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例谈互动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2015-02-27秦玲

关键词:爱因斯坦童心成就

秦玲

(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 江苏太仓 215428)

对话:例谈互动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秦玲

(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 江苏太仓 21542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对话”已变成了一种互动的、多重的教学方式。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要让人人之间相互协作,在了解清编者意图的前提下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人本对话,课外拓展必不可少。依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与教材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这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语文阅读的互动场。

在此,笔者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来谈谈在互动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教师如何通过“对话”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语言与图片对话,寻相似点探究人物品质,感受童心未泯

【教学片断】

师:在课文中,小姑娘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的……(出示句子)

生读: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师:谁再来读读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出示句子)

生1读: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生2读: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师:对比一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两人的语言,你发现了什么?

生3:他们俩在说话时都用上了语气词。(老师相机圈出“嘿”、“噢”、“呵”)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让我们请女生来读小女孩的话,男生来读爱因斯坦的话,边读边想,从这些语气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齐读。

生4:我觉得爱因斯坦就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课件出示爱因斯坦的“鬼脸图”)

众生大笑

师:你从图中感受到什么?

生5:我觉得爱因斯坦很搞笑!

生6:爱因斯坦就像一个小孩子。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老小孩,老顽童啊……

【评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通过描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他人坦诚相待,对世间充满童心的爱因斯坦。其中,学生最难体会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童心。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知,笔者通过比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语言的相似之处,读出爱因斯坦可爱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了一张教材之外的爱因斯坦“鬼脸图”。图中这位60多岁的老者将舌头伸得长长的,活生生一个耍宝的老顽童。形象的画面给了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学生们的哈哈大笑激发了情感互动的火花,大家充分地感受到爱因斯坦富有一颗真挚的童心。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童心,他才能与12岁的小姑娘结为忘年交,才能谦虚地向小姑娘学习,成就课文中这段质朴纯真的友谊。

二、品质与成就对话,掘矛盾点揣摩作者意图,体会写作手法

【教学片断】

师:刚才,大家都从课文中读出了自己眼中的爱因斯坦,老师也从课外查找了一段关于他的资料,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资料: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时空同物质的统一关系。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电磁学、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可见他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

师:读了这段资料后,此时的你觉得爱因斯坦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

众生:伟大!

师:是啊,资料中处处都写出了爱因斯坦卓越与伟大,可是课文为什么要选取他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这件名不见经传的小事?着眼于描写他生活上的粗心与笨拙呢?

生1:因为爱因斯坦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来搞发明创造了。

生2: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不拘小节,将自己的精力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

生3:从课文描写的小事上我们更能看出爱因斯坦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来!

师:是啊,小事情更有说服力!像这样着眼小事来体现人物大品质的写作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评析】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着重描写爱因斯坦对待生活时笨拙的一面。但事实上,爱因斯坦的这种不拘小节与他投身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爱因斯坦的笨拙,全面地了解这一伟人,笔者出示了一段爱因斯坦在科学及政治上对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此段资料突出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当学生学完课文后再听老师配乐介绍的资料、抛出问题后,全场寂静无声。课文中爱因斯坦的笨拙与资料中伟大的成就相碰撞,形成了知识互动场,挖掘出了爱因斯坦身上“平凡”与“伟大”的矛盾点。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的再思考、再解读。思考之后,学生们马上就能发觉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之妙。

三、事例与格言对话,顺思维点拓宽阅读空间,品悟人格精髓

【教学片断】

师:有了诸多成就的爱因斯坦却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格言)

生指读: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师:你从这句话中悟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爱因斯坦特别谦虚,他获得了别人都无法超越的成就,却仍然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生2:我看出正因为他善于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他才能思考出别人想不透的问题,才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成就。

生3:我从“善于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想到了课文中写到他“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可见爱因斯坦真的非常勤于思考。

……

【评析】

当老师引导学生学完了课文中的事例,全面了解了爱因斯坦之后,顺应学生的思维点,运用人物格言拓宽阅读空间,形成了思维碰撞的互动场,此时的学生无疑是拨开了云雾,更深一步地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人格精髓。多边多元地学生读格言,谈体会,人物形象立刻鲜活而丰满起来。

课文是个例子,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习得语文能力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中的多方对话为学生展开了另一片学习的天空,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平台。充分调动教材及课外资源,师生协同产生知识互动、言语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精神互动……在对话交流、思维碰撞中形成有序高效的“场”,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习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童心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爱因斯坦的梦
童心绘天下
失恋“成就”的CEO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