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5-02-27王小波

关键词:动手集体形式

王小波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泰州 225500)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几点思考

王小波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泰州 225500)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该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咀嚼,积极追求简单、真实、有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引导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挑战自我的乐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这样的活动才能取得实效。

教学活动 问题 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随着教育观念的日渐更新,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形式,使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很多集体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忽视活动目标的落实

许多集体教学活动都很重视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具学具,采用表演、比赛、讨论的教学形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效益。但是由于对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自主探索等观念理解的偏差,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常常会优先考虑什么形式看起来新颖热闹,至于这些形式是否是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最合适的方式,能否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则相对被忽视。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发现,教师忙得热火朝天,而幼儿还处在一片茫然的状态,事倍功半。如语言活动“春天”中,教师在组织幼儿完整地欣赏了两三遍散文诗、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后,便请每组幼儿轮流表演。殊不知,幼儿表演作品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在还没有很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时,就匆忙让幼儿表演,乍看热热闹闹,实则流于表面,浪费了多数幼儿的宝贵时间。就像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就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这类作品教学中,唯有引导幼儿反复欣赏、品味、体会,唤起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表演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还有的活动原本可以用简单的图片解决问题,偏要处心积虑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弄巧成拙,幼儿的兴趣点产生了偏离。教师采用这些形式时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么做是否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使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层次清晰?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引导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挑战自我的乐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感。

二、注重幼儿的动手参与,忽视幼儿的思维参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让幼儿动手操作是激发其参与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注重提供大量的材料,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参与,导致幼儿虽然参与动手了,但是在经验获得、成功体验和能力发展上都没有收获。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自制饮料”中,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提供的操作材料(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后说:“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制作饮料。”于是,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纷纷动手将各种材料不停地放入杯中,还不时有孩子在品尝自制的饮料。当老师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配制时,竟没有一个孩子能说清楚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等。这一活动中,孩子动手操作忙得热火朝天,但是这样的操作更多地带有盲从性,幼儿是在忙于将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动作慢了被他人用完,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喝,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过程的变化。看似幼儿动手操作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剥开热闹的表皮仔细推敲,这样的活动到底是让幼儿发展什么?幼儿的经验从何而获?所以,我们在让幼儿动手的同时更要鼓励其动脑,注重引导幼儿思维的参与,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活动才能取得实效。

三、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已知”出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然而,很多教师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教”,关注自己的预设和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幼儿的“学”。没有充分思考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缺乏根据幼儿反应即时生成问题、适时调整预设教学环节的能力和机智。如小班数学活动“数数有几个”中,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拿出很多汽车玩具,让幼儿尝试数一数,增强数概念。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事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缺乏了解,对玩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孩子们很快沉浸在玩汽车的过程之中,把教师的要求抛之脑外。当这些会行走、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汽车造成幼儿注意力转移时,教师又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不会因势利导,没有适时、巧妙地引导幼儿一起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从而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教学活动。这都是因为教师缺乏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的深入了解,缺乏对活动及时进行价值判断和适时调整的能力,致使这一环节看起来很用心、很精心,但却没有实际意义,孩子们没有真正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切都流于了形式。

因此,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时一定要克服活动程序化的意识,心中时刻要装着幼儿,关注幼儿的表现。备幼儿比备教材更重要。只有深入地观察、了解幼儿,尊重他们在发展水平、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才会使教学更有实效。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该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咀嚼,积极追求简单、真实、有效。我们应努力让教学活动少一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喧嚣,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底蕴和意境,从而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动手集体形式
我也来动手
我为集体献一计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小议过去进行时
动手画一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手演示找错因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