽然有中意的体育商品,但因为商品价格太高而望而却步,这无意提高了消费的门槛,制约了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因此,要改变现状,体育商家必须在考虑学生经济能力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商品的价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

3.2.3 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喜欢体育锻的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前者由于热爱锻炼,就会表现出对体育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比较敏感,特别喜欢看体育赛事及购买体育类报刊和杂志。而后者的消费仅仅在体育课上必备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4.建议

4.1 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多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舞蹈、瑜伽、网球等。

4.2 为学生提供体育消费的便利条件,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体育消费理念,反对“攀比”而进行的体育消费。

4.3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

[1]鲍明晓.中国体育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栾开封.加深认识促进体育消费{J}.体育文史,2000.

[3]张岩.略论体育消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

[4]夏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5]耿力中.体育市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消费高职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