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2015-02-27伊晓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课文改革语文

伊晓丽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教研培训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伊晓丽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教研培训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尝试,但仍未能完全脱离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基本格局。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想多讲、多练、对学生总是放心不下,不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所以,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冲出传统教育的樊笼,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一言以蔽之: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纯粹地讲语文。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改革 初探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下面介绍一下课前准备阶段、教读课型、自读课型的具体实践情况。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提供依据做好必要的准备。主要有两项内容:课前预习和课上说话训练的设计准备。

课前预习

1.利用基础工具书(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近义词的辨析等,扫荡阅读障碍。

2.复习旧知识,积累提炼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基础知识,如讲读记叙文,学生应先准备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三种顺序等知识。以便自学中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课上学习有侧重点。

3.初步阅读,感悟课文,提出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平时要引导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应有针对性)

4.预习记录作为家庭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成立语文活动小组。组长负责收集、检查、整理预习内容,将检查结果和组内提出的问题上报教师,使教师掌握学生,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参照。

课前说话训练准备

1.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内容设计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开展自我介绍、讲故事、诵读诗文、名言警句、有准备的模拟演讲、即兴演讲等形式。训练要求逐步提高。

2.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整理材料,形成文稿(要求有专本),并做好积累。

教读课

教读课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篇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作用或指导作用的语文知识和恰当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双基”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学生会自主阅读。

教读课结构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意,采用听读或自由读的方式。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速读,不回视、不指读、不卡壳的习惯。

2.再读课文,提出疑难

再读课文,可采用速读、浏览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积极进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在提出一般性问题的基础上标新立异,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同时与学生共同归结出目标性问题,留待解决。

3.熟读课文,讨论解疑

熟读课文可采用朗读、默读、听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可以读全文、读片段、读语段、读句子等等。讨论解疑是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全方位的思考,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讨论解疑可分两步进行。首先,由学生针对一般性问题自由讨论交流。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点拔指导。之后,针对目标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接下来由教师指导全班交流。答案不求唯一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有一定的偏差,也应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讨论交流期间,教师应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反复阅读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最后水到渠成突破目标性问题。

4.巩固提高,延伸迁移

这一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迁移是知识的扩展,“迁移”可以是整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比较,也可以是思维空间的扩展。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紧扣文章教学目标的课后习题,通过小检测、口头训练等形式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是在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提高。如仿写、续写、改写、口头作文、片断习作、课外阅读练习、对比练习训练等。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等等。总之,这一环的训练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发展,具体运用,举一反三。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技能技巧。

5.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尾声。要改变以往的老师“包揽”归纳总结的模式,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可设计“谈收获”、“说体会”、“话感受”等活动,概括整理出本节课学习重点及基本方法,以再次突出并回应目标问题。

自读课

自读课是单元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总体目标讲清本单元规律性知识和学习的方法,以教读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实践,解决自读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部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自读课切忌教师成为学生的“代劳人”,要真正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位置。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并不是无序的自由阅读,而是严而有序的学习训练:1、根据单元学习重点自行确定学习目标。2、通读自悟,把握课文的层次,要点等。3、质疑释疑,讨论交流。4、归纳总结。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要巡视检查,帮助学生。要抓住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与学生互相研究讨论、交流看法,适时给予点拨。对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想法要给予鼓励。

自读课结构如下:

自定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质疑解疑——归纳总结。

在以上两种课型的课堂教学中,改革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为主要的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理顺了师生关系,摆正了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即做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总之走课堂改革之路,创语文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深入总结,不断完善,坚定不地沿着改革之路继续走下去。

猜你喜欢

课文改革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背课文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