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2-27曹锡锋

关键词:合理化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曹锡锋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1)

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及对策研究

曹锡锋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阅读,工作经验的积累,针对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监督制度健全化、健身氛围全员化、健身器材的选择、布局合理化、学生锻炼时间充足化、锻炼内容科学化、体育师资队伍配备合理化的保障,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小学生 体质健康 学校因素

一、现状

素质教育实行已有多年,学生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在小学里,胖娃娃、瘦娃娃很多,有的孩子在三四年级的体重就已经达到70kg,五六年级的孩子连十个标准的俯卧撑都做不了,有些孩子一分钟仰卧起坐只能做几个,甚至一个也做不了,一分钟跳绳多数学生只能达到及格的标准,良好及以上是凤毛麟角。出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一定是学生不锻炼、饮食不合理以及自身体质不好。但从学校角度来分析,是我们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锻炼,没有保证学生一小时锻炼的质量,有的老师甚至剥夺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把学生留下来补习等因素造成的。

二、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应承担的责任

针对上述学生体质下降的学校因素,本人认为,学校体育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才能切实地提高我们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我们学生塑造一个强壮的体魄,少年强,则国强。

1.健身氛围浓厚化

每一位学校的领导、老师都要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要为学生创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领导的重视,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核心保障。学生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好的帮助。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长时间学习疲劳了,适当参加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大脑储氧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给学生灌输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班级、校园里多布置健身作用的宣传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而不能剥夺学生去锻炼的时间。如,不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上体育课,不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好学生的活动课等。

2.监督制度健全化

为了保障学生应有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学校要建立可行的监督制度。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只顾自己学科教学,不顾学生全面发展,语数英教师轻视音体美学科的开展,经常占用音体美的时间给学生补习,甚至在自己负责的活动课上整班订正作业,把学生留在教室看电影,而不带领学生去室外活动。有些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计划,不能按照教学进度上课。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是有必要的,而且监督要常态化。

3.健身器材的选择、布局合理化

小学健身器材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场地设置打破常规,去标准化,要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在我国,中、小学有97%的学校篮球器具是不适宜的,其中53%的学校使用成人球,99%的学校使用成人篮球架和球场[1]。这是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我们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器材,如小篮球、小篮球架、小足球等。常规体育课,我们教师经常把班级学生分成四到八组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因此,我们可以在篮球场地边线上多设置两个篮球架,足球场地多放几个小足球门,田径场周围多放置乒乓桌等。合理的器材选择和布置,能够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了关键总用。

4.学生锻炼时间充足化、锻炼内容合理化

在学校期间,学生锻炼的时间主要有体育课(40分钟)、大课间(30分钟)、下午的体育活动课(30分钟)组成。从时间和100分钟来讲好像满足国家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是分成了三个时间段去活动,能否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呢?我们知道每次参加锻炼都要达到一定运动负荷才能起到健身的效果,扣除排队进退场、组织、准备活动、放松等环节的时间,学生真正用在健身的时间就无几了。我们可以将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合并,增加每堂体育课的时间和体育课的节数,科学提高学生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除运动时间充足外,锻炼的内容也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运动素质划分,低年级主要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速度素质;中年级主要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素质;高年级主要发展力量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我们要依据人体成长的基本规律,在学生不同的阶段发展相对应的运动素质。以此原则来给学生选择锻炼的内容,比较科学。

5.体育师资队伍配备合理化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乒乓球,有的喜欢跳舞等,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配备不同年龄、性别、专业的体育老教师,使体育师资队伍配备合理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选择面,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要每一所学校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做到从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障,健身器材的选择和布局合理,学生锻炼时间充足、锻炼内容合理,体育师资队伍配备合理,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

[1]杨广辉,孙韬,刘念禹.让新兴体育器材走进低年级小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10,8(20):114-115

猜你喜欢

合理化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