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考试环境下的历史复习过程与方法

2015-02-27王芳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考纲课标考点

王芳花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山东东营 257091)

学业考试环境下的历史复习过程与方法

王芳花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山东东营 257091)

复习课,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重复学习的课,但实际上复习课的内涵深远,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重复学习这么浅显、简单,它是师生劳动的再改造。经过"复习"这一过程可以查缺补漏、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达到复习目的,使知识得到"升华",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考试环境下,毕业班的课程紧张、课业繁重,枯燥的复习常常会使老师和学生疲惫不堪,因此高效的复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执教毕业班的经历,自认为:强化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认真解读课标和考纲;构建知识网络;抓住重、难点;精选典题,提高解题能力这五大环节对于初三的历史复习课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和完善的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就从这五个方面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学业考试 历史复习 方法

一、强化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在初三历史复习全面开始前,备课组所有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即组内每一名老师承担几个单元或者是一册教材的内容,利用PPT文件格式,其备课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元概述及单元地位、专题知识点梳理、中考命题趋势、中考典型题目分析、真题训练、易错考点汇总、点拨等。成形后的备课方案在集体备课时经过全组成员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二次备课方案,然后主备人再次整理成形,即可供全组老师参考使用。这种分工最大的好处是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尽量地保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性,为老师们备课、上课争取了时间,为提高复习课效果奠定基础。

二、认真解读课标和考纲

课标和考纲是指导师生有效教学、学习的航标,尤其是对应试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复习课中应是牢记课标和考纲,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串珠成链,引导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初三的每一轮复习中,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认真解读课标和考纲,研究中考命题的趋势,并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与同行交流,在复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每个专题的核心考点和基本线索,经过抽丝剥茧的三轮复习,学生对各考点特别是核心考点已经烂熟于心,既做到复习全面不遗漏,又有的放矢,让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不盲目。

三、构建知识网络

善于归纳和总结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有很多老师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复习过程中归纳和总结这一简单而又重要的一环,认为学生自己可以完成。其实不然,初中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还很低,单独记忆知识点也许很快,但要整体把握可能就很难了。况且基础知识在整个学习中是相当重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而且中考的题目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基础打牢。构建知识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整个专题或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切忌不要为了方便上课而将之拆开。因此我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就坚持: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知识,形成网络。第一轮要仔细、全面,通过地毯式把教材铺开、拉网式将知识点提取出来,利用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这种方式对于大跨度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非常实用。为此,我们在复习中做到以下四点:

1.通

就是疏通教材,宏观把握,抓住主干知识,把知识往大处想,要求学生注意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讲

就是专题或单元内容串讲,在讲解过程中,配备典型题目或相关中考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3.练

就是依据教材重点、难点配套仿真题、易错题训练、然后以考代练进行检测,通过这个环节,回顾了考点、矫正了偏差、防止了误解,也使老师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进行调整,减少复习过程中因粗疏导致的不必失误。

4.变

就是知识转化,就是把教材陈述的内容转变成问题,因为考试就是以问题形式来考察相应知识点的。第一轮经过这四个环节的复习,学生的知识网络形成,所学知识得到“升华”,最终会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抓住重、难点

一节复习课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课堂上的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抓准重、难点,精讲精练考点。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两点:

1.抓住常考点

如何去抓常考点,认真解读课标是关键。例如九年级世界历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一战、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等这些内容基本上每年中考都考,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抓住这个趋势。

2.预测学生在复习中将遇到的问题

复习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啰嗦。关键要预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我在复习“资本主义的曙光”这一课时,在课上提问了几位同学回答为什么“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结果很不理想,基本上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因。所以在复习前我的预测完全正确,复习时我就可以利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进行引导,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资产阶级同封建教会斗争的武器。

五、精选典题,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复习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在考场上有突出的发挥、顺利完成学业考试,最起码不要留下任何遗憾,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平时复习的天花乱坠、如火如荼,也只能说成功了一半,甚至一半也难以保障。关键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战经验去面对竞争激烈的短短一小时的中考,只有打好最后这一仗,才敢大言不惭的说是高效的复习。因此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

1.随堂巩固不能少

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六三制毕业班的教学一定要惜时如金,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每一节复习内容都有很多考点,老师一味地讲解也无济于事,必须让学生有实战练习和沉淀的机会。每节课我都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精选的典型题、易错题用课件投影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我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解答题目,有时也会让部分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加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的能力。

2.同步练习要及时

每一个专题或几个单元复习完后,必须做一套配套练习,配套题目都是我们组内老师精挑细选的针对性较强的题目,几乎涉及到每一个考点。我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不会的作出标记作为日后的重点关注题目,并及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考纲课标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