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5-02-27吴初平
吴初平 周 行
(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吴初平 周 行
(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信成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日常使用微信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因素,提出让朋友圈走到线下,掌握好虚拟与现实间平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对策能力。
微信;人际交往;大学生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集文字、语音、视频、图片、表情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即时通讯软件,堪称一种“多模态”媒介。[1]它是一款基于移动平台,旨在促进人际沟通的免费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不仅带来了社交网络的繁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和社交模式。自推出至今,微信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即时通信工具,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软件,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5个外语版本。[2]
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使用微信的用户中,有74%的用户年龄大致分布在20~40岁之间,从职业分布上看,大学生占了其中的64%。由此可见,微信的主要使用群体就是大学生,并且年龄分布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微信不仅整合了传统社交网站的功能,同时也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功能。例如,朋友圈、语音对讲、附近的人、摇一摇等,这些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体验新事物、热衷于时尚的大学生们无疑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作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通信交友平台与载体,微信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目前,有关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过于偏重理论层面,本文将南昌工程学院的大校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的群体,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分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根据调查到出的数据,大学生微信中联系人的数量超过50人的达到93%,超过100人的有66.5%,150人以上的也有31.5%,可见大学生微信中联系人数量还是非常多的。使用微信的68%大学生在微信上与陌生人聊过天。此外,有74%的人认为微信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45.5%的人认为微信让他们结识了更多朋友。由此可见,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让他们能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几乎被限制在了大学校园内,主要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主。但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转型期,他们有建立更加广泛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学校和家庭都无法给予和满足的,微信则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一需求。微信平台给人际交往提供的平等性、匿名性、虚拟性以及超时空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微信中结交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容易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的表达。相比于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更多的大学生更加喜欢微信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完全表达出来,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工具,凭借其虚拟平台的优势则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具有网络社交工具最显著的特征,即它的匿名性和平等性。大学生可以不署名、不透露自己真实情况与陌生人聊天谈心,也可以通过微信与亲密的朋友或者伴侣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微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放松,信息的分享和情感的表达变得广泛和充分。当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缺乏表达情感的环境时,便可以转向微信寻求安慰,在微信世界中将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以减轻现实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压力。
(3)巩固了现实人际关系。在使用微信时,有59.5%的人认为微信让他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这一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只有11%的人认为微信使他们与朋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如果不满足于微信单纯文字的交流,还可以及时传送语音信息。后来微信还增加了实时对讲和视频聊天功能,使沟通变得更加亲切,并且有利于增强双方的互动。如今的大学生在面对新的社交环境时,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联系老朋友方面总显得很被动,微信的出现使这种局面得到极大的改观,信息传输的超时空性,使熟人间的互动得到增强,在微信上建立的间接性人际交往对增进现实交往有着巨大的助推力,它对于加深彼此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 沉迷于微信不能自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8.5%的大学生在一天中经常使用微信,更有23.5%的人对微信到了几乎不离手的地步。从中不难推测,微信正在占据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时不时地打开微信已经成了很多人一个不自觉的习惯,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有多达62%的人现在已经不能接受没有微信的生活,可见微信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渗入了他们的血液。当使用微信的强度已经高到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带来过度沉迷的隐患。使用微信强度越大,就越难摆脱微信带来的诱惑,他们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即时信息、朋友圈评论的回复,这占据了大学生大量原本应该用来学习知识的时间。使用微信滋生了大学生的惰性,他们宁可在寝室里各自摆弄微信互动会话,也不愿意走几步在现实空间中交流。微信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必需品,却会对大学生当下的基本职责——努力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2) 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弱。