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02-27李明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心育课题德育

李明俊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咸阳 713500)

心理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李明俊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咸阳 713500)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在坚持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初步探索出了农村职业学校中优化学校心理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不断的发展,如何更好的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德育效能,仍需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与深化。

心理原理 教育实践 活动德育 学生品质

一、课题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一方面社会及行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品德、强烈责任感,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精神上的“低落”、道德“缺失”和心理“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虚荣、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心理缺陷。而目前多数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目前,国家一再强调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可是人们普遍认识还不到位,不愿意让孩子上职业学校,所以中职生源严重不足,而且质量非常差,所招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不爱学习,缺少礼仪,纪律涣散等难以管理。学技术时不认真练,毕业分配挑好岗位,稍不顺心就立即跳槽,影响企业生产也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职业学生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对职业学生教育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心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班级管理突出德育;环境建设优化德育;社团活动引领德育;传统文化深化德育;心育教育升华德育;大型活动展示德育等途径来培养学生有责任、纪律、爱心、正义感、等优秀品质。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及圆满完成,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以科研处具体负责实施的课题实验组,极大的提升了课题执行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了相关心理学原理,并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中医学院心理教授对全体老师进行了两次健康教育培训,同时学校先后派出16名老师参加省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及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拓展训练,从根源上促使实验的正向发展,教师的阳光心理必将促成学生的健康心理。

2.德育首育,健康第一。每门实训课必需把珍爱生命作为第一课,并要求实训指导老师每个环节都要突出相关企业文化教育教育;每一门基础课、理论课都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每一个活动场所都要张贴醒目的心育教育图片;各班每周都要安排一节健康教育课;每周四晚中层以上校领导(或企业优秀员工)给不同班级上一节德育课;每天值周小组都要在校园内各个层面进行巡查,及时纠正不良习气,对于各班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系组成拓展班,采用多种形式感化、训练,转变后再送回原班。另外,定期召开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联谊会,通过摆现象,剖析根源,制定对策,现场演绎提高实验和教育效率。

3.国学熏陶,怡情励志。每天早晨各班学生都要诵读《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化作品,并开展朗诵、演讲、知识抢答、践行活动比赛;各系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好人榜”和“中国道德模范”投票并观看颁奖晚会,撰写心得体会;观看邹越、马云、俞洪敏等人演讲,并举办征文大赛;从心灵深处激励学生。

4.德育生活化,心理健康化。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动机和能力,态度和意志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来提升。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因此,我们要把教育的材料、方法,紧密地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展开主题教育活动

5.心理活动,内化德育。每一个具体活动都是学生能力意志的反映,都是学生认知情感的体验:拓展训练、爱心捐助、团队活动,警示教育,企业精神,民族文化等等,无不冲击着学生心理,把无形的德育教内化为良好的品质,外化为有形的践行活动。

6.完善心育机制,丰富德育途径。经过不断探索,目前我校已逐渐形成四条有机统一的心育工作网络:一是以校学生处、班主任为主线的日常管理网络,主要抓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养成教育;二是以教务处、课任教师为主线的课堂心育网络,主要开展课堂教育;三是以团委为主线的党团德育网络,主要抓典型教育,做好党团骨干的培养,实现以点代面;四是以校学生会、班委会为主线的自我管理网络,以活动为载体,推行学生自我服务和管理。“四主线”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心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的效果

1.1 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得到提高,思想品德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明显,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部分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玩手机、看电子书等毛病基本上改正了;同学闹矛盾、打架、违纪的现象少了,创佳班级增多了,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学校良好风气节节攀升。

1.2 极大消减了青少年犯罪。中职的学生多为学困生,还有一部分社会不良少年,学校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维护了地方和谐,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1.3 学校良好社会声誉不断提升。经过扎实细致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家校联盟,校校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校良好的口碑,社会反响好,家长评价高,同行首肯,上级表彰。

2.课题研究的成果

2.1 观念新,思想得到解放。彻底改变了人们教育理念,心育理论的提出抓住了教育学生的核心,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症结。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差生是智力问题,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验,我们认为学习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影响。

2.2 增进了新的认识,引领家长及社会教育学生的方向。研究认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要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运用“心智仪”,采取有关心理技术,强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化进程。通过这一研究成果推广,为社会和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正能量。

2.3 初步探索出了学校心育教育的模式。通过多层次大量调研比较真实的摸清了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厌学、上网、打架、自治力差等症结。并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先进为为正能量,以心理训练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以个体咨询为辅助”的“五主一辅”教育模式。

2.4 优化了心育工作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总结并利用“五心”(耐心、爱心、公心、信心、诚心),“六效应”(破窗效应、霍桑效应、暗示效应、蝴蝶效应、保龄球效应、门槛效应)及“250定律”“鸟笼逻辑”和“二八法则”教育管理学生,积极探索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优化了班风学风,促进了文明班集体建设。

2.5 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一年来有20多篇心育论文获奖。

2.6 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水平。通过研究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先进单位;被县教育局评为“德育特色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

2.7 明确了心理功能与德育教育关系。通过研究,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心理的功能及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并能克服过去德育工作中大而全、虚而杂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使教育工作更科学,更有实效。

2.8 完善了学生健康教育档案,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随着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心育水平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日益显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行为习惯日渐改进,人格素养日益健全。去年学生技能大赛获陕西省中职类第一名,优秀学生层出不穷,学校中好人好事屡见不鲜,两年来,学校无一起重大违纪事件。

四、问题与讨论

1.全体教职员工的心理素质及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中没有品德不良的学生,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学生行为的不端,主要是心理不健康所致。在加强德育的过程中应把心育放在核心的地位。学生成长中的身心问题重要,教师的各种身心问题也同样重要,因而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乃至全面素质。

2.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跟踪给予指导。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教育,她没有终点,何加强对心理有疾患的学生给予跟踪指导,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而且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

[1]罗侃淳《中学教育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2.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猜你喜欢

心育课题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