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
2015-02-27李玲
李玲
(荆州松滋言程中学 湖北荆州 434200)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
李玲
(荆州松滋言程中学 湖北荆州 434200)
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切实加强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地位,同时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文中简称为《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得推广和应用,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将《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标准落实在具体的高中体育课程中变得更加紧迫和现实。本文将依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思路并且结合当前高中体育出现的具体情况为准绳,提出解决当前出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改难题,希望能借此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体育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体育 高中 新课改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突出的问题
1.教师思维陈旧,仍然停留在老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一言堂、满堂灌”作为陈旧的教学方法在相当广的范围内仍旧在应用。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仍然是主流。教师的思维方式没有因为新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得到改变。相当比例的教师人员和学校的行政领导思想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往往觉得新课改不过是整几个新鲜词汇,喊喊新口号。切实加强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教师真正意识到高中体育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格局显得格格不入。
2.没有吃透和理解新课标的背后内涵
新课改更多的提出的是教师教授课程的目的,而对于“怎么教”的限制大大减少了,这就给予了教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切实充分把握、加强理解和探究新课改背后的深层次的目的。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加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充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体质、兴趣进行充分考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差异化对待,课后科学评价,保证高中体育课程的有效性,而不是“走过场”,真正做到为健康而锻炼,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锻炼。
3.物力和人力的匮乏使得一些好的想法和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好的想法行动时常依赖于物质方面的保障,当前由于教育经费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往往使得一些良好的教学思路和创新方法得不到应用,必须的体育教学场地、必要的体育教学设施没有得到落实,往往导致了“有制度,没有保障,有保障没有人员”多种复杂的情况的出现以及后续教学任务目标的顺利展开。那么切实加强人员素质提高,教师队伍老旧更新有序进行,财力物力的适度倾斜都显得紧迫与现实。为新课改提供适度人员和物质保障,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二、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创新方法的研究
1.加强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意识是行动指南。对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相应的课改方面的培训,加快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体育新课改,同时学校也可以借此课改机会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全方位培训,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程,全面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改变以前教师主导课程,变学生为主体,切实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同时保障了文化课程的稳步推进,将各项制度落地。
2.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分层次教学法实施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及课堂的安排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新课改给予教师课堂安排选择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采取新式的分层次教学,先在教师备课时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当然这对于教师素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备课;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喜好、性别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层,保障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按照预定的备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差异化,个性话的教学,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女同学安排对抗性运动激烈性较小的项目,对于体格强魄的男同学进行运动性激烈性较强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分层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分层,通俗的讲就是“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较好锻炼,激发了学生锻炼的乐趣,从根源上杜绝了部分同学厌体育的现象。
3.制定规范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往考核的体系往往是通用性的考核,考虑不到或者是考虑不全面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给予不同体质,不同性别学生科学规范合理的差异化考核。为了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指定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在考核制度上进行创新,不仅仅要对全体学生身体素质评比排队,也要对学生历年自身的素质进行评比排队,充分尊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思路,保障高中体育教学的全面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切实提高。
4.加强物力和人力上的充分保障
为新课改提供适当的物力人力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在物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基本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有了实际的场地,新课改才能落到实处。加强与体育部门的合作,开展适当的比赛,通过适当物质奖励加大学生教师参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学校主管领导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保障适当必要的授课课时数,而不是出现向文化课“让路”的情况。同时学校的教研部门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指定出切实符合本校、本地学生适宜的课程大纲。
除了物质上的充分保障以外,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往往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如何引进体育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老教师经验的指导都是极其重要的。这里,我们可以借鉴许多高校“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保障高校的学生就业率,也可以保障教师队伍的推陈出新的人员更替模式。高校的体育毕业生往往有着创新的思维,教学的新方法,以及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眼光;而学校的老教师则有着多年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凝聚在一起,一定能让高中的体育教学事业焕发新的生机,保障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小结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为了使我国的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我国适时的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面对新的教学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做好思维的转换,如何将标准转换为实际的授课方式,值得我们深思,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本文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到一些绵薄之力,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刘文亮.辽宁省高中特色体育项目“体教结合”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2]孙加华.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J].文理导航 (上旬),201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