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策略

2015-02-27龚洁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舆情公务员媒介

龚洁宁

(石家庄市桥西区区委,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策略

龚洁宁

(石家庄市桥西区区委,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传受者合一的特点与基层公务员的特点,从媒介认知、媒介使用的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升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媒介素养稍有裨益。

公务员;媒介素养;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政府工作的执行者,其媒介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其公共服务能力是否达到人民对“公仆”的要求,同时也影响着政府执政能力的力度。因此,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媒介素养,就成了当代政府机构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环境下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现状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1]笔者认为基层公务员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运用媒介进行舆情分析,利用大众传媒管理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塑造政府形象的能力。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其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的关系,进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状况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对媒介的认知能力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信息互动表达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信息互动发展呈增长趋势,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给舆论监督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社会民众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具有分散性和无序性,如果引导不当,则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2]而部分基层公务员缺乏对媒体环境及传播规律的认知,缺乏学习精神,导致媒体舆情引导不力,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务员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二)对待媒体的作风与态度有待改变

基层公务员对待媒介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报道的态度是其媒介素养的构成方面之一。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缺乏对媒体信息的敏锐反应力,不重视媒介传播对政府工作的推介作用。其次,媒体公关能力严重匮乏,未能掌握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不能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并自觉接受监督,导致本应正常公开的信息不敢、不能及时公开,负面影响加剧。

(三)运用媒体执政能力有待提升

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不足直接制约着政府网络执政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基层公务员往往是社会新闻事件的传播者、参与者,更能深刻认识到发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部分基层公务员对新闻媒体功能的认识相对偏激,对其履行的监督作用认识不清楚,对其社会价值以及宣传效应缺乏认知,[2]在突发事件时不仅会主动放弃媒体在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会拒绝为媒体报道事件提供有效的信息,导致政务公开工作滞后,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问政能力缺失。

(四)对新媒体的舆情驾驭能力欠缺

媒体是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流通的主要桥梁,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民心民意的晴雨表。随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和地位逐渐上升,公务员面对新闻媒体履行职责的机会日渐增多。目前很少有基层公务员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进行舆情监控,对于媒体的态度仍停留在行政干预层面,尚不能将其与政府政务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基层公务员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二、提升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能力对策

对基层公务员而言,笔者认为媒介素养主要关注点在于其对媒介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认知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介调节公众、媒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目前,有效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与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媒介素养培训

培训的内容上,各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公务员新媒体使用技能、运作规律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获得信息,了解民众所求所需,制定切实可行又符合民众意愿的方针政策。第二,实践能力上,设置拟态环境,帮助他们掌握网络执政语言技巧,增强危机情境下的公关能力。第三,将媒介素养作为公务员选拔与培训的选项,在公务员招考中涉及新媒介素养知识,录取正式上岗前进行认知训练,在岗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素养学习,学习和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第四,将媒介素养作为参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其在现代执政环境中的媒介素养。

(二)提升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能力

(1)提高对媒体信息的敏捷反应能力,确保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为公务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民主执政平台,通过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公务员与公众高效、快捷的沟通,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制定趋于完善有建设性意义。基层公务员在执政过程中,应该把网络作为获取民意的重要途径。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闻事件、社情民意、舆论动态。其次,要充分认识传播媒介,具有对媒体信息的认知、解读和把控能力,做到既能从网络、论坛等新媒体中收集民意,获取公众对政策制定的舆论意见、对政策的反馈信息,又能依据网络信息特征,对信息去伪存真。再者,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关注媒体信息、网上舆情,通过媒体平台主动了解公众需求和利益诉求,通过网络互动虚心听取和收集民意,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实现决策信息科学、真实、有效,确保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2)提升善管媒体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媒体是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的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媒体更加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基层公务员对媒体依法具有监督、制约、管理权利,在对媒体单位管理过程中要张弛有度。执政过程中,公务员在科学监督、主动支持、合理传播原则下,应对传媒保持积极态度,从稳定社会经济、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果入手,确立政府与媒体间的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对话,与媒体机构共同建立起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新闻监督价值体系,提高新闻媒介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作用及监督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提高政府公信力。

(3)形成良好媒体公关的能力,创造健康有利的网络舆情氛围。斯科特·卡特里普总结公务员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重大意义时指出:公务员主动接触媒体,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沟通,方能使公务员了解公众的需求和维护好公众的利益。[3]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扩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基层公务员应具有极强的媒体意识,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形式对信息进行科学鉴别;谨言慎行,通过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回应民众某些方面的诉求;同时要掌握媒体应对技巧,做好社会舆情收集、整理与分析;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制定政策,自觉接受媒体监督,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从而引导、创造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提升公务员媒介素养水平和执政水平,树立亲民友好的公务员形象。

(4)提高运用媒体执政的能力,加速建设服务型政府。媒体是执政资源,运用得当可以有效缓解、解除公共危机,妥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基层公务员在执政过程中通过媒体平台使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来,通过学习积累将危机转化为转机的媒体执政能力,履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使得公务员成为合格的“服务者”。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突发事件明显增多,事件影响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公众权力意识开始觉醒,信息公开成了政府行政的发展方向。在突发事件处置管理过程中,基层公务员应及时介入,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阵地的作用,通过各种新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强化媒体问政。当政府传播与媒体报道冲突时,迅速识别危机,主动与媒体沟通,根据从政府、媒体掌握的实时数据、情报和资料,引导舆情,消除媒体和媒体背后的误会,做到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使政府与媒体共赢发展,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完善民主制度、创建高效率的执政能力、确保政府公信力都需要以基层公务员媒体执政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媒介素养为前提。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传媒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4.

[2] 丁波栓.主政者媒介素养刍议[J].当代传播,2011,14(7):117-124.

[3] 格伦·布鲁姆(美),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关系[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88.

G206.3

A

1674-8883(2015)21-0094-01

猜你喜欢

舆情公务员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篮球公务员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