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5-02-27张红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读题习惯作业

张红霞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心小学 山东济宁 272161)

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张红霞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心小学 山东济宁 27216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刚入学的新生是充满灵气并且富于幻想的,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是最小的。这正是培养他们勤思考习惯的最佳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

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作业认真的习惯

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业习惯包括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评价两个方面。数学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完成作业还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数学学科里培养学生写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就应从小就养成:(1)规范书写和保持书面清洁的习惯,如作业的格式与数字、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应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

五、主动阅读的习惯

书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数学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而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看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读课本例题的习惯。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怎么说,接着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然后就采取带着问题看书,分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概括;最后,采取先看书后提出看不懂的问题。

其次,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读题是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读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一读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看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思过程,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正确。好的读题习惯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数学故事改编成数学情景剧进行表演,或把自己的感受体会记下来写成数学小日记,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让我们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一份创造美丽人生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读题习惯作业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上课好习惯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作业
紧箍咒,我爱你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