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

2015-02-27胡庆宇张蓓蓓赵冬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生

胡庆宇 张蓓蓓 赵冬鸣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3)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

胡庆宇 张蓓蓓 赵冬鸣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3)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核心任务的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逐渐成为了高校学生培养的一个新的要求。而工科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实用性,也意味着工科学生具备着更大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创业意识、指导创业实践、构建内外环境以及设计评价体系是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对此,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锻炼三方面入手,形成综合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工科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培养的学生势必会承担起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重任。作为具有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学科背景的工科院校,其大学生更应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就业与工作的必备素质。2010年在我国工科院校推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也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促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的影响,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工科院校当下的重要任务。

一、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分析

1.工科大学生容易形成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认知系统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与外在创业机会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创新能力与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是实现成功创业的基础素质,而这一素质来源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是其生活、学习经验的总结。工科院校中强调实用性的学习氛围与专业知识促使工科学生形成重视实践的观念,从而在认知系统上适应创新创业的要求。

2.工科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

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存在着较高的要求,是一项考验大学生意志、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活动。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系统化的生产流程决定其接受创业的过程相对比较容易。麦可思的调查结果显示,从自主创业人员的专业分布来看,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是自主创业的主体。通常而言,由于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本科学习多数以实用性技术为主,通过学习与研究,能够形成创新的实体,并以此吸引资源,确定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活动。

3.工科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所必要的人文素养

创新创业的思维,是工科教育严密逻辑性思维与人文教育开放的形象思维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人文活动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体现。目前,在工科院校中,大学生往往欠缺人文素养,社会协调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其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素养有待提高,从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缺少自信、畏惧困难等不良情绪。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也着重体现在部分工科学生在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欠缺上,这使得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受到了种种困难,从而阻碍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在于培养其人文知识,提高其对社会事务的鉴别能力、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科特有的逻辑性思维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创新创业人格。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1.激发创业意识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工科院校学生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认识到当前创业在社会发展与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与创业观,提升自信,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以及竞争精神。

2.指导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其并不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唯一手段。创业实践也是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工科院校中开展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并提供资金、场地、技能指导等方面的支持,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形成创业团队,寻找创业机会,从而增加对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构建内外环境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支持性环境和文化价值氛围,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高校作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创新创业的内环境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工科院校需要尽快转变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的观念进行更新与制度化,形成规范的创新创业环境。

4.设计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工科院校进行创新创教育的重点。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的水平与效果进行评价,是及时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工科院校特色为本,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特色等方面的实际条件,由各院校自行制定具体细则。

三、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1.转变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思维

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对于具备优秀创造性能力人才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创新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我国的高校需要转变教育的观念,确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具备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在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与不同行业、地区的实际条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机制并非一日之功。相关理论的完善、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良等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科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的发展战略,及时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将过去旧有的传授式的传统教学理念,转为并重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当今创新创业现实要求的合理的人才观念,建立适应时代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的素养共同作为当代工科院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确立了创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专长,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其人才质量的提升。

2.改良课程,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完善工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课程体系的优化是教育的基础。在开展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要将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化发展作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因此,为应对日益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门性质的课程体系,也是新时代下工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基本特征,形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目标,不断深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阐述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鼓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主要由理论学习、专业学习以及实践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学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意愿,引导学生形成创业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更好的掌握相应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作为工科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方面更应该具有特色,重视实操技能的重要性,将工科教育的实用性思维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质。

3.强化实践、丰富创新创业活动

工科院校也需要结合实际,完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将竞赛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个人发展相结合,鼓励其进一步积极参加不同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各类学术活动,增加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拓宽视野,树立健康的创新创业理念。对于部分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愿意自主创业的学生,高校也要通过专门的培训与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为其创造创新创业实践的条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在实践层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创业地点与资金,提供创业指导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支持,促进其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6-79.

[2]刘晓红,耿葵花.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64-165.

[3]刘晓红,耿葵花,陆乃麟.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44-45.

[4]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7.

[5]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97-99.

[6]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195-198.

[7]周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及培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04-105.

[8]王寒娜,陈航.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5-58.

本文系以下课题内容: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MS141)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度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协同创新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40)。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大学生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