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稳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工作
2015-02-27张辉吉林省白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白山134300
张辉(吉林省白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白山 134300)
如何稳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工作
张辉
(吉林省白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白山134300)
大学是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以及研究高端技术的排头兵,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最有力的场所。本论文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为基点,探析了存在种种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转变思想、健全机制的要求,制定出有效的措施,理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尽快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能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和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提高效率,这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生产的连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不断增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总人数约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85%,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方面还有着一定差距,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理论脱离实际情况存在,服务社会发展能力不强,重大学术影响成果不够。
(一)科研成果转化认识度不到位
国家高校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服务于民众、企业和社会管理三个层面。然而由于其不具备实体性和经济性,致使人们对它的重要作用存在很大的误区。尤其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讲,后者见效更快、其研究成果给国家和人类带来更多更直接的经济利益,例如专利申请、科学技术等作用非常明显。不仅在普通民众之间,甚至在很多高校教师和学者群中,也普遍存在上述的观念。这就说明我国对哲学科学研究的认识度仍然处于较低层面,因而它无法得到更好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2.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国内现有经济体制的制约,以及自身因素和转化成本的影响,造成很多的哲学社会科学无法实现有效直接的与经济效益挂钩,除此之外,机能转化机制的缺失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受到传统科研管理制度的约束,很多高校哲学科学主管部门市场意识比较匮乏,没有认识到哲学科学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没有将其有效转换为社会生产力。进而造成空泛的哲学理论和经济现状完全分离。虽然各种哲学科研的理论成果和方案与日俱增,但他们都不具备时效性,更无法科学的指导经济生产过程。第二,国家主管部门、企业和民众对哲学科研的关注度和认识远远不到位,从思想和观念上没有形成聚力,因而导致哲学科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严重落后,最终也影响了部分高校教师和学者投入哲学科研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策略
1.树立尊重科学意识,提高对高校哲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认识
相比于传统的自然科学成果和贡献来讲,先进的哲学科研对实际经济生产在转化方式、途径和工具上很多的差异性。但我们必须不可否则,它也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工具,它与自然科研成果就像车的两个轮胎缺一不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应当发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哲学科研是经济生产的精神指导,它主要依靠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改革,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它的作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人们的观念和思维认识。最终它将通过“无形的手”直接给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显著效益。而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应当主动转变认识,重新定位哲学科研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趋向,积极配合各高校的哲学科研工作,通过运用和实施各种创新的改革策略,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2.改革和完善转化机制,为各高校哲学社会科研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和优越环境
要想真正发挥哲学科研成果的实际作用,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的积极配合。首先,各高校必须充当哲学科研的“先头兵”,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大力宣传和发扬卓越哲学科研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其次,高校还要积极通和各行业各类型的企业进行沟通,努力挖掘它们的市场需求,在政策制定和目标规划方面给予具有先进意义的指导,最终实现理论服务实际的目的。再者,政府也应当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哲学科研的投入和规范力度。通过发布各种与时代符合、满足市场需要的先进哲学科研理念,主动引导民众的思想潮流。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各类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在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使哲学科研的作用和意义得到广泛的宣贯。据了解,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涉入哲学科研成果的实际工作,并配备了很多优惠政策加以促进。例如,国家哲学科研协会有如下实施办法:凡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被国家级的出版社采用,将直接获得鉴定结项资格。而中国教育规划协会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论文征文活动,并规定取得先进理论成果的将成为行业结题鉴定等级评判的实施标准。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这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入决策领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以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支撑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高文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8).
[2]杨光.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3]张东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