使用微信进行通信,有多达79%的大学生会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玩微信,当打开微信成为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当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微信吸引,势必会对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让我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虽有55.5%的人认为微信使他们的沟通能力变强,但也有37%的人认为微信减弱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使用微信这样的网络社交工具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主选择性,但同时过度依赖网络则会淡化现实人际互动,导致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和疏离,并且长期通过缺少感情色彩的网络与别人进行交流,缺乏真正面对面情感的体验,长此以往,大学生对现实人际沟通便缺乏耐心,造成现实人际交往困难。另外,大学生过于频繁的进行网络社交,使其忽视了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导致孤僻与压抑,严重的甚至表现为焦虑、强迫、忧郁,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等,这些会弱化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
(3)在微信上交友不慎容易上当受骗。在微信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交工具中,隐私的保护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我们发现,有71%的大学生担心在微信中个人隐私会泄露,表示不担心的有29%。大学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加上涉世不深,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利用的对象。因此,大学生亟待加强对自己各方面隐私的保护。有23%的大学生愿意与微信中的陌生人见面,虽然这一比例不是特别大,但还是值得引起注意,毕竟作为大学生来说,与不认识的人随便见面是有一定风险的。由于微信最初是作为一款通讯软件被开发出来的,其在保护隐私、防止上当受骗等措施上做得并不到位,社会上出现过大量的通过微信进行财产诈骗、敲诈勒索等案件,看以下两个案例。案例一:在福州市仓山区某网络公司工作的小张平时不善交际,下班后就宅在家里。劳动节的一天晚上,小张觉得苦闷无聊,就玩微信“摇一摇”,令他惊喜的是摇到了附近的一位美女居然马上通过了他的好友请求,并主动跟他聊天。相互“了解”后,小张“顺利”约了该美女出来坐坐。美女主动说到一家“安静而又有情调”的酒吧坐坐,小张满口答应。到了酒吧之后,美女点了酒、零食和果盘,小张觉得东西有点多,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也没看菜单。聊了一会儿之后,美女主动说换个地方玩一下。结账时,小张傻了眼,竟要付款6000多元!小张觉得不对劲,但是在美女“含情脉脉”的眼神之下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乖乖付账。虽然美女建议继续去玩,但是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的小张没有了兴致,直说下次再约。5月5日上午,小张却发现自己的微信已被美女“拉黑”,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觉得被骗了,气恼不过就到派出所报警。案例二:在福州某高校就读的小李手机坏了,她想买个心仪已久的苹果最新版手机,无奈存款不够。4月底,她在微信群里面看到有个好友推荐一个自称卖“低价港版苹果手机”的“朋友”。小李通过扫描好友推荐二维码后加了对方。经过询问,小李得知对方所卖苹果6手机只需要3500元,而该版本手机市面上要5000元以上。小李一开始还有点疑虑,后转念一想,反正这是好友推荐的,买过来看看实在不行再找对方应该没问题。付款后几天小李果然拿到了“苹果”手机,只是此“苹果”却与彼苹果手机有所出入。虽然包装、外观甚至界面足以以假乱真,但是用起来却跟真正的iPhone手机大相径庭。小李觉得自己被骗,联系好友,想通过好友给卖家施压,竟得知好友的“朋友”却是陌生人,只好到派出所求助。[1]微信通过定位系统附加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但是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势必会带有受骗、泄露隐私和所在位置等风险。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较少,内心还比较单纯,很多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将个人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布在网络上,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另外,还有少数大学生轻易相信陌生人编造的骗局,答应对方提出的见面等请求,最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三、对大学生在微信环境下进行人际交往的建议
(1)应在虚拟与现实间掌握好平衡。微信固然给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不能重网络而轻现实,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才是最根本的。当然,对于微信的优势我们还是要充分利用,我们需要平衡好虚拟和现实之间的重心。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加强网络与现实交往的互动,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利用微信交往排解自己不悦心情、扩展自己视野的同时,也要重视现实交往的情感交流,防止微信交往对自己的交往形式形成垄断。只有这样才能使微信交往成为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2)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互动沟通的过程,是具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大学生顺利开展人际交往的前提,也能够改善大学生诚信度减弱和自我约束力下降的情况,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起着宏观指导作用,是大学生衡量自己人际交往行为的标尺。在正确的人际交往观的指导下,大学生可以自我监督、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约束,从而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同时,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包含了平等意识和诚信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
(3)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微信这样一个虚拟的交往平台中,交往双方存在着极大的不透明性,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不信任的人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当遇到诈骗等行为时应及时报警,防止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带来不必要的伤害。面对陌生人的见面请求,大学生们应当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谨慎进行,并将自己的行踪及时告诉家人或朋友,确保万无一失。
[1] 曹进,吕佐娜.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9):14.
[2] 苏芸.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研究初探[J].华章,2013(16):328.
[3] 刘宗义,徐杰.微信的传播、共享与意义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4(1):97.
[4] 王欢,祝阳.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J].现代情报,2014(2):82-85.
[5]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2):220.
G206.2
A
1674-8883(2015)21-0171-02
吴初平(1980—),男,江西金溪人,硕士,实验师,就职于南昌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影视制作,新媒体应用。周行(1980—),男,江西金溪人,硕士,南昌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网络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