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育人理念 提高语文质量

2015-02-27屈锋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陕西延安716000

新丝路(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文教学模式

屈锋(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 陕西延安 716000)

纵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以其渊博的知识性、强烈的趣味性、睿智的哲理性和浓郁的人文性构成了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因此,中学语文本应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此,据调查,特别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仅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2.7%。这岂不是语文教师的悲哀?笔者观察发现,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内容陈旧枯燥、考试制度单调僵化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千篇一律,缺乏新鲜感和灵活性,只是一味的满堂灌,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消减。正如一位同学说心声:“我们这个年龄,是个懂得认可自己、无拘无束的年龄。……我所渴望的,不止是课本上的那些模式型的课文能够满足的。我厌倦了读一篇毫无文采的短文,然后分段、改病句;我要的,是从语文教学中知晓学海之博、深触媒解世界之大。”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语文课堂上恰恰是学生最头痛,最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缺少的又恰恰是他们所渴求的,最想得到的东西,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不仅如此,久而久之,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泯灭学生的求知欲,扼杀学生创新精神的萌芽。这实在是教育界的悲哀呀!

一.语文课教学的内容必须要更新,要用那些学生喜欢的东西作为语文课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心解心,以意会意,不能受《教参》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而应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课文是我们进行日常教学的范例,其中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绝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教,让学生如何去学。例如《孔乙己》是一篇写于1919年2月的小说,距现在已有百多年的时差,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如果按传统的教学理念去讲,在有限的再三课时内大概只能让学生吃一顿“夹生饭”。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笔者想到了前些年被炒得异常火爆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于是就动员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编演了一个以“孔乙己与小燕子”为主人公的短剧。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在课下自由结组,读课文、写台词、找道具、录配音,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更令人欣喜的是,平时课上难讲、课文中难懂的问题,都在学生的反复排练中被轻易攻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抛弃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创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道精神大餐。

实践证明,语文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就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

二.转换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从突破旧的课堂观念入手,营造“大语文”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就是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活动,通过教学及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起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本质功能。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教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的目的不外乎把已学得的文字知识应用于听说读写各项交际实践中。因此,我认为语文课教学决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每周五节课,每节刘45分钟之内,而应当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去学语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都应当成为“大语文”的教学范畴和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渗透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要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其根本立足点应放在转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

传统教育形成了“师道尊严”、“教师为主导”等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言堂”的僵化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市场。近些年,风起云涌的语文教改活动虽然一再把启发式教学推到前沿,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使得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定位于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交流状态,这个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教师自上而下的“启”,要学生被动地“发”,结果却常常是“启而不发”。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单在课堂上多提几个问题、多讲几个故事、多用几种现代化的教学机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它需要我们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真正实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由“总统”变为“公仆”,唯其如此,才能有可能取得一定的实效。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关键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课下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课文的大意。然后,就课文的方方面面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中,学生们相继提出了诸如①为何写这篇“铭”?②陋室的如何陋?③座右铭、墓志铭能否与之并称?④两比(类比、比喻)作用等一系列极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后,学生的问题大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次教学实践给我很大启示:本来我要反复讲的许多问题,学生大多都能轻易解决了,学习目标也解决得有声有色。本来我要作为难点讲的部分,学生却通过另外的渠道突破了。试想,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按照教材、教参的规定模式和要求或者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经验”开展教学,我们课堂教学的45分钟又有多少时间是有效利用的呢?因此,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是重要而又迫切的。

总之,为了克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把握住时代脉搏,创造出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道精神大餐。还要树立“大语文”理念,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营养,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学习语文,感悟生活。此外,更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上做游戏
背课文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