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走向

2015-02-27唐赫男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发展

唐赫男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走向

唐赫男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学方面特有的一个名词,它与我国新闻媒体的特殊属性以及我国传媒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对策。

民生新闻;电视台;发展

一、引言

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学方面特有的一个名词,它与我国新闻媒体的特殊属性以及我国传媒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民生新闻与一般传统新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容选取、表现角度和价值取向方面,以及由此而来的叙事方式方面。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对策。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形式过于“正统”

随着我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民生栏目如雨后春笋一样竞相出现:以犀利见长的“说新闻”,如《南京零距离》;有以方言闻名的“说新闻”栏目,如《阿六头说新闻》;有以“讲故事”闻名的“说新闻”栏目,如《老梁故事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民生新闻栏目。正是因为较之于传统新闻播报模式相对新颖同时还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优势,民生新闻节目迅速在传媒市场上打出一片天下。

但是,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来看,其在形式上仍然显得过于“正统”,比如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过于单一,虽然采用的是故事化的报道形式,但是有时候存在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的问题,没有因地制宜地结合新闻自身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新闻叙事手段。

(二)内容的“非民生化”倾向

当前,大多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都可以做到从涉及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播报老百姓关心的民生新闻事件。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出现了民生新闻“泛化”的特点。“民生新闻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以至于很多政务类新闻、社会类新闻,都披上了民生新闻的外衣。尤其是一些十分小众化、私人化的家庭琐事、邻里纠纷等,都成了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有学者针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进行的调查,就发现部分受众反映该节目“没意思”、“过于鸡毛蒜皮”。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过于本土化,甚至不惜以牺牲新闻价值来实行本土化,便会使得民生新闻的发展步入新的误区。

(三)缺乏人文情怀

民生新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形式活动、内容丰富,但是,有时候民生新闻过于追求语言或者形式的活泼,而忽视了作为媒体的电视新闻媒体的公益性和责任感,以及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倾向。例如,某一期的《新闻广角》中,提到一起交通事故,主持人言语轻佻地将导致两人受伤的交通事故称为“两辆小汽车互吻”,这样的一种播报方式遭到了受众广泛批评。

此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人文性缺乏,还体现在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当事人的保护方式上。很多民生新闻节目擅长以故事的形式来播报新闻,但是,在对一些新闻性很强、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却缺乏对其传播效果的预见性,从而导致对当事人的情感和尊严的伤害。

(四)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够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意义上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甚至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的格局被打破。新媒体在传播等方面所具有的即时性特征、交互性特征、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电视媒体发布和传播新闻的功能。原来作为传统媒体独家资源的民生新闻素材,甚至在电视媒体尚未获知线索之前,就已经被微信或者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电视民生新闻制作者只能守在电脑前寻找线索,然后再去进行采访,吃已经半凉不热的二次新闻素材。

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来的民生新闻受众与其他广大受众一样,获取信息的渠道前所未有地丰富,因此他们很有可能先于电视民生新闻频道或者节目组获知相关的新闻素材和基本事实。因此,在电视新闻媒体再次对某民生新闻素材进行采访加工报道的时候,受众已经无法表现出初次获知新闻事件的兴趣,因为这则民生新闻对于这些受众而言已经没有了价值。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三、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多元化的节目形式

当前电视民生节目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节目趋同化现象严重,频道之间的恶性竞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未来电视民生节目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大节目形式的创新。

从国家层面而言,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电视民生节目模仿和抄袭之间的界限,对一些有创新有特色的电视民生节目的版权进行保护,防止因为趋同化带来的电视节目恶性竞争问题。

对于节目策划制作方而言,则应该通过从国外引进或者借鉴一些新型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来加大电视民生节目的创新力度,使电视民生节目从原来一味地同质化竞争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节目内容的提高上来,从而电视民生节目在获得客观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达到媒体商业性与公益性的统一。

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与策划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视民生节目发展到今天,已经过了初始阶段中节目形态与节目心态、主持人与主持人等之间的初步竞争的阶段,而是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就是所谓民生栏目品牌和频道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未来必须加大电视民生节目的创新力度,塑造民生节目和频道的品牌影响力。

(二)正确把握民生新闻的内涵

针对当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出现的将民生新闻内涵“泛化”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民生新闻节目正本清源。首先,学界要针对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力研究,指出节目中“虚假”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为电视民生新闻确定一个明确的范畴。其次,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民生新闻的内涵,尤其正确认识民生事件的“新闻价值”,坚决摒弃那些有“民生”而无“新闻价值”的伪民生新闻。再次,在具体的业务层面,还应该注意党政新闻的民生化。我们知道,其实很多地方的党政会议,都会出台很多利好民生的政策。因此,这类新闻在报道过程中,不能简单以党政新闻概括之,而应该跳出党政新闻的圈子,从民生的视角深入报道。

(三)注重节目的人文性

民生新闻的定位和落脚点要关注人。电视民生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的客观需求而产生,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广大百姓的审美水平、趣味和新闻欣赏水准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关涉民生的问题以及国家层面众多涉及民生方面的政策出台,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由此可见,民生新闻的产生既是为了满足百姓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因此,民生新闻的定位和落脚点,就应该时时处处以老百姓作为主角,以普通的“人”作为基本服务对象,凸显期人文关怀。

同时,还必须注意坚决摒弃黄色新闻,杜绝那种以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来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打造雅俗共赏的民生新闻节目,争取最大限度地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尽管民生新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风格亲民,但是,也绝对不能为了收视率而盲目地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无视媒体的社会公器功能和新闻的伦理底线。

(四)加大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

媒介融合本质上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当前的媒体融合,更多指的多种媒体模式并列发展的态势,如很多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中心。但是,此处所谓的媒介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介之间互相较差发展、取长补短的一种新的媒体发展形态。

从世界跨媒体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新闻产品仅仅由传统媒体来生产和提供的严格行业分工理念已经不再存在。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体内容和信息通信手段之间的互相依赖性日益强化,使得相关媒体从合作走向融合,从原始的多种媒体混合经营模式向多种媒体深层互动融合、彼此交叉发展的趋势发展,由此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型媒体产业模式。

四、结论

民生新闻虽然在选材上和社会新闻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其立意多是从公众的角度入手,多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物价、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一言以蔽之,民生新闻的根本传统以及最本质特点就是惠民利民。未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应该从节目的形式、内容、人文性、传播等多个方面改进。

[1] 叶晓青.刍议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途径[J].新闻传播,2014(11):88.

[2] 王强.电视民生新闻的误区及对策[J].声屏世界,2011(7):77-78.

[3] 周玉明.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探析[J].攀登,2009(167):114-118.

[4] 阮建兴.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创新之道[J].地市报台,2015(2):70-71.

[5] 吴建生.传播的变局正在发生——以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为例[J]. CONTEMPORARY TV,2012(292):65-66.

[6] 田莉.地方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创新[J].新闻传播,2014(10):85.

G210

A

1674-8883(2015)21-0114-02

唐赫男(1992—),女,辽宁抚顺人,本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