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仪式中的情感传播效果研究

2015-02-27刘茜茜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仪式媒介

刘茜茜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媒介仪式中的情感传播效果研究

刘茜茜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意大利著名社会学家帕累托有这样一种说法:“社会只能靠感情来维系,感情虽不是真实的,但却是有效的。”在媒介仪式的传播中,为了实现传播意义,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情感往往被当作一种表现性工具加以使用,情感是连接传者与受众的内在纽带,是实现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的主要工具。媒介仪式正是通过唤醒情感、凝聚情感、调控情感和强化情感来实现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提供意义、确认秩序、构建和谐的重要仪式功能。

媒介仪式;情感传播;效果

在原始社会,仪式仅是一个宗教概念。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仪式的范围及其所涉及的内容在不断地发展扩大,不再囿于宗教的范围,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到前现代,“仪式过程”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通过仪式的举行达到加强团结,凝聚情感,整合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中,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担当起塑造国家集体意识的重要责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仪式功能——维系群体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价值体系、建构国家和民族认同。特别是那些带有仪式感的各种电视节目直播,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晚会;各种纪念仪式,如“拜祖大典”,还有各种庆典仪式,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活动等。它们通过媒介的传播成为不折不扣的“媒介仪式”,发挥着激发、凝聚、调控和强化社会情感,构筑并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情感认同,“使得某些核心价值观或集体记忆醒目起来”[1]的重要功能。如今,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借助媒介仪式,构筑“认同空间”,提供情感认同的力量尤为重要。

一、唤醒情感——提供情感归属与治疗

现代社会高度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生活在同一楼层的邻居却互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仪式通过以电视为主的大众媒介让众多素不相识、处于各个时空中的、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可以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的空间。这种行为的参与可以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摆脱孤独,找到情感归属。

同时,媒介仪式也为它的参与者构建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平台。收看媒介仪式是观众的一次情绪宣泄,而不良情绪的宣泄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治疗。例如,观众在观看春节晚会的过程中,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人们抛开平日里的种种烦琐,开怀大笑,紧张情绪和压力得到了缓解;“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都带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在收看的过程中,观众都被这些情感所感染、感动,泪流满面。在眼泪宣泄的同时,人们不仅从感动人物所受的磨难中找到了平衡——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挣扎和奋斗,而且对他们在战胜困难中表现出的勇敢、执着、真诚等崇高品质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获得了情感抚慰,得到了情感治疗,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凝聚情感——增强民族团结

用一种情感、思想、理念或文化观念把社会中各种力量团结在一起就是凝聚所起到的作用。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特有情感能够使得这个社会的成员获得一种潜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中华人民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种认同和归属感是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原动力。

在像奥运会开幕式、国庆阅兵仪式这些重大的媒介事件中,媒介仪式的象征符号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元素、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带有强烈的情感和价值倾向。这些传播附有重要寓意的象征符号的媒介事件,都被当成是展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宣扬国家魅力和权威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媒介仪式的传播过程中,媒介用各种象征手法和象征符号,给观众建构了一个“影像共同体”,让众多素不相识、处于各个时空中、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的人聚集在一起,人们通过收看、做出反应等行为加入这一共同体中,让他们“置身于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联系,并沉浸于集体的兴奋状态,这些时刻激发鼓动了群体成员,而对这些时刻的记忆则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2]

一次成功的媒介仪式无疑对提升国家的形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绝妙的作用。以60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为例,在这起盛大的媒介事件中,媒介仪式充分利用阅兵仪式中的各种带有情感和价值倾向的象征符号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祖国繁荣昌盛”的影像共同体,极大地增强了公众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和国家身份的认同,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民族凝聚力得以加强。

三、调控情感——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

构建一套在社会中具有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当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的要求相悖时,价值体系可以进行强制规范。这样的价值体系即是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金钱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各种诱惑使得情感不仅开始变味、变质,甚至已经变成了交易品。高层次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等求真、崇善、爱美的崇高情操正在被逐步侵蚀。原本应该主导社会的仁爱、奉献、正义等主流价值观也遭受前所未有的贬低和挑战。而提供共享价值观、构建社会价值体系、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媒介仪式情感传播的主要目的之一。

例如,《感动中国》作为媒介事件,它所“加冕”的获奖人物,不管是普通劳动者还是文体明星,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都是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一种仪式化的过程,将勇敢、孝悌、仁爱、正义、勇敢、奉献、爱国、创新等具有神性的崇高品质集中在一起,利用媒体“社会代言人”的功能,将这些带有强烈价值倾向的优秀品质标志为社会中心价值体系。在《感动中国》这场仪式中,聚集在一起的人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样一个社会主流意识的中心,社会主流意识在人们心中进一步强化,并被内化,成为人们今后努力靠近的行为准则,为社会秩序的建构和强化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强化情感——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

人类生活在各种意义编织成的社会网络中,认同则是人们寻求意义的重要来源。任何安全的认同意识的缺乏都会引起焦虑,如果这种焦虑得不到缓解,人格崩溃就会发生。

在媒介仪式的情感传播中,大众媒介建构的以价值观为主体的象征符号集,被认为是社会“意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媒介仪式通过各种带有情感色彩的符号的传播能够强化民族情感,营造民族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能够帮助人民迅速找到归属感,自我身份得到认同。以河南新郑的拜祖大典为例,媒介仪式通过“轩辕黄帝”带有浓浓的民族情感色彩的符号传播,使亿万华人感受到了“同根同源,龙族荣光”的身份感,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属和群体归属,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纽带。

同时,认同对于一个群体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认同不仅是团结群体成员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或机构证明其自身合法性的依据。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个人或集体进行自我界定、区别他者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念快速、大量地涌进我国,它们相互冲击、相互碰撞,对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文化、主流价值观遭到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困惑、迷茫,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渐行渐远,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阻隔,存在着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仪式的情感传播既能征服时间也能征服空间,重新营造一个“仪式的空间”和“认同的空间”,成为延续文化的重要方式。我国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展示,而且通过电视媒介的表征手段勾勒出一幅幅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父慈子孝等和谐盛世的图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我国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灿烂中国文化的集中展现,“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文房四宝、汉字和戏曲等都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它们的展示,我国的精神风貌得到彰显,营造了一个认同的空间,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油然而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都得到了强化。国庆阅兵仪式也是对民族文化、国家魅力和威力的绝妙表现。

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传播中,情感在传者与受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是连接两者的内在纽带,正因为有了情感,人们才有了自我宣泄的空间;正因为有了情感,人们会对国家、民族产生认同。媒介仪式正是通过对社会情感进行调控,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情感认同,激发社会行动,构建和谐社会。

[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戴安娜·克兰主.文化社会学[M].王小章,郑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60周年国庆阅兵光碟持续热销,盗版迅速登场[EB/OL] . http://www.av110.net/shipinzixun/200910/2552.html.

G206

A

1674-8883(2015)21-0192-02

刘茜茜,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就职于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政法与传媒系。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仪式媒介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Talking strategies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