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思考
2015-02-27姜涛
姜涛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 陕西西安 71006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思考
姜涛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 陕西西安 710068)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应认识体育理论课程重要性;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加强教材内容的动态性、科学性与系统性;改进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师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高校 体育 理论课程
源于上世纪后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对知识的传播——教学过程也提出了新理念。体育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传播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更具实践联系性。鉴于体育理论知识的特殊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其更有指导意义,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置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思考,寻求改革策略值得探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关系的探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于建构主义学习认识发展论,最早提出该理论观点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提出了特有的见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知识在特定时刻并不具有绝对权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已有知识仅是对客观世界较为可靠的解释,并非“绝对参照”,学习者对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种理解需要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经验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与升华,重新建构;从学习的角度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由自身决定,学习者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经验与体验再次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建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已有知识信息,必须经过主动加工和选择,建构新的知识信息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否则就是被动式的复制学习,建构主义注重如何以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填灌”的过程,教学者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也不是权威式的教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信息作为“种子”,引导其生长出新的知识信息,教学者应倾听不同意见与看法,并分析判断由来,进而引导、丰富学习者的解释,最终让其独立思考判断,达到建构新知识信息的教学目标。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关系
体育理论知识能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更具实践联系性,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体育科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应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课程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角度看,体育理论知识随体育实践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已有的体育理论知识并非是静态存在的,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人们体育实践经验与知识在积累、创新与发展,使体育理论知识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动态存在过程,体育理论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以引导学生新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建构;从学习观看,高校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是在原有体育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体育实践之后的自身理解与掌握,体育因其特殊性使学生更容易通过实践活动对原有理论知识验证并有所选择,通过生动的学习过程掌握自我建构的体育理论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要教学者引导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更易总结实践升华为理论,高校本身的体育教育是以技能实践课程为主,这为教学者在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中的引导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者应通过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与感受,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与解释,使其独立思考、达到教学目标,这也有利于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独自处理体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养成参与体育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与高校针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理论知识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校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体育理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更易于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思考
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存在问题的思考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体育实践指导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理论课程在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考,不难发现这些问题。
首先,高校对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实践内容,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理论知识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而且,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看,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思考,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实践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独立对体育的思辨能力,并付诸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其次,从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安排看,无法保证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学生难以通过接受较多的体育理论知识去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三,从知识观的角度看,通过体育理论课程向学生传授的体育理论知识大多处于一种“静态”,体育理论课程在高校本身占有的比重不大,对学生讲授的大多是一些较为陈旧、一成不变的体育理论知识,缺乏时事性的动态知识,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已有的知识信息与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对静态知识信息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把握。第四,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孤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采取理论课程讲授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与室外的技能课脱节,学生学习的体育理论知识很难与自身的体育实践结合起来,这种原因与教师选择的体育理论知识内容有关,过于理论化与陈旧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无法将其体验于实践中,更谈不上对这些理论知识的重新建构。第五,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将体育理论知识仅仅用每学期少量的课堂教学课时向学生采取“填灌”式的传授,缺乏必要的引导,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体育教育也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体育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的重要理论之一,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较多的在室外实践课中融入理论知识,而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能引发学习者更多地思考,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体育思考能力考察,仅仅是看学生对原有静态知识信息的“复制”能力,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第六,体育理论课程教师大多是原有的体育教师,大多老师是以实践课为主,专门的体育理论课教师不多,理论教育知识匮乏,缺少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思想的理解,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自然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
2.1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体育理论课程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学校领导和学校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认识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主管领导对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学生技能实践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领导的不重视会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教学,他们对待理论课程敷衍了事,并导致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随意、考核评价不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体育工作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自身建构新的体育知识的重要性,理解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对体育教育赋予的任务,掌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观念的转变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在体育教育中授予学生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唤起他们对体育的理性思维,用所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并形成对体育的正确理解,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2 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能让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更好的结合实际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课时不得少于体育教学时数的10%,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的4个学期中,体育理论课程占的时数不少于16学时。这一课时要求,对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很难体验并且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应适当增加,以有效保证高校学生对系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当然,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数也不能过多增加,过多的体育理论教学又会导致技能实践学时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课时中的减少,应在充分考虑技能实践课与理论课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理论课程教学学时比例。现有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偏少,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数的增加也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利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传授学生感兴趣的、在实践中能起到有效指导的体育理论知识,也可聘请专家就体育领域中学生关心的相关问题做专题讲座,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愿意听的方式,将原有知识信息与实践更好的联系,唤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即不占用太多的体育教学时间,又能解决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偏少的问题。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加强教材内容的动态性、科学性与系统性
目前,高校体育教材选用各校不统一,所用教材内容多数重技能实践、轻理论知识,甚至有些教材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不仅缺乏系统性,而且缺乏动态性,此现状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师真正讲授课本内容的并不多,对理论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授课大纲。因此,高校相关领导与体育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应组织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对体育教材进行研讨,确定技能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各自比重,并在一定范围内统一教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专门编写体育理论课程教材。同时,高校体育部门应在选用合适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师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有据可依,并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动态性,将特有空间、时间的时事性体育知识融入教学中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更加科学、系统的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学习。
4.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改进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形式
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但课时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技能实践课中融入运动项目起源、发展、规则等理论知识的介绍,在技能实践教学中唤起学生更多的理性思考,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并指导实践。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也可采取多种形式,教师教、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不适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具有实践性强、生动的特点,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采取讨论、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佳。此外,很多体育理论知识需要以直观形式体现,教师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手段,让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教授效果。
5.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重技能实践教学、轻理论教学思想影响下,体育理论课程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已不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真正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建构创新能力,就应建立符合实际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考核体系,这从一定程度也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唤起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程考核在整个体育成绩中的所占比重,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可以采取口试、开卷笔试等多种形式,关键是要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学习效果,达到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体育问题的目的。此外,在构建体育理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应突出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考核,从而使体育理论课程形成完整、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6.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加强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校一般没有承担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由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定时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些体育教师一般都经过专门院校培养,他们在接受专业教育时,自身都进行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但高校体育公共课授课方式的特殊性,使这些教师更加熟悉技能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他们而言则较为陌生,欠缺理论知识教育能力。随着体育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学习培训。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应配备专职教师承担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可加强技能实践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基于这一理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应当引起相关领导与体育教师的重视。普通高校应把体育理论课教学与技能实践课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把体育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相结合,使体育理论知识融于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指导实践,培养学生体育知识的自我建构创新能力。使得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能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1]刘昕.追问建构主义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适切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77-80.
[2]郑壮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118-120.
[3]葛耀君,苑萍.建构主义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整合的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41-142.
[4]周顺锡.建构主义与高校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53.
[5]朱奇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107-108.
[6]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7]杨桢.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的选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8):141-142.
[8]侯吉林.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92-93.
[9]张家彬,刘际友,孙庆祝.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88-90.
[10]刘保.谈在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194-195.
姜涛(1976-),男,陕西泾阳,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