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理论本土化与本土问题意识

2015-02-27赵斌

关键词:本土化意识理论

赵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62400)

教育理论本土化与本土问题意识

赵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62400)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情况不容乐观,往往只流于表面。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步加快,教育理论本土化逐步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性教育研究问题。教育理论本土化是将本土教育问题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本土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教育理论本土化应当全方位推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育理论本土化 本土问题意识 教育实践

引言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基本国情,意识到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客观事实。长期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国教育理论,学习他们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我国,本土问题意识淡薄,教育理论本土化程度低下,教育理论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实践方面并没有得到逐步提升。教育界应当以本土问题为出发点,认真思考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加强实践与应用,共同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做贡献。[1]

一、教育理论本土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交流逐步实现全球化,世界各民族教育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中。目前,我国本土教育实践相对落后,社会实践发展水平低下,跟人们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与期望达到的效果产生了明显落差,人们开始转向学习异土教育实践,在越来越崇拜异土教育实践的同时,淡化并逐渐失去了本土问题意识。很多人认为,只要教育理论是由本土教育学家提出的,教育实践是本土人进行的,就是教育理论本土化。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都不足,将使本土教育流于表面,丢失本土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总之,我国本土问题意识淡薄,教育理论本土化不良。[2]

二、增强本土问题意识,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

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是对教育理论的改进与创新,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的是从教育实践问题出发进行理论的大胆创新,并逐步走向世界。由此可见,本土教育问题是教育理论本土化进行的必要条件。

1.改进模式,增强本土文化意识

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重要影响,是教育学家们的热忱所在。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认知,各民族的自然认知都要经由科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逐步认识自然科学。在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理论的本质所在,即它所具有的文化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本土文化意识。

教育是文化领域内的客观存在,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极具自身民族特色。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教育实践水平在日益提升。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本土问题的关注不够。教育界应当在充分认识到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土教育理论资源,增强本土文化意识,加快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发展进程。只有在实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异国文化教育方法,并为我们所用。

2.从本土文化看本土教育

在哲学上讲究,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它在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方面也适用。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去进行文化教育,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在进行本土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本土文化问题意识。本土问题是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重要出发点。教育问题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问题,应当实现本土问题与文化理论紧密联系。

教育理论中融合了民族文化,应该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剖析与反思。在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当将特定教育问题融入本土文化,这些问题可能是全球性教育问题,也可能是先进国家文化中才会有的问题,他们都是在异国文化中抽离出来的。由此可见,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总之,如果缺乏本土问题意识,就会增加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难度。

3.从本土问题看教育理论本土化

教育理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多个层次综合考虑本土问题并不断推进。

从观点层面来说,要追求智慧上的共享。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很快掌握了较为前沿的教育,但是我国只是在引进,而没有做好教育理论输出工作,对本土教育实践的认知远远落后。只有将本土教育理论与国际教育理论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推进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进程不断加快。[3]

从文化层面来讲,教育理论本土化要充分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它要求实现价值上的相互理解。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立场与思想认知。教育理论时刻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基于此文化形成并发展起来。我们应当尊重并理解异土文化,找出它与本土文化的区别所在,并将异土教育理论中的精髓部分融入到本土教育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从文化层面看教育,才能理解不同民族的理念与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异土教育智慧在促进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发展中的作用。[4]

从方法层面上来说,教育理论本土化要就教育方法上相互认可,是研究本土问题的升华。只有在促进教育理论本土化中讲究方法,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教育理论才能逐步被世界所认可并接受。在促进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要用敏锐的本土问题意识洞察本土教育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本土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中国要向世界输入更多科学研究人员,提高本土教育理论水平。[5]

结语

综上所述,增强本土问题意识与推进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息息相关。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要以本土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促进教育理论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经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6]

[1]于伟,秦玉友.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 [J].教育研究, 2009,06:27-31.

[2]李姗姗,于伟.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84-191.

[3]于伟,李姗姗.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J].教育研究, 2010,04:17-24.

[4]李姗姗,于伟.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前提性问题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12-15.

[5]马多秀.构建中层理论: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3-6.

[6]王彦明.本土的抑或本土化的——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路径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39-45.

赵斌1967年5月,籍贯河南南乐、汉族,大学学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本土化意识理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