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说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之"十三法"

2015-02-27蒋绪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榜样行为习惯小朋友

蒋绪英

(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洞鹿小学 重庆云阳 404511)

我说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之"十三法"

蒋绪英

(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洞鹿小学 重庆云阳 404511)

一个人的习惯基本决定他的品行的形成,一个人品行的好与坏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对人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幼儿,特别是农村,由于家庭父母等的过于宠爱和教育不当,各种行为习惯都不好,自理能力普遍差。而且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所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下面我就说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十三法”,供其参考。

一、协调法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家长与学校紧密协调。

二、观察法

让孩子观看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电视,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示范,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孩子自理的积极性。

三、示范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在家中时由家长做示范,在幼儿园里有老师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四、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以分别组织和指导小朋友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学习。

五、游戏法

这种做法,不是事先确定表演者,而是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六、提问法

针对实际,向小朋友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后回答。接着再让小朋友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由老师回答。还可以小朋友之间互提问互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七、故事法

选择和自编一些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在三岁以上的孩子中,可以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通过讲故事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八、奖励法

一个时期提出几项要求,然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比,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

九、娱乐法

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小的歌曲,教给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儿歌教给小朋友。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懂得一些道理,养成良好习惯。

十、单教法

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有特殊情况。所以要用单教法,就是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会。一定要耐心教耐心启发。

十一、说教法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

更要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老师要经常说教幼儿如何讲礼貌语言和文明的举止,让他们学会说:“你好、请、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文明礼貌用语。

十二、榜样法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教师和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在班级中经常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老师要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还如:吃饭的时候,第某组的小朋友爱讲话,老师说:“第某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角区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对收拾好玩具、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谦让协作的幼儿提出表扬,也让幼儿互相说说,他们认为哪些小朋友做得好。总之,用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去影响、鼓励其他幼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十三、动手法

在学校里,老师要多开展一些能让孩子动手做的活动。如让幼儿学扫地、学擦课桌凳、学种花,给花浇水、除草……通过这些动手做的活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一些基本技能。

结束语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以上方法,有针对性,灵活施教,只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培养,就会达到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目的,为他们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第一步基石。

猜你喜欢

榜样行为习惯小朋友